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死三代皇帝,朝堂三進三出,看蘇軾如何玩轉官場。

蘇軾,字子瞻,摩羯座,號東坡居士。是浪子蘇洵的兒子,一生迷倒萬千粉絲,他作為兩宋最多才能寶藏男孩,全能選手,文學上是“呵呵派”的創始人,最牛逼的段子手,書法上寒食節寫篇日記,就拿下“宋四家”之首,美食上自創東坡肉,還引領荔枝,生蠔潮流。寫歌自稱豪放一派,高產到讓上學時的我們瑟瑟發抖,令高考閱卷老師歐陽修放他一出頭地,與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黃庭堅惺惺相惜(蘇黃)。將豪放派精神傳與辛棄疾(蘇辛),

熬死三代皇帝,朝堂三進三出,看蘇軾如何玩轉官場。

作為北宋政治家,作家,畫家,歌唱家,美食家,治水專家,他的粉絲從君王到百姓,從友人到政敵,從古到今,瘋狂點贊,轉發關注投幣。如秦觀所言“我獨不願萬戶侯,惟願一識蘇徐州”,然而,即使寫下流傳千古的詩詞3000首。做為父母官,在14個城市為百姓奔走,這樣的才華橫溢與勤政為民背後,卻是一生三次接連被貶,一次更比一次遠,黃州,惠州,儋州,遠到海角天邊。為什麼身為全民偶像的蘇軾會屢屢被針對,一生勤政為民的他為何遭遇詆譭,蘇軾經歷過哪些官場是非?又如何在失意之際,寫詩作畫,賞竹喝茶,甚至修堤治水。他如何以天為被,四海為家,他如何用一生詮釋人生起落的樂觀與豁達。

熬死三代皇帝,朝堂三進三出,看蘇軾如何玩轉官場。

公元1037年,蘇軾出生於四川眉山,當地有言:“眉山出三蘇,草木為之枯,”意思三父子精彩絕豔,用盡了整片土地的鐘靈毓秀,草木都枯萎了。父親蘇洵勸學界的代表,二十七歲才發奮讀書,一個把浪子回頭寫進啟蒙教材的男人,長子蘇軾,北宋全能偶像,進能當皇帝秘書,退可做田間農夫,次之蘇轍雖然才華被掩蓋,但是政治生涯遠超兄父。蘇洵給他倆起名字也很講究,一個是車輪印,一個是車扶手,估計是想一起開車吧,奈何一口毒奶給他倆半生坎坷。蘇軾的童年和弟弟一起打鬧,讀書,雖然父親不太靠譜,好在家有嚴母,當年母親教他們後漢書,說東漢明士範滂,因黨錮之禍受人誣陷,慷慨赴死,不得不說嚴母的奶也很毒,蘇軾想做範滂這樣的人,他媽說:“可”。所以蘇軾一生仗義執言,不齒於朋黨之爭,就有了一生的波瀾起伏,年少的蘇軾並不瞭解朝堂的詭譎,用他後來的回憶錄《沁園春》形容,當初是“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這是年少時的理想,結果到收尾就變成了“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總結一下就是後悔,十分後悔,不過高考時的蘇軾還是懷著一腔熱血與豪邁,相較於他爹在考場上屢戰屢敗,蘇軾就詮釋了什麼叫做產品迭代。

熬死三代皇帝,朝堂三進三出,看蘇軾如何玩轉官場。

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那年考試的學生陣容群星璀璨,屬於黃金一代,死亡之組。(蘇軾,蘇轍,劉幾,程顥,程頤,張載,曾布,曾鞏等)饒是如此,熟讀經史的蘇軾還是憑藉著文風,戳中考官內心,見解獨到犀利,毫無意外地被選為全場mvp,可惜他表現過於優秀,以至於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家人“曾鞏”為了避嫌,改評為第二,這只是一種說法來源是蘇轍給他寫的墓誌銘,但根據相關的考證後發現,歐陽修只是在省試中“論”的單科考試中給了蘇軾第二。就像公務員考試的申論,而最終名次並不靠前,蘇軾也不擅長詩賦考試,畢竟是豪放派,句子長短不一樣,要你寫800字,非寫1600。而在“論”的考試中,蘇軾那篇備受賞識的《刑賞忠厚之至論》在討論賢君用人時,舉了堯與皋陶的故事,當時的考官也不知道這個典故的出處,但是礙於博學多識的人設,就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事後覆盤蘇軾直言,我編的。所以蘇軾並不算傳統學霸,而是高考一奇材,那時候就會編案例了。總之有了大歐陽修的推薦,蘇軾考上了公務員,造梗王蘇軾也造出了第一個梗。歐陽修說:“如此英才,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土地也”,於是就有了“出人頭地”的梗。蘇軾職場第一站是去鳳翔做籤判,雖然是個小官但蘇軾的職場屬性已經顯露,就是調戲領導,當時新調來的陳太守對他愛搭不理,還挑他文章的毛病,蘇軾在太守找他約稿時,反手就一通調戲,寫出了借古諷今的名篇《凌虛臺記》。說領導稍有作為就“誇世而自足”,太守也不按套路出牌,不僅帶頭點贊,還一字不差轉發,這得虧太守大度,兩個高階的靈魂互相映照,要是換個領導八成被整的不行。當然,蘇軾就這個性格,對朋友也是一樣,被貶到黃州時,遇到陳太守的兒子陳季常,陳季常怕老婆,每天十點前必須回家,結果有天和蘇軾相言甚歡,忘了時間,只聽他老婆柳月娥在門外一聲大吼,嚇得柺杖都掉地上,這事兒蘇軾可以笑一年,還為季常兄兄傾情創作一詩“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從此便有了“河東獅吼”。在被蘇軾調侃這事兒上,陳季常絕對是子承父業。

熬死三代皇帝,朝堂三進三出,看蘇軾如何玩轉官場。

1066年,蘇洵病逝,蘇軾回家守孝,三年之後,在京城等待他的是那個宿命中的男人,王安石,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官僚機構和軍隊低效而臃腫,至宋神宗接手,北宋已到積貧積弱時候,內部官俸和軍費都不夠花,外部還得打點邊境的遼和西夏,於是才有這一富國強兵為目的的王安石變法。雖歷史上多是批評,但不能否定變法的初衷,具體不展開說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苗法”,本意是想解決農閒吃飯,結果變成了“強制消費主義”,“免疫法”,本意是解放農民勞動力,卻變成地方官員創收的財富秘籍,雖然種種措施確實緩解了財政壓力,但最終的結果是劫富於民。圍繞著以上種種爭議,變法派和反對派就整天鬥來鬥去,蘇軾做過父母官的,對底層百姓有著深刻同情,這豈能劫富於民,所以多次給皇帝發私信說,新政不太行,但當時是改革派坐住了朝廷,“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蘇軾的反對迎來的就是誣告,說她回鄉途中公器私用,蘇軾不爽朝廷烏煙瘴氣,不如去地方做點實績,於是蘇軾主動提交了外派申請,到杭州做通判,到了地方的蘇軾遠離宮鬥官場,反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沒事兒就找蘇轍(字子由)嘮嘮家常,於是一見子由就沒了憂愁,從杭州到密州,寫《沁園春》思念子由,在密州度中秋更是寫出巔峰之作,《水調歌頭》以至千年以後,誰沒聽過“明月幾時有”,

熬死三代皇帝,朝堂三進三出,看蘇軾如何玩轉官場。

地方八年,蘇軾不僅留下優秀的詩篇,心中也時時記掛著百姓。他在杭州修復水井,在密州捕殺蝗蟲,在徐州修水抗洪,看朝廷不爽就開開嘲諷,當時朝廷禁私鹽,導致鹽價高到百姓吃不起,於是就有“豈是問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當時皇帝喜歡大興水利傷財勞民,於是又有“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只不過“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蘇軾的才華與聲望更上層樓,朝堂之中對他的忌憚也達到頂峰,他一生清風明月,自然很難涉及罪名,貪贓枉法,坑蒙拐騙,都挨不上。於是改革派只能針對他的桀驁不馴,說他對朝廷無禮,把他調任湖州的謝恩書信,《湖州謝上表》研究了半天,說他在文中譏諷新法,藐視聖上,然後圍繞這個觀點反覆批判,從屢教不改,不臣之心,甚至說到了謀反。謀反簡直離譜,但神宗心裡也有點打鼓,畢竟神宗雖愛財,也愛蘇軾的坦率,最終蘇軾還是被抓進了御史臺,這就是“烏臺詩案”,得虧當時已經退休的王安石專門給神宗寫信,直言明君不殺有才之士,深居後宮的曹太后也般出仁宗,說仁宗欣賞蘇家兄弟的宰相之才,然後在眾人努力之下,蘇軾詮釋了什麼叫粉絲基礎,人見人愛。歷經103天的驚險,蘇軾從獄中出來,然後這位因言獲罪的樂觀主義者又詮釋了什麼叫屢教不改,“卻對酒杯疑是夢,試拈詩筆已如神”,這一次就像是一場夢,但這事兒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神宗還是把蘇軾貶到黃州(湖北黃岡),這是他三次被貶裡的第一次,但也僅僅是開始,黃州的蘇軾是團練副使,“不得籤書公事”也沒俸祿,做為犯官留用察看,為了養活自己,他申請了一片荒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坡,從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蓋房,白天種地,對此他也沒啥怨氣,曾在夜市喝酒被流氓撞倒在地,然後興致勃勃的給朋友寫信說:“大家都認不出我了,好開心”,還有次半夜喝酒差點找不到家,拄著柺棍聽海哭的聲音,然後寫下“小舟從此逝,滄海寄餘生”,太守因為蘇軾徹夜未歸還以為蘇軾想不開,四處尋找,甚至下水去撈,結果發現他在家裡睡大覺,往好了說叫豁達樂觀,往壞了說叫沒心沒肺,不過蘇軾根本沒時間管這些,畢竟長江的魚兒好肥美。在黃州,他“自笑平生為口忙”,另寫下時下最潮流的網紅菜譜《豬肉頌》說:“火要小,水要少,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估計他也沒想到這東坡肉的網紅菜譜竟火了千年,他還寫了個《老饕賦》說最完美的一餐,要用最純的水,最好的總廚,頂級葡萄酒,還要有美女伴舞。當然吃只是一個層面,范仲淹被貶去岳陽樓玩去了然後“先天下之憂而憂”,歐陽修被貶去醉翁亭玩去了然後”醉翁之意不在酒”。論被貶標配,何以解憂?唯有旅遊,於是《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旅遊打卡的標記,就成了我們必備的語文教科書,儘管黃州的赤壁並非真正赤壁戰場,蘇軾評價了個寂寞,但也不妨礙它成為近千年後課後背誦的折磨。

熬死三代皇帝,朝堂三進三出,看蘇軾如何玩轉官場。

然後1085年,蘇軾五十而知天命,這一年,神宗病逝,哲宗登基,蘇軾也得以東山再起,因為高太后聽政,舊黨領袖司馬光被重新啟用為相,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又失勢了,於是從1085年五月到1086年九月,蘇軾從犯官一路升到三品大員,飛躍了十二個官節,提升了六個品級,回到中央的蘇軾天天給皇家寫稿,距離宰相只有一步之遙,而舊黨當政後,王安石的新政又被全面否定,蘇軾則向來實事求是,直言不諱,說全面否定是過猶不及,人家王安石變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於是蘇軾又得罪了舊黨。在司馬光死後的舊黨內部爭權奪利中,蘇軾再一次為矢之眾地,理由還是老三樣,藐視朝廷,屢教不改,不臣之心。新舊黨雖八字不合,但在舉報蘇軾這一點上倒是出奇的一致,蘇軾覺得舊黨一樣烏煙瘴氣,再次申請外派養老,於是一言不合去杭州,二言不和還是去杭州,杭州的日子一如既往,很舒坦,還有太后遠端罩著不愁吃穿,這次蘇軾也沒閒著,建水庫解決供水難題,順便為後世留下了詩情畫意的蘇堤。然而好景不長,太后病逝,宋哲宗叛逆,把太后執政時期的政策改著底兒掉,於是舊黨失勢,新黨又復起,然後蘇軾早年誤交的損友章惇,作為新黨代表粉墨登場,就拿蘇軾開刀把老三樣給安排上,於是蘇軾的第二輪被貶之旅開始,而且哲宗皇帝規定,蘇軾永遠不再錄用,儘管蘇軾當年還當過他老師,於是從荊州到惠州,蘇軾成為被貶職到廣州大庾嶺以南的第一人,蘇軾早就看膩了老套的宮斗大戲,惠州就惠州吧,到哪兒不是為國為民,嶺南氣候溼熱疫病流行,於是他給親友寫信進行藥品的投遞,當地百姓說:“病者得藥,吾為之體輕”,“飲者困於酒,吾為之酣適”,也就是病人得到救治,好酒的人能飲酒,我就覺得快樂。除此之外,蘇軾在黃州蓋房,種地,釀酒那一套移植過來,雖然蘇軾家貧買不起肉,跟老闆買一些沒人要的羊脊骨還是可以的,同樣寫下網紅菜譜,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羊蠍子,然後還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要知道那是首都開封高鐵不通,生鮮這種都進不了宮,一騎紅塵妃子笑根本不可能。而蘇軾,摘下就吃,還三百顆,快活堪比皇宮,於是一首“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傳到章惇了耳中,蘇軾於是有了第三次被貶,因為實在遠無可遠,也只能貶到儋州,也就是海南,到了海角天邊,同一時間,弟弟蘇轍被貶雷州兩人在滕州相遇,那年,蘇軾已經62歲,縱然如此灑脫自信,但同家人或許是永久的分離,還是格外傷心,“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初到海南,條件是最差的,“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寫字都沒筆沒紙,蓋起草屋也是鄰居幫忙,不過蘇軾很快振作,交友,喝酒樣樣都要,《詠檳榔》記錄檳榔怎麼嚼,他發現了美食新大陸生蠔,因為過於美味,他在信中囑咐千萬不要讓朝廷那幫人知道。而且他認為“天其以我為箕子”,蘇軾將自己比作海南島上的箕子,要在蠻荒之地傳播知識,開啟明智。於是,蘇軾教化土著居民講究衛生,生病了找醫生而不是找巫師,克服語言不通的困難,培養出海南島的第一個進士,教大家農業為生存根本。開荒耕種,帶大家掘土打井,名字命為東坡,

熬死三代皇帝,朝堂三進三出,看蘇軾如何玩轉官場。

然後1100年,蘇軾又熬死了宋哲宗,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又是新太后攝政,章惇下臺,蘇軾重獲恩寵,離開海南的時候,他依舊樂觀的寫下,“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公元1101年在北歸途中蘇軾也最終在常州離世,正如“浮雲世事改,孤月此心明”,這些圍繞在蘇軾身上的詆譭與針對都如浮雲一般。在歷史長河之中消散,他在最後的《自題金山畫像》中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新舊兩黨的爭鬥雖籠罩蘇軾大半生,但他卻從不屑於爭鬥,只想安靜的做個愛豆。半生顛沛流離,卻不改赤子之心,他給世人留下的是樂觀的態度和豁達胸襟,他針砭時弊,直言不諱,雖被貶黜而不悔,他遠離朝堂,深入群眾,雖貧苦艱難而不悲,於朝堂,他赤誠無改,不忘初心,與百姓他春風化雨,勤政愛民,

熬死三代皇帝,朝堂三進三出,看蘇軾如何玩轉官場。

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蘇軾,他剛正不阿,又玩世不恭,就像赤壁賦中“羽扇綸巾,雄姿英發”的周瑜,含恨而終,而蘇軾的一生卻用著五彩斑斕的人間煙火,對抗世間所有不公,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軾就是那股清風,從黃州吹到儋州再吹進我們的心中,正如千百年以後,所有是非成敗轉頭空,唯有山間明月江上清風如舊,超然物外的靈魂,精彩絕豔的詩文,與自然一同化為永恆,成就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