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獨立運營,出其不意還是無奈之舉?

金立原總裁盧偉冰加盟小米掌管紅米品牌,而正是這一契機雷軍決定讓紅米更名為“Redmi”並獨立運營,從新名稱來看,這顯然是要在海外市場做點什麼的意思,而盧偉冰加盟小米真的只是為了管理紅米嗎?那麼,對於小米來說,紅米獨立之後又會有什麼優勢呢?

雷軍創立小米八年終於成功上市,而大家對於小米還是有一定的誤解,不少網友還是在爭執小米到底是硬體公司還是網際網路公司。其實,對雷軍來說小米本就是利用智慧手機業務為突破口來打破市場封鎖,然後又進入智慧硬體市場,它有自己的電商平臺和營銷渠道,可以說現在的小米已經從硬體做到了軟體和平臺,又把業務做到了線下實體,這其中的意味就很明顯了。小米是要做一個硬體生態鏈,包攬上下游所有的業務,當然都是小米的產品。但,紅米獨立運營會是一步好棋嗎?

紅米才是小米最有價值的品牌

在最開始的時候小米一年僅推出一款機型,也是小米的主機型,而正是這幾款機型使得小米成為當時國內智慧手機行業的第一,其產品價位則是在1999元,也是當時最便宜的高配置旗艦智慧手機。雷軍打出的口號就是“發燒”,為年輕使用者提供發燒級別的智慧手機。而從當時來看,這樣的設計也是足以吸引了使用者,成為當時的爆款也在情理之中。

就在小米上市的的第二年,雷軍便開始考察市場,決定創立一箇中低端機型品牌,“紅米”名稱也是仿照小米起的。但是,也正因為紅米和小米的聯絡太多,中低端機型的標籤一直跟隨著小米,以致於後來的小米Note定位高階產品後遭到市場的抵制,使用者也不願意買賬。

這幾年中紅米手機的銷量成為小米手機中銷量最好的品牌,是小米的出貨主力。其機型價位控制在千元左右,最低的五六百元,最高也也不過一千五六,但是從配置和外觀設計來看,紅米手機在同價位中也是絲毫不差,同時還能獲得旗艦機型的一些功能搭配,是表現最好的機型之一,在同價位國內外市場中幾乎沒有對手。

現在的紅米對於小米就好比榮耀對於華為、努比亞對於中興那樣,不同的品牌自然要有不同的定位,而隨著紅米的表現越來越強勢,獨立運營也就在情理之中。可是結合當前的市場環境,雷軍選擇在這個時候出手,到底是想給對手一個出其不意,還是當下的無奈之舉?

紅米的選擇,也是雷軍的選擇

在盧偉冰加入小米之後,雷軍便宣告紅米獨立,盧偉冰也將執掌紅米的品牌運營。這幾年小米能夠在跌落之後重新崛起靠的就是紅米的銷量支援,去年也是憑藉紅米在印度、歐洲市場的表現,小米重回行業全球第四的位置,如今加強紅米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就是小米重中之重的大事。如果紅米在海外市場站穩了,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小米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在小米的營收結構中,智慧手機的佔比超過了70%,而紅米又是智慧手機業務中的大頭,因而紅米品牌獨立之後這一頭獨角獸便可以少了很多桎梏,即便是與小米產生了競爭和摩擦,也是在可容忍範圍之內。所以,紅米品牌獨立是紅米自己的選擇,如果不獨立紅米將會一直是小米旗下的一個子品牌,影響力也將會是很有限的。

同時這也是雷軍的選擇,盧偉冰現在初入小米,需要做點什麼,而紅米正好也要發力市場。他曾經是金立的總裁,站在這個位子上自然看到的是別人不一樣的風景,對於智慧手機的理解遠超常人。拿小米最為重要的業務產品給盧偉冰也足以看出雷軍對於盧偉冰的重視,對於紅米未來發展的重視。當然,就算是紅米獨立運營,其也是和小米有著緊密的聯絡,就像看到榮耀就會想起華為一樣,看到紅米自然也能想起小米。

紅米獨立能否成功?

從榮耀來看,其雖然還沒有真正的獨立,可是在內部已經算是獨立運營了。這幾年的榮耀不僅推出了更高配置和更好設計的機型,同時和華為的產品競爭也更加的激烈了。榮耀Magic、V系列都是可以媲美華為主旗艦機型的產品,從最初的千元機開始,現在的榮耀手機已經買到了三千多元,在中高階市場逐漸發力,其在銷量上比華為也是絲毫不差,紅米自然也是有著這樣的打算。

如今紅米手機的銷量自然不差,可是因為價格低、價效比高,產品的利潤也就很低了。小米上市之後想要在資本市場有好的表現就要貢獻出好的財報。紅米獨立運作之後,林斌立馬就要推出售價可能高達2999元的紅米新機,這是其對於高階市場的一次試探,而雷軍也是在微博上與粉絲互動很頻繁,為新機做鋪墊。

小米就是憑藉價效比做起來的,從最初的小米手機,到現在的紅米手機,品牌獨立之後的紅米將更加專注於細分市場,定位更加清晰,加之美圖的支援,進入國際市場便可以很好的塑造其新形象。中低端機型市場有著很大的運作空間,特別是在海外市場。紅米此前在海外市場賺得了名聲,現在獨立運營便可以藉助於先前的操作強化市場,吸引使用者。

筆者認為現在的小米想要超過華為很難,其最缺乏的也是海外市場的渠道鏈。華為是通訊運營商,早就在國際市場佔據了很大的市場空間,因此在做手機的時候也能遊刃有餘。可是小米不行,它的底蘊比不過華為,現在紅米獨立運營之後便會逐漸做大,即便不具備和華為一較高下的實力,也能縮短與華為的差距。

特別宣告: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絡DoNews專欄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