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三藩被平、起義失敗幾乎已成定局,兵力部署的問題導致軍隊的不團結,這在戰爭中是致命的內部因素。所以吳三桂一死,無人再能領導這支軍隊。”

01

三藩之亂形成

康熙十二年,

平西王在昆明高舉反清大旗起兵,隨之而來的是靖南王、平南王紛紛揭竿起義,

響應吳三桂的反叛。這三大派別被稱為當時雄踞西南地區的

“三藩”

他們擁有大量的重要兵力,尤其以吳三桂為代表的更是功高兵強。在短短几個月內,

這三藩勢力以排山倒海的態勢,碾壓和佔據了數省。

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當時的大清可謂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似乎祥和穩定的江山社稷大勢已去,

在為期八年的戰亂不斷中,三藩之亂的形勢竟然最終以失敗告終,急轉直下。

以吳三桂當時的兵力和陣勢,拿下戰爭勝利本不在話下,但沒想到他硬生生地把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

想當年,他最初坐擁的是雲南地區的兵力,並在此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從歷史角度來看,

這裡無論是地形地貌,還是少數民族帶來的天然實力,都具有得天獨道的戰略優勢。

但是這樣的優勢是在

“易守不易攻”

的前提下才成立,也就是說,如果外界出兵攻打他的大本營,那麼幾乎是痴人說夢,無法拿下這個地勢險峻的地區。

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但是,

如果是從這裡起兵進而攻進全國的政治中心,那麼肯定也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要知道當年的蒙古軍隊,實力那麼雄厚,繞了一大圈來攻打朝廷的地盤都無法挺進。

何況是距離中原地區這麼遙遠的雲貴地區?

但是他的這手好牌在於,當

年他的很多部帥將領在清軍入關之後,均被提拔,而且有的還到了一些關鍵的職能崗位。

所以在他宣佈反叛之後,才能這麼快就得到了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的眾多將領的支援和響應。

02

吳三桂的用兵謀略

這個時候,他的處境很像三國蜀漢紛爭的再現版本,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一次依舊是北方政治中心要防止四川勢力東出,

而且這個關鍵的位置依舊在荊州。

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事實上,這個時期的清軍主力主要集聚在荊州、漢口、武昌一帶,將長江戰線進行封鎖。

於是,吳三桂決定兵分兩路,在幾個猛將的帶領下一路打出雲貴,攻入了湘江地區,另一條戰線是從雲南起兵一直進入了川蜀地區,駐守在了兩川之間的保定,隨後又攻下了漢中地區,進逼隴中。

這兩條線路幾乎是歷史重現,

一條是諸葛亮當年的北伐,另一條是清末時期的農民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的線路。

可是關鍵問題出在了陝西一帶,他的老部下位居陝西提督,也在這裡起義反叛,

以平涼為根據地,很快就威脅到了陝北、西安等地,一路北上。

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吳三桂這時準備假裝在西安起義,等待清軍前來支援的時候再出兵攻打荊州地區,一網打盡其後方部隊。

這樣一來,三藩勢力正好割據全國三個方向,形成東部戰場、西部戰場和中路戰場。

清軍忙於東征西討,兵力分配可謂捉襟見肘、顧此失彼,打得一頭霧水。

而這個時候清軍內部也是一團亂,八旗、滿人將帥和漢人都是各懷鬼胎。

所以像影視劇中清一色歌頌康熙帝如何臨危不亂、簡單輕鬆地掃除三藩勢力,平定內亂都是過於理想化現實、誇大歷史。

實際上,吳三桂絕對是個狠角色,作戰能力也是相當的強。

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要不然在《康熙實錄》裡也載入

“吳三桂當時就是聖上的夢魘,而那一場動亂也被稱為亡國之危”。

而康熙帝也親自出徵,直到康熙十五年戰爭局勢才有了轉變。

03

暮年赴戰 擊斷八旗軍脊樑

朝廷一邊與其作戰,絕不讓步,

一邊利用政治手段孤立他們在當地的勢力和權力。

緊接著,三藩勢力越來越弱,就出現了投降的態勢。

隨著靖南王、平南王挨個投降歸順於朝廷,吳失去了作戰同盟,力量被大大地削弱。

但是這個老人依舊沒有放棄,煢煢孑立、獨自作戰。

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他改變作戰計劃,從巴蜀地區進軍但是沒有成功,還被朝廷的將領逼到了湘西一帶,處處制約。

在這裡他與清朝計程車兵們展開了一場惡戰,自己扛起大刀親赴戰場殺敵。

文獻中記載,當年的吳所向披靡,雖已遲遲暮年,但在戰場上一點都不膽怯,手腳利落、殺敵勇猛,

還斬殺了對方的都統和護軍兩員大將,所消滅的八旗將佐達到了41位,可謂擊斷了八旗軍的脊樑。

當時有一條隊伍的人馬已經撤退,打算返回中原,但是他不依不饒,繼續一路追殺,

“擒賊先擒王”,他首先就斬殺了敵軍的前鋒將領和副將領,戰士們頓時亂成一窩蜂。

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他一往無前,彷彿在一次次戰勝對方後的喜悅中找回了年輕時戰場上勇猛的自己,他所消滅的敵軍上達半數以上,還奪取和佔領了朝廷在河外的營地,導致清軍失守南岸地區不得不退回廣東。

但是,萬萬沒想到,

吳又親自率領眾將帥一路南下,對廣東及廣西地區進行大規模的進攻。

擅長水戰的他,在兩廣之間再一次發揮了自己的戰術優勢,動用從小在南方成長大計程車兵高達十萬人。

北方長大的“旱鴨子們”幾近崩潰,不得不再次落荒而逃,這一次打得清軍非常的慘。隨後,他還做出了一次震驚天下的舉動,

竟然公開登壇稱帝,氣得康熙不得不再次準備御駕親征。

04

登壇稱帝 駕鶴西去

他改國號為周,自封為帝,而這一舉動事實上很好地鼓舞了士氣。

在一定程度上這是一次軍事謀略和頗具政治意義的舉動。

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畢竟在那時,昔日並肩作戰的兄弟們紛紛退出,選擇投靠朝廷,山窮水盡間就只剩他自己了,

而他必須成為士兵們的靠山,才能有機會取勝。

機關算盡太聰明,但是也沒能夠改變戰爭的結局、歷史的走向。

因為區區敵方的勢力再怎麼勇猛肯定抵不過全國的兵力,

即使吳每次作戰都能取得勝利,但朝廷能耗得起,他耗不起。

05

結語

雖贏無數次,但只要有一次失敗就再也翻不了身,這就是寡不敵眾、以一敵百的下場。

平三藩時,吳三桂有多勇猛?擊斷八旗軍脊樑,斬殺41位八旗將佐

又加上長年累月奔波征戰沙場,落下了無法治癒的疾病,

在康熙十七年時就駕鶴西去。

訊息一經傳出,整個士氣頓時瓦解,

他的軍隊沒過多久就被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