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一位自然地理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是什麼樣的?二十一年前,唐志遠開始從事昆蟲攝影,在滿是荊棘的熱帶雨林中穿梭,於腐殖質層上“五體投地”的匍匐而攝,經受著蟲叮蛇咬的痛苦折磨,只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態位,展現他用鏡頭觀察、理解自然的角度。

水滴、冰花、孢子煙霧、水母珊瑚的透明體、可透視的葉片、紛繁複雜的葉脈……一位自然地理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是什麼樣的呢?作為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博物》雜誌攝影師,昆蟲攝影師,生態攝影網站——“綠鏡頭”創辦人,唐志遠以自然故事攝影集的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

在《自然之聲:萬物生》中,唐志遠用500多幅精美圖片帶領我們探尋萬物之生命傳奇,以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攝影故事體現他用鏡頭觀察、理解自然的角度,以及如何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方式。

正如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張勁碩為該書所作的序言《萬物興歇皆自然》中所說的那樣,唐志遠的視角永遠和別人不一樣:別人站著拍蟲子,他蹲著拍;別人半蹲著拍,他則趴在地上拍。換個角度,完全是迥異的另一個世界、另一處風景。

以下內容節選自《自然之聲:萬物生》,較原文略有刪節修改。文中所用圖片均來自該書。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原文作者 | 唐志遠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黏液陷阱,珠光閃閃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茅膏菜(《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茅膏菜(《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我曾經在海南尖峰嶺、廣西防城港和東北長白山拍過野生茅膏菜,多數都是小小的、貼地而生,拍攝起來並不容易。

尤其在長白山那次,我趴在地上一個多小時,到了吃晚飯的時候突然覺得腰部有點癢,用手一摸,感覺有東西,就像是一小塊皮被掀起來,去洗手間檢查了一下,發現腰部叮著兩隻蜱蟲,還好是剛叮進去還沒開吸,我直接用手把它們拔了下來。

在野外想拍到茅膏菜“大片兒”並不容易,錦地羅茅膏菜貼地而生,長葉茅膏菜的葉片又經常雜亂無章地交疊在一起;食蟲場景也是可遇不可求,倒是經常看到葉片上掛著很多昆蟲殘骸,拍出來有些髒亂。

隨著家養食蟲植物的流行,市場上能買到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了,我很快也加入其中養起了食蟲植物。

從最開始的一兩盆,到最後甚至搭建了一個全封閉的小溫室來養,最多的時候有上百盆。這些食蟲植物裡,我最偏愛茅膏菜,心想在家總能拍到“大片兒”了吧。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茅膏菜(《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不過剛買回來的茅膏菜通常狀態都不太好,黏液滴少得可憐,要給足水,然後悶養一段時間才能出狀態。

終於,我拍到了黏液滴飽滿的茅膏菜,每一根紅色腺毛的頂端都包裹著晶瑩的透明液滴,就像是在水晶球裡鑲嵌了一顆小紅寶石。

它們看起來太精緻也太脆弱了,拍攝的時候我幾乎不敢喘氣,生怕輕微的震動讓這些“珠寶”破碎。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茅膏菜(《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各種細節已經拍得挺滿意了,但總覺得缺點兒什麼。

食蟲植物怎麼能不食蟲呢?

我又不忍心抓來蟲子強按上去,那樣太殘忍了,拍出來也沒什麼意思。隨著天氣轉暖,小溫室裡開著補光燈就會變得很熱,所以每天晚上我都會把“門簾”掀開透透氣。

到了睡覺前,我把“門簾”放下來,正準備關燈,突然發現裡面有東西動了一下,仔細一看,居然是一隻草蛉,正被茅膏菜緊緊“抓住”,我頓時睡意全無,拿出相機準備拍“大片兒”!

再次掀開門簾,這回看得更清楚了,是一隻躲在陽臺上越冬的黃色草蛉被燈光吸引而來,估計渴了一冬,看到這麼多“水珠”就直接飛撲上來了。它應該已經被粘了一陣子了,因為長葉茅膏菜的葉片已經彎過來,正準備“抱”緊它。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茅膏菜(《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草蛉扇了兩下翅膀,又有一些新的腺毛粘到了翅膀上,這下草蛉徹底動彈不得了。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探訪中國“大王花”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大花草科寄生花屬的“寄生花”(《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大王花對於我來說,一直是既熟悉、又遙不可及的夢,它經常出現在我童年的科普讀物裡。從中我得知,它們只生長在遙遠的東南亞熱帶雨林裡。

自從有了護照,我曾經多次計劃去一睹其芳容,但都因種種緣故未遂。

直到兩年前,我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組“大王花”的圖片,拍攝地點居然是西雙版納,我震驚得臉都貼到了顯示器上。

中國也有大王花?——原來它是“大王”的小親戚:大花草科寄生花屬的“寄生花”(大王花為大花草科大花草屬)。除了尺寸小點兒,它看起來幾乎和大王花一模一樣,就像是大王花的微縮版,我更願意叫它“小王花”。我關閉了頁面,拒絕更多“劇透”,期待早日和這位“小王同學”會面。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大花草科寄生花屬的“寄生花”(《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2021年底,我向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朋友打聽好“小王花”的開花時間,就出發了。在版納植物園,我先參加觀鳥節的活動,隨後朋友組織大家前往勐臘觀賞寄生花。

四輛車,十幾個人,一個多小時後,車停在一個小村莊的廣場上。朋友臨時要接另一撥人,就讓我們先去看花。他指了指人群裡唯一一位老外:“跟著他就行,他認路。”於是我們一幫中國人,跟著一個洋小夥進山了。

老外叫斯文(Sven),他在版納植物園工作已經好幾年了,專門研究寄生花,對這一帶非常熟悉。沿著土路拐了幾個彎,穿過一片橡膠林,爬上一座小土山,山上的植被還挺好。爬了沒多遠,前邊的人上到坡頂停下來了。

當時我在隊伍中段,還在半山腰的位置,一抬頭,就看到從幾條腿之間的縫隙裡,正好露出的一朵寄生花。它有手掌大小,就開放在路邊光禿禿的黃泥地上,如果之前不瞭解,一定會以為是誰惡作劇放了朵塑膠花。

等我爬上土坡,一堆人已經趴在地上圍了一圈兒,拍得正起勁兒。沒了拍攝機位,我決定超過斯文,往前去找更好的寄生花。一路攀爬,不知不覺,我已離開了土路。植被很茂密,到處都是枯枝和藤蔓,需要費力地扒拉開它們才能繼續前進,一路零零星星找到了不少寄生花,但要麼已開敗,要麼還是花苞狀態,沒找到一朵完美的。

越往上爬,落葉層越厚,我只能用腳慢慢蹚著前行,突然,感覺腳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整個人直接向前趴在了地上,我撐起身體往後挪了挪,扒開落葉層,露出了一段緊貼地面的藤蔓。這根藤蔓比我的小腿還要粗,卻像扁擔一樣扁平,十幾個粉色的大小花苞簇擁在它周圍,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崖爬藤屬)的莖花崖爬藤,寄生花的寄主!

找到莖花崖爬藤不就可以“順藤摸花”了嗎?順著藤蔓的走向一路往下,很快我就在斜坡上找到一朵完美的寄生花,它正悄悄地綻放在灌叢下面,剛才我曾路過,但根本就沒發現它,灌叢長得非常密實,我幾乎是貼地爬行,才最終來到它近前。

終於可以“獨享”一朵寄生花了!

我不急於拍攝,反正它又跑不了,先好好欣賞一下吧。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大花草科寄生花屬的“寄生花”(《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說實話,可能因為我沒見過真正的大王花,沒有對比,我並不覺得寄生花小,反倒覺得巴掌大這個尺寸剛剛好,看起來也更精緻。它的“花瓣”其實叫花被裂片,共10枚左右,是肉質的,看起來很硬實。

血紅色的“花瓣”上點綴著淡黃色的疣突,“喉部”(花心)有一圈紫色的膜質副花冠,上面有許多線形突起,像冒出一堆毛線頭——它們並非花蕊,真正的花蕊藏在下面無法看到。

聽說大王花很臭,但我發現“小王花”幾乎沒味道。用鼻子貼近花心使勁吸氣,才聞到點淡淡的腐殖土味道。

花朵上幾乎也沒什麼蟲子,倒是有幾隻蒼蠅一直在附近盤旋,但總感覺是被我身上的汗味兒吸引來的。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草蚊正在花瓣基部產卵(《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我正看得入神,大部隊已經到達。他們在周邊找到了一些花開始拍攝,我則繼續“潛伏”在灌叢中,似乎沒人發現我。

斯文正在給大家講解寄生花,我“偷聽”到不少知識:花分雌雄,“杯狀體”(中心部分)紅色的是雄花,白色的則是雌花;花朵從盛開到衰敗大約持續4天時間;雖然“花瓣”很硬實,但不要用手去摸,被觸控的部分很快就會變黑……我低頭看了看眼前這朵,花心紅色,是雄花,並且暗自慶幸剛才沒有手欠去摸,它依然還是那麼完美。

過了一會兒,大部隊返回往坡下走了。我這個位置爬進爬出很困難,空間這麼小,閃光燈的支架都展不開,我乾脆摸出手機,先拍為敬。

我把手機調成0。5倍的廣角焦段,同時開啟微距模式,儘量壓低拍攝角度——別說,效果還真不錯呢。斜坡正好構成了完美的45度等分斜角構圖:左上部分遮蓋著碧綠的植物枝葉,天然逆光呈現;而右下部分,地面灰暗的枯葉堆剛好能突出寄生花的豔麗。

正當我拍得入迷,手機屏彈出一條資訊,朋友喊我下山去鎮上吃飯,大家都在等。

我鑽出灌叢,一路小跑下山,沒有戀戀不捨,心想反正待會兒還能回來拍。

到達吃飯地點時,巨大的圓桌已經擺滿了傣式菜餚,中間是一盆爆炒土雞,香茅草的味道特別香濃。

席間,我發現斯文不在,朋友說他還要在山上採集一些樣本,具體就是用刀片切一片“花瓣”,帶回去研究,透過基因檢測各個群落的關係,所以需要採集的樣本量比較大。

聽到這裡,我手裡的雞腿瞬間就不香了,我那朵完美的花會不會已經被……這才想起來,當時躲在灌叢中總聽到斯文那兒傳來“咔噠咔噠”的打火機聲,心想這老外怎麼在山裡還抽菸,其實那是他在每次切割“花瓣”前,都要用火給刀片消毒。

此刻,“咔噠咔噠”的聲音在我耳畔不斷迴圈放大,我趕忙起身火速離席,驅車去搶拍寄生花。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我用手電貼著花朵下側打光,想要看清裡面的細節(《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剛穿過橡膠林,就遇到了正在下山的斯文。簡單聊了幾句,他說並沒有對見到的所有花朵取樣,上面還有很多完整的花可以拍攝,然而當我鑽進灌叢,看到之前那朵花已經少了一瓣,不再完美。

儘管被切掉一片“花瓣”不影響正常繁育,而且還能為科研做貢獻,但我……真是欲哭無淚啊!忍住心痛,我只好繼續前行,無意間走上一條岔路,在一片遮天蔽日的竹林裡有了大發現,這裡有數不清的寄生花正頂著落葉努力綻放。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大花草科寄生花屬的“寄生花”(《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隨便翻開落葉,就是一大堆花苞,超級震撼!但我也只是簡單記錄了一些生境照片,以及花朵的細節,沒想著再去拍廣角大片兒。

我一直覺得,已經拍到了最完美的那朵寄生花,雖然是用手機拍的,但我特別喜歡。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夏日乘涼拍荷花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荷花(《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進入盛夏,酷暑難耐,悶熱的天氣讓人倍感煩躁,做什麼都沒了心思,乾脆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

公園裡哪兒最涼快?當然是水邊了!

不遠處就有個小荷塘,坐在岸邊的柳樹下,吹著習習涼風拍拍荷花,多愜意啊。

只要是有水塘的公園幾乎都會種植荷花,荷花的花期很長,從6月一直延續到9月,有足夠的時間摸索拍攝。

拍攝時間最好選擇清晨或者上午,中午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光線太強烈,也不適合拍照;而到了下午,花朵就開始逐漸收縮,這時候即使光線合適了,也很難拍攝到理想的荷花。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荷花(《自然之聲:萬物生》內頁插圖)

花朵最密集的地方,往往也是人最多的地方,除了爭相留影的人們,更是聚滿了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擠來擠去實在很難拍到好照片,而且搞不好再讓那些“噴子”(為了營造氣氛而人為給花朵噴煙霧和水珠的人)誤傷了就不太好了。

還是遠離嘈雜的人群吧,今天乘涼第一,拍照第二。往前又溜達了一會兒,找了一處清靜的地方坐下,這裡一個人都沒有,不過似乎也沒看到什麼花,到處都是巨大的荷葉。

乾脆先躺在岸邊打個盹兒吧,我剛躺下,就來了一陣小風,風兒吹開了葉片,一朵嶄新的荷花就露了出來。

粉色的花朵在一片綠色中格外顯眼,最佳模特就這麼出現了!通常,拍攝荷花都選擇側逆光,這樣會讓花瓣顯得更加通透。

荷花的多層花瓣交疊,從側面拍攝能夠突出立體感。儘量選擇低平角度,平視荷花,會給人亭亭玉立的感覺。而我發現的這朵荷花只有很小的拍攝角度,當風吹動葉片時,才能從葉片間的小縫隙露出來,而這個角度,恰巧符合了上述兩個拍攝荷花的通用原則,運氣真是不錯呢。

拍攝前要提前做好預判,只有每次涼風吹來,才是按動快門的時機,這真是乘涼和拍攝的最好結合呢。大光圈可以恰到好處地虛化掉前面的荷葉,就像是掀開一層綠色的薄紗,荷花露出了嬌羞的臉龐。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本文選自《自然之聲:萬物生》,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原文作者:唐志遠;摘編:安也;編輯:袁春希;導語校對:楊許麗。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

進入盛夏,找個小公園去乘涼吧!一位自然攝影師與萬物相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