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少年將軍,例如霍去病,周瑜,羅世信等等,他們年少有為,盡心盡力為國家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但是還有這樣一個人,與他們不同,他已到古稀之年,卻憑一己之力挽救一個國家於水火,他就是唐朝的“續命者”——郭子儀。

郭子儀之所以被稱為大唐的中興之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安史之亂時,他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新唐書》中記載:

“大戰,王師不利,委仗奔。子儀收潰卒保武功。”

在他平定亂臣賊子的叛亂之時,朝廷大軍和叛軍進行了一場大戰,不敵大敗,許多計程車兵包括將領見狀,都丟盔棄甲地逃跑了。只有郭子儀沒有後退,他知道,國家現在是需要自己的時候,於是他將剩下的殘部聚集起來,號召士兵們就算是戰到最後一個人,也不會放棄武功。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雖然此時他年事已高,但是他的心卻依舊赤誠,他一生中的戰功無數,給周圍的少數民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敬仰有加。後來大將懷恩叛變,引導十數萬少數民族的軍隊侵犯唐朝,唐朝岌岌可危,郭子儀臨危受命,去往戰場,最終隻身前往敵營,以一人之力退敵。

這是何等的有膽有謀!幾萬個人的回紇軍隊的利箭對著郭子儀,他為了獲得敵軍的信任隻身就敢深入敵營,回紇人之所以敢侵犯唐朝,主要原因就是他們認為郭子儀已經死了。

所謂“人的名樹的影”,如今郭子儀活生生出現在他們面前,心中的戰意立刻打消了幾分。足以見郭子儀聲名在外,是大唐的“銅牆鐵壁”,令人不敢侵犯。

這個故事也足以看出郭子儀的戰功累累和對周圍少數民族的威懾!郭子儀就此一人留下了“單騎退回紇”的佳話。此等功績,非常人可比。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在後來皇帝見到他時,都一直稱讚他對有著再造國家的巨大功勞。而郭子儀去世的時候,

“帝悼痛,廢朝五日。詔群臣往吊,隨喪所需,皆取於官。及葬,帝御安福門,哭過其喪,百官陪位流涕,賜諡曰忠武。”

皇帝也是非常痛苦,體現了對郭子儀一生身為臣子的肯定和信任。

很多史書中評論他為

“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在那個君殺臣,臣弒君的動盪時代,他身居高位還能得以善終,確實是一件奇事,但是皇帝真的可以做到“不疑”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功高震主”然後被“兔死狗烹”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郭子儀為什麼可以堅持到最後呢?因為面對皇帝的多次試探,他都以非常高的政治情商化解。

第一個皇帝的試探就是郭子儀受封尚書令。

在政局漸漸穩定之後,唐代宗心裡就犯起了嘀咕,郭子儀雖然是國家的大功臣,但是難保他以後不會威脅到李家的江山。所以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試探郭子儀——

封郭子儀為“尚書令”。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唐代宗的這一招可謂是高明。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在還沒有做皇帝時曾經做過尚書令,這個尚書令官職特殊,是國之重器,意義非凡。不過也因為李世民的原因,後來李家人為了避太宗諱,又為了防止擁有這個官職的人專權,很少設這個職位,即使設立,也是虛職,沒有兵權。

倘若郭子儀接下了這個任命也不要緊,因為這個職位沒兵權。倘若他不接,那就更好了。因為這代表著他沒有居功自傲,依舊是他李唐的忠臣。

郭子儀聽說自己被封為尚書令,立馬就明白了代宗的意思,於是上書一封:

“臣伏以尚書令,武德之際,太宗為之,昨瀝懇上陳,請罷斯職。”

言外之意就是在向代宗表示自己絕無僭越之心,請代宗放心,代宗收到後很高興,郭子儀十分識相,沒有一絲奪權的意思。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不過代宗依舊不放心,因為郭子儀的名聲實在太高了。人心即為“正義”,會招攬無數人投奔與他,這對於當權者不是好訊息,得想個方法毀一毀他的名聲 。

於是,唐代宗馬上就下達了第二道旨意:

對郭子儀賞賜了很多美妾。

代宗對於郭子儀的賞賜雖然是帶有警告的意思,但是還是要做做表面上的樣子。郭子儀拒絕做尚書令,那就誇他高風亮節,並且對他進行了物質上豐厚的賞賜,《舊唐書》記載:

遣內侍魚朝恩傳詔,賜美人盧氏等六人、從者八人,並車服、帷帳、床蓐、珍玩之具。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此時的郭子儀已經七十多歲了,而這些女子還都是妙齡少女,以郭子儀的年紀做她們的祖父都綽綽有餘,倘若收下,必定會被外界一定會議論紛紛說他郭子儀罔顧人倫,是個好色之徒。但是郭子儀再一次猜到了代宗的意圖,代宗是忌諱自己的名聲太好了,給他機會讓他自己搞臭。

兩人可謂是唱了一出“雙簧”,一個明知郭子儀70多歲,還要賞賜他絕世美女,一個明知皇帝的意圖,也欣然接受。兩人都是高明之人!

所以郭子儀不要官職,只收下了這六名妙齡女子。不僅如此,他還做出更“毀名聲”的事情。根據《舊唐書》裡的記載:

其宅在親仁裡,居其裡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後賜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他的汾陽王府僅次於皇宮的規模,請了無數的僕人,而且僕人的穿著打扮也是無比奢華,而且還命令侍衛把大門敞開,允許所有人出入,成了一個“公園”。

他毫不避諱展露自己的奢華,賞賜的無數珍寶、美玉等等東西堆積在一起,讓人感嘆他的富貴。只要有大臣來做他家客,他就讓美妾站在他身旁,請美女來飲酒作樂。他的家人勸告他說這樣說您的這些做法會對您的名聲造成惡劣的影響,郭子儀卻說若不這樣做恐怕早就被滅門了啊!

不過郭子儀也不是每次都讓美女來接客,對於不同的人他也會採取不同的方式。

比如滑州人盧杞來找他的時候,郭子儀就立刻將侍女屏退。郭子儀的兒子不明白,問他原因,答曰:

“杞貌陋,婦女見之,未必不笑(嘲笑)。他日杞得志,我屬無噍類矣!(就沒有我們存活的地方了)”——明·馮夢龍《智囊全集》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郭子儀的行為並非小題大做,因為歷史上真的出現過這種情況。馮夢龍對此剖析道:

“齊頃(齊國的一個國公)以婦人笑客,幾至亡國。令公(指郭子儀)防微之慮遠矣(深謀遠慮)。”

郭子儀生活十分驕奢淫逸,但是偏是這樣,才能讓代宗完全放心,讓代宗明白他沒有任何謀反的意圖,因此才能完全放下對他的戒備。

而不僅僅這些,郭子儀在其他的細節方面也做得很好,不但顯示了他為臣正直無私,讓人找不到藉口來攻擊為難他:

他以德報怨,在魚朝恩掘了自己父親的墳之後,他不但沒有怪罪,反而感謝他替自己贖罪,說自己征戰無數,沒能約束手下掘別人的墳,而魚朝恩這樣做是給郭子儀積了陰德,十分感謝他;

他公私分明,自己夫人奶媽的兒子觸犯禁律,被都虞候毆打,妻子向自己哭訴都虞候蠻橫,要求他做主,他卻說求情之人都是奴才坯子;

自己兒子郭曖跟公主發生口角,口出狂言,雖然代宗沒有計較,選擇了息事寧人,他卻將郭曖帶回家中,狠狠地打了十棍。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但無一不是表現出他高尚的品德。明明對大唐立下了不世的功勞,聲名顯赫。而郭子儀在面對君主的試探時,為人臣子的他沒有異樣的想法,甚至敢於自汙,故意裝出來“腐敗”以證“清白”,也得到了君主的認可。他的智慧值得每個人深思。

明代才子馮夢龍先生,將郭子儀的故事收錄在《智囊全集》中,就是以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警醒世人。倘若郭子儀沒有如此高的智慧,那麼他的下場絕對會是滅族!

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才是永恆的。

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他們都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曾國藩曾經說過:“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就常年擺著這本奇書——《智囊全集》。

馮夢龍先生從先秦到明代,記錄著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

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讀一讀這本奇書,唯有智慧才是處身不敗的第一要素。

不過原版的乃是文言文敘述,理解難度較大。因此,筆者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套,文、白對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選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70多歲的郭子儀立功受賞,不要官職只要6名美女,事後才知真高明

完整版 全2冊 智囊全集 上下馮夢龍文白對照書籍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