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做錯什麼,只是選了文科

你沒做錯什麼,只是選了文科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不要噴我。

1

昨晚睡覺前看了一篇晚點LastPost的文章,講網際網路招聘收縮的,不過我在文章裡卻看到兩個比較有趣的點:

1、某大廠內部制了一張圖,主要在講

“國民消費指數下行,但企業的成本在上升。”

居民消費直接影響公司增長預期,這可能是網際網路大廠招聘收縮的深層原因,但這個好像也不好展開來講。

2、在招聘收縮期的網際網路大廠,文理科崗位呈現完全不同的情況。

大廠依然急切地招聘技術崗位人才,研發、演算法、人工智慧、晶片相關的崗位人員仍被大小公司爭先“搶奪”。

但其它崗位大幅縮減、招聘門檻顯著提升。

比如運營崗位,今年校招生基本是“ 211 ”、“ 985 ”本科學歷,學校排名 TOP 10 的研究生在面試運營崗。類似資歷的人很多甚至去應聘內容稽核崗位。這些崗位接近體力活、沒什麼晉升空間,早前往往由排名較低的普通本科學校、甚至大專生填滿。

一句話總結:

即使在網際網路寒冬,理科的技術崗也很搶手,而文科的運營崗則捲成狗,985和211的畢業生現在要去搶專科生的崗位。

這還是有點意外的。

2

這種趨勢好像並不僅限於網際網路行業。

就拿上面985去搶大專生崗位的例子來說,在教育行業不也是一樣一樣的嗎?

前段時間,網上熱議的清北畢業生搶著去中小學做老師,不也是在搶師範生的崗位嗎?

但是在一個學歷普遍貶值和競爭內卷的環境下,理科的含金量似乎比文科要保值的多。

這和學科無關,和就業相關,而且這就是現實。

我們年初的時候寫過一篇文章《央行這回把一半人都得罪了》,因為有個央行的研究員寫了篇論文,論證東南亞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為文科生太多。

當時,引起了很多文科生的反感,從學理上來看,文理其實不分家,而且文科有更大的作用,事關活成一塊磚和活成一個人的區別。

這話沒有錯,但就業是冰冷的。

究其原因,文科在就業上的短板太多了:

1、崗位窄:

運營、策劃、文案……既不是掙錢的部門,也不是花錢的部門,不是關鍵崗位,一點操作的空間都沒有,很多都是苦力活。

2、門檻低:

很多文科的崗位沒有核心競爭力,好像培訓一下誰都能幹,其實不是這樣,好的和壞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但是沒有很好的量化指標,導致可替代性很大,每次都是裁員重災區。

3、競爭大:

全國文科專業過剩,導致人才供給過剩,這個也可以理解,因為培養文理科的投入差距是比較大的,這個差距有可能是本科和職業院校那麼大,競爭大就產生內卷。

…………

我有個朋友,學新聞的,畢業後一直在某家地產營銷公司做文案,真的是伺候不完的甲方,加不完的班,偶爾還要去售樓處充人頭看房子,天天吐槽要去售樓處賣房子,但每一次衝動都被文科生的職業驕傲和倔強給壓下去了。

這可以稍微反應一點文科生的職場生態。

而且,

很多人學習文科的其實是愛好大於就業,

報考的時候只是因為喜歡,沒有家庭給做職業規劃,導致一入文科深似海。

另外,文科的問題,其實背後還有深層原因,牽扯到

教育投入,產業發展,

諸如此類,這裡不展開了。

結語

那麼,文科的出路在哪裡?

出路之一在於考公,看看今年的國考報名就知道了,又增加了45萬人,而且越來愈多不太符合崗位要求的人都來報考了。

一個邊境小鎮的“三不限”崗位居然超過2萬人報考,而有幾個需要專業技術的崗位零報考。

如果要我以小人之心來推測,這裡面是不是很多都是文科生呢?

如果是的話,那麼

考公這條路其實對文科生來講也已經很捲了。

如果不能考公上岸的話,去大公司好一點,然後最好能有一技傍身,崗位也選擇偏技術型的,提供一個思路:

比如你做運營的,不要再溫水煮青蛙了,不如專心鑽研資料分析,使用者增長啊,提升轉化啊,咔咔咔都用資料給分析的明明白白的,那核心競爭力就上去,比做什麼外聯、活動策劃之類的氣氛組,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當然我不是要幫小夥伴賣excel課啊。

最後,文科生不要噴我,我也是個文科生。

就這樣。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產先生”(ID:zhongchanxiansheng),作者你們的中產先生。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