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蓮湖、覺華寺、非遺文化—雕花剪紙、長江系列(華容篇)

紅蓮湖、覺華寺、非遺文化—雕花剪紙、長江系列(華容篇)

引言—名字由來

華容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因南朝梁武帝時建皇家寺院覺華寺和唐太宗李世民南征路經此地取“花容月貌”之意而得名。

華容今為湖北省鄂州市下轄區。

長江圖

紅蓮湖、覺華寺、非遺文化—雕花剪紙、長江系列(華容篇)

長江成“7”字形沿北東邊界流經華容區。

紅蓮湖

紅蓮湖位於鄂州市華容區廟嶺鎮境內,其湖面面積約5。5平方公里,每年豐水期,湖水可透過長港和鴨兒湖匯入薛家溝,最後匯入長江。

紅蓮湖、覺華寺、非遺文化—雕花剪紙、長江系列(華容篇)

湖北省首批批准的高爾夫球場——紅蓮湖高爾夫球場,佔地680餘畝,已建成9個洞。綠草共湖山一色,銀球與鷗鷺齊飛。在此揮杆是一種時尚、一種享受。此外,還可到湖上泛舟、採蓮;還可到情人島、生態園林遊覽;還可欣賞湖光山色、別墅樓宇、古皂莢樹的風采;還叫揮杆垂釣、上木機織布,體會漁翁、織女的情趣。特別是金秋十月來此旅遊、度假、品紅蓮玉液、品螃蟹、武昌魚,其樂無窮。

紅蓮湖、覺華寺、非遺文化—雕花剪紙、長江系列(華容篇)

覺華寺

覺華寺又名華容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時期,梁武帝蕭衍自公元502年登基四十八年中,重視恢復和發展佛教事,曾於公元546年,親自登壇講經說法,對佛學的推廣起到很大的作用。梁武帝昭明太子蕭統,青年英俊,人才出眾,心地良善,虔誠佛教,深受百姓愛戴,但統英年早逝,公元531年,三十一薨,帝詔司徒左長史王筠為太子哀冊,文曰:變愁容於天日,傳聲華於懋曲……。封統子墼為武昌郡王,治所今鄂州市,公元540年,為紀念太子統,於縣西六十里處,建造寺廟,賜名華容寺。據清光緒十一年修訂武昌縣誌記述,華容寺有石刻華容寺碑,為梁武帝八子武陵王蕭紀所撰書,此碑失於縣內,詳細地方失考。

紅蓮湖、覺華寺、非遺文化—雕花剪紙、長江系列(華容篇)

《輿地紀勝·宋》記載,設華容驛,唐蕭宗年間,由馬祖師(達摩祖師的第八代傳人)主持重修華容寺。宋代,設華容鎮。元朝末年毀於兵害。明洪武元年(1368年)普銘重修。清乾隆年間,《武昌縣誌》十卷(邵遐齡撰)記載: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以佛學“華言淨覺”句,改華容寺名為覺華寺,一直延用至今。

相傳唐太宗南征途經華容,身患背花,夜宿禪林寺。該寺僧人慧光用鑫藤白鼠蒸水為其敷洗療毒,不久即愈。次年,唐太宗御賜重建禪林寺,改禪林寺為覺華寺,擴建廟宇四十八幢。明末,闖王李自成興兵戰敗於鄂省,卸甲南撤,後率部夜宿覺華寺。明軍追至無所獲,遂火燒寺院,後僅存東獄、覺華兩寺。

非遺文化—雕花剪紙

紅蓮湖、覺華寺、非遺文化—雕花剪紙、長江系列(華容篇)

剪紙(鄂州雕花剪紙),是流行於湖北省鄂州的雕花剪紙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裝飾藝術,早年的《武昌縣誌》中就有清代光緒年間雕花剪紙發展狀況的記載。

紅蓮湖、覺華寺、非遺文化—雕花剪紙、長江系列(華容篇)

剪紙藝術在

明代

時已流傳到中國各地並趨近成熟,

清朝

年間,剪紙藝術的形式再一次豐富發展,剪紙藝術形式從“剪刀剪紙”發展出“小刀鏤刻”,鄂州地區也從這一時期開始流行刀剪並用的雕花剪紙藝術,新工具的使用使得雕花剪紙的內容樣式有了更多的可能,鄂州地區的雕花剪紙藝術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峰。

地方特產—蓮蓬

紅蓮湖、覺華寺、非遺文化—雕花剪紙、長江系列(華容篇)

蒲團鄉的蓮蓬遠近聞名。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有治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溼等功能。可有補脾止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並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止流鼻血等症狀。

後序

華容歷來是人傑地靈、名賢薈萃之地。戰國時期,江上丈人蘆洲渡伍子胥奔吳,名垂青史;三國吳王孫權橫山種瓜,堪稱典範;東晉葛洪傳道煉丹,為民除病;唐代高僧慧光法師精通醫藥,為李世民愈疾;明代兵部尚書劉任,以善政聞名。

大美湖北、大美鄂州、大美華容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