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唐氏宗祠:傳承宗祖文脈,與天地對話

唐氏宗祠,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紫霄鎮藕塘村。坐東向西,佔地面積近千平方,建築面積610多平方米,三進一院,兩邊有廂房;房屋寬18。1米,進深34米,分上下三進。正廳高6。8米,寢廳高6。3米。

青磚灰瓦,宏大精湛,粗中有細,原汁原味,滴水屋簷均用長石塊壓制,耐用性強。當年,砌牆時不用泥土,均使用小木塊墊砌。目前,祠內左邊牆嵌三塊古碑記僅存其一,碑記介紹了祠堂於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及建設之始末,至今400多年的歷史。明代建築指1368—1644年間建造的,以規模宏大、氣象雄偉、古樸雄渾、風格嚴謹而著稱。

儀門石牌坊正面題“派衍源流”四字。“派”,表示支系。“衍”指水流入海,引申為富足,乃衍生,這裡指藕塘唐氏先祖,即江西第二世世衍公。“源流”乃本源和支流,指事物起源和發展。四字意思是:藕塘唐氏族人乃世衍公後代,以此修建宗祠緬懷先祖,使後人世代在此繁衍發展,生生不息。

庭院兩邊原來為擺放旗杆石與碑刻的地方,當年兩邊放滿了舉人與狀元石。至今右門口還擺放有碑文石底座一塊,據說上面原有的碑文乃皇帝親御。

上懸“唐氏宗祠”四字為黃輝宇書。黃輝宇為江西樟樹人,1926年生,江西師院畢業,清江中學退休教師,曾為世界藝術家協會會員、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理事、中國書畫名家名作研究院高階研究員等。他在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有人把他與啟功提名並論。2018戊戌年夏,他為藕塘題字時,已經是93歲的高齡。我們找他題字完全遵循了老人的意願,題寫此匾的人應具備高壽、品德高尚兩個基本條件。

宗祠三門原來只開左右兩門,中間大門一般不開啟,只有村裡有人中了狀元,或重要領導人才可以開啟。在這裡,三門起到文廟欞星門之作用,據說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靈,透過此門可以得到神靈的保佑,讀書人可以考個好成績,生意人財源廣進,從政人仕途順利,其他人永保平安。

宗祠裡的戲臺原搭建在第二進,倒塌後改在第一進,主要是因為村裡自清代末期以來,村民做事不大順利,人才外流。族人為了保留村中的文脈,不讓村裡的人才與財富外流,故在宗祠第一進搭建戲臺,確保文宗延續。

20世紀80年代之前,村裡的戲班以唱京戲為主,故事情節是歷史名段,真人真功夫的表演贏得了方圓百里村民喜歡。據說每到冬季,村裡戲班自然忙開了,曾經有些地方因相互爭搶村裡戲班前去助演而發生械鬥。因為藕塘村有如此龐大的戲班,才引發了很多的愛情故事,成全了許多有情人。

廳堂上方當年有匾額“大宗來燕”一塊,為明末崇禎年間(1643年)南豐知縣劉日珽落款,早年遺失,現藏於洛陽匾額博物館。此匾應與唐妃有間接的關係,但在坊間多誤傳為明崇禎皇帝的妃子,其實是明景帝代宗朱祁鈺的妃子。為什麼會有誤傳?大概是對“大宗來燕”這塊匾的誤讀,誤讀原因之一,不明白“大宗來燕”的意思,認為“燕”字極具女性色彩,就把它和唐妃扯上關係;之二,匾上款:文林郎知南豐縣事劉日珽為藕溪唐氏宗祠立。下款:崇禎十六年(1643年)歲次癸未季春穀旦。同治《南豐縣

志秩

官》(卷十九)記載劉日珽是江浦(今屬南京)人,舉人,崇禎年間任南豐縣令,因而認為這塊匾是劉日珽送給唐妃父母的,當然就把唐妃的時間定位在崇禎年間。而其實“大宗來燕”這塊匾產生在唐妃180年之後。總之,唐妃與該匾存在著間接關係,而不是直接關係。

一位民間女子,怎麼能成為皇上的妃子?

這和明代皇帝選妃的觀念有關。《明史·后妃傳》載:“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廷時,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亦以此作為管理后妃的“家法”,其目的在於吸取歷朝後宮亂政的教訓,而選擇良家女子為妃(官宦人家女子往往聯合家族亂政)。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南豐藕塘唐氏一民間女子才成為皇妃。

藕塘唐氏女子是如何成為妃子的?

明景帝代宗(1428—1457年)即朱祁鈺,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生於宣德三年(1428年),卒於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鎮,朱祁鈺的兄長)即位後,封朱祁鈺為郕王。正統十四年(1449年)秋八月,土木堡之敗,英宗被瓦剌擄去,朱祁鈺受太后之命監國,九月即皇位。代宗大肆選妃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即景泰五年(1454年)。藕塘唐妃就是這一年被選送進宮。唐妃之父名唐興,字宗柯,號

守經公

,唐鯉之孫,為藕塘唐氏三世祖。生下女兒後,唐興就外出謀生,最後進入朝廷錦衣衛。也就是說,其女被選時,唐興並不在家。當時縣衙派人到藕塘選美女,她被選中入宮成為代宗的妃子。

唐氏入宮後,極受代宗寵愛。《勝朝彤史拾遺記》(六卷,清毛奇齡著)雲:“(唐妃)嘗乘馬隨帝遊西苑,馬驚妃墮。帝乃命中官劉茂,選御廄之最良者,時空習以待。”意思是說:唐妃曾經騎馬和皇上游西苑,馬受驚嚇,唐妃墜落馬下。皇上命令中官劉茂,選擇皇家馬廄中最好的馬,時時馴服、訓練以等待唐妃再次到來。《明英宗實錄》中說:“景泰七年八月(1456年)戊戌朔,遣旗手衛官祭旗纛之神。命武清侯石亨為正史、禮部尚書胡濙為副使,持節冊封妃唐氏為皇貴妃。”之前皇妃只有貴妃這一封號,皇貴妃封號是從唐妃開始的,是個創舉,表明由於代宗的寵愛,唐妃地位高於其他貴妃。可見唐氏於景泰五年入宮後,被代宗寵幸極深,並且恩澤其父唐興。

那麼,唐妃的結局如何呢?

代宗在杭皇后去世後,更肆無忌憚地獵豔,把目光由宮女轉向了妓女。此時以李惜兒為代表的一批妓女被召進宮中,代宗喜新厭舊,又開始寵幸李惜兒,唐妃失寵。景泰八年(1457年),“奪門之變”後的代宗病逐漸沉重,終不治身亡。《國榷》和《勝朝彤史拾遺記》記載相同:“天順元年二月革封號。郕王(景帝)死,群臣議殉葬。及妃(唐氏),妃無言,遂殉之,葬金山。”《明史紀事本末(代宗篇)》:“郕王薨(hōng),祭葬禮悉如親王,諡曰戾(lì)。妃嬪唐氏等賜帛自盡,以殉葬。”因此唐氏極可能是明朝最後一位殉葬的妃子。

右側橫額為“昭堂”兩字。日明為昭,白玉為堂,唐氏族人乃頂天立地的漢子。左側橫額為“穆堂”兩字。穆堂是清人李紱(fú)所創立的學派。李紱(1673—1750年),字巨來,號穆堂,清臨川人(今江西撫州),學派因其號而名。他認為“心學肇自唐虞堯舜授受,止曰人心道心,莫及所謂性” 。

正中懸掛“勁節膺榮”四字大匾,右文:經筵講官議政大臣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加五德寶(德寶這裡指人名“德保”);左文:江右琴城節婦唐母趙氏孺人立,皇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歲在癸卯壬孟冬吉旦。至今237年。匾額內容讚譽其以堅貞的節操為自己和家族獲得榮耀。整個匾額長283釐米,寬84釐米,材質為杉木。牌匾能儲存下來,得益於匾額主人及後人的努力。在“文革”期間,村裡很多匾額被毀壞,主人知道到該輪到他家的時候,晚上他把牌匾卸下來,在上面繫上繩索,然後吊起幾塊鐵板,把牌匾放在池塘裡,等過了風頭才將它取出。

新掛匾額內容以唐氏家譜為藍本,邀請了全國100多位知名的書法家題寫,旨在恢復原來懸掛祠堂中的九十九塊匾額。2018年,由村民捐資5萬元在蘇州製作了第一批88幅99塊聯匾。

廳堂樑柱長聯:“先世祐生寧寬寵行宏賓衍繁漢湘濱滾汴湖淮,藕塘鯉公創村生秉領紀綱經綸報本報堂幸福”。上聯指緬懷卓有成就的先世祐公(曾任潭州刺史,今長沙一帶),“寧、寬、寵、行、宏、賓、衍”乃祐公七子,世衍又生漢、湘、濱、滾、汴、湖、淮七子(整個上聯最後一字為先祖雅號,緊接著的兒子均為最後一公所生);下聯緬懷藕塘創村鯉公與兒子秉禮公所生紀、綱、經(唐興)、綸四子,告訴後人知恩圖報,幸福安康乃為人之本。

南豐唐氏宗祠:傳承宗祖文脈,與天地對話

南豐唐氏宗祠:傳承宗祖文脈,與天地對話

南豐唐氏宗祠:傳承宗祖文脈,與天地對話

南豐唐氏宗祠:傳承宗祖文脈,與天地對話

南豐唐氏宗祠:傳承宗祖文脈,與天地對話

南豐唐氏宗祠:傳承宗祖文脈,與天地對話

南豐唐氏宗祠:傳承宗祖文脈,與天地對話

南豐唐氏宗祠:傳承宗祖文脈,與天地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