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男子棄車跳橋身亡,讀懂留言裡“新中年”的共鳴

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羅列出一大堆傷心往事,“很多人不會在意也不會理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放下心中的執念,坦然面對並不完美且充滿變數的生活?

12月23日,在長沙市湘府路大橋上,一輛車的行車記錄儀拍到:有人在橋上棄車後,翻越護欄跳進了湘江。經過一系列搜救,該男子被打撈上岸,但已沒有生命體徵,他的生命定格在31歲。

31歲男子棄車跳橋身亡,讀懂留言裡“新中年”的共鳴

男子的妻子表示,前不久夫妻倆才買完房,丈夫平時性格比較樂觀,事發前剛送了自己上班,並無異常舉動。在此之前,丈夫曾在工作中和領導發生不快,單位領導當著很多同事的面訓斥丈夫。她認為,丈夫是因為一時想不開才做出此舉。

悲劇的發生只在一瞬間,激起的輿論漣漪卻在不斷擴散。無論這個去意已決的男人剛剛經歷了什麼,他毫不猶豫縱身一躍的身影,引起了很多“新中年”的共鳴。“男人的苦很多人不會在意也不會理解”,這是一名網友的留言,也是不少網友的心聲。沉重的新聞後面,網友留言默默排起了長隊,各種第一人稱的敘述都在表達著同一個主題:生活不易,做人真難。

雖然不少人以“新中年”的名義進行悼念,嚴格意義上說,這名自尋短見的男子並不屬於統計學意義上的“中年”——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標準,15歲到34歲仍屬於“青年”。“青年”與“中年”最大的差別或許不在於年齡,而在於心態,前者熱情奔放、對未來充滿無窮的憧憬,後者更含蓄內斂,更想把握當下擁有的一切。從這種意義上看,公眾對“中年”的定義確實在呈現出一種“低齡化”趨勢,這不僅體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手捧枸杞保溫杯,更體現在很多人畏懼已經或正在發生的改變,甚至於“不敢面對明天的太陽”。

傳統觀念中的幸福,大多與穩定有關,穩定的工作、穩定的生活、穩定的收入、穩定的家庭……對於經歷過動盪年代的父輩來說,“穩定”足以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一切想象。但在物質和精神文化日新月異,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或許只有不穩定才是唯一“穩定”的。所謂“新中年”,從小到大接受和嚮往的都是“穩定”,生活卻並非想象中那麼波瀾不驚,每一次起伏都波譎雲詭,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變數。如何面對這種變化,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在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中,“挫折教育”的內容往往是缺席的。

一個人的不幸激起一群人的共鳴。有網友表示“有比我還難的嗎?”他(她)或許想不到,在每個感慨“我太難了”的人心目中,自己都是最難的。因為別人經歷的只是“故事”,任何不可預知的變故發生在自己身上,都是不折不扣的“事故”。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輕鬆,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羅列出一大堆傷心往事。“很多人不會在意也不會理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放下心中的執念,坦然面對並不完美且充滿變數的生活?

泰戈爾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生活充滿變數,這也正是其充滿神秘魅力的關鍵所在。在一個以變革為主題的時代,沒有人能拒絕改變;面對漫漫人生路,沒有人能預知未來。如果說有什麼是穩定的,那一定是我們穩定的心。內心堅定平和,才能笑看風捲雲舒,盡享百味人生。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