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讀懂伊斯坦布林:橫跨歐亞兩大洲,千年前被稱為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林,這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市,因為它一隻腳在歐洲,一隻腳在亞洲,褲襠底下是著名的黑海出海口博斯普魯斯海峽。

我們看地圖就能明白,博斯普魯斯海峽對黑海來說有多重要。

如果沒有博斯普魯斯海峽,那麼黑海就應該被稱為大號的裡海,因為黑海只有這麼一個出海口,而裡海是內陸湖,沒有出海口。

如果有兩道博斯普魯斯海峽,那麼黑海就會被稱為地中海,因為地中海西邊有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海峽,東邊有埃及的蘇伊士運河。

為啥伊斯坦布林如此特殊呢?其實你要是瞭解了這地方的過往,內心或許會蹦出4個豆大的字:我勒個去!

5分鐘讀懂伊斯坦布林:橫跨歐亞兩大洲,千年前被稱為君士坦丁堡

一、伊斯坦布林,古稱君士坦丁堡。

最早在這座城市落腳的文明,應該就是希臘文明。公元前660年,希臘移民在這裡建立了一座城市,名曰拜占庭。

提到拜占庭,很多人會想到羅馬帝國。的確如此,羅馬帝國興盛時期,拜占庭便歸羅馬帝國管轄。

到了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拜占庭,並且將這裡重新擴建了一遍,並且將其改名為新羅馬,又稱君士坦丁堡。

為啥要遷都呢?主要是因為公元293年的時候,羅馬帝國的皇帝戴克裡先,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量,同時為了照顧一下好朋友,便將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並且實行四帝共治制度。也就是東西羅馬,各有一個正皇帝(奧古斯都)和一個副皇帝(凱撒)。

君士坦丁大帝上位以後,覺得這事兒不對啊!好好的一個國家,為啥要搞分裂呢?因此君士坦丁大帝選擇遷都拜占庭,就是為了重新合併羅馬帝國。

從此以後,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這個名字一直用到了1453年東羅馬帝國覆滅為止。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腦子又抽抽了,他在臨終前,把羅馬帝國再次一分為二,分別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這麼一來,羅馬帝國便成為了東羅馬和西羅馬。

西羅馬的首都依舊在羅馬城,而東羅馬的首都,便在君士坦丁堡。這一變故,使得君士坦丁堡在此後的1000年時間裡,一直都是地中海東部地區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市。

5分鐘讀懂伊斯坦布林:橫跨歐亞兩大洲,千年前被稱為君士坦丁堡

二、十字軍東征,把君士坦丁堡搞得烏煙瘴氣。

西羅馬帝國運氣不好,因為他們北邊的日耳曼人太過強大。公元473年,日耳曼人滅亡西羅馬。從此以後,東羅馬便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唯一代表。

但是日耳曼人這邊也不甘示弱,他們將羅馬教皇奉為至寶。日耳曼人的分支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更是劃出了一塊地盤給羅馬教皇,讓他建立了教皇國。

羅馬教皇嘿嘿一笑,表示:日耳曼人繼承羅馬帝國,也沒什麼大毛病。

從此以後,法蘭克帝國也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其實也沒啥問題,這就好比中國的明朝滅了元朝,也會說自己是元朝的繼承者。清朝滅了明朝,同樣會說自己是明朝的繼承者。

這事兒整得東羅馬這邊老大不高興的,可實力上來看,法蘭克王國太猛,不是東羅馬能擋得住的,也就沒敢阻撓這件事。

不過東羅馬的皇帝,鼓勵本地教派,建立了東正教,與法蘭克王國這邊的天主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雙方在教派上勢不兩立,都自稱自己是基督教正統,這也算是東羅馬對日耳曼人的一種對抗了。

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分成了三份。

東法蘭克相當於現在的德國和奧地利。

西法蘭克相當於現在的法國。

中法蘭克相當於現在的義大利。

這麼一來,西歐的整體格局大致上就形成了。

當西歐鬧騰得正歡時,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帝國開始崛起。他們代表伊斯蘭教,開始各種攻城略地。昔日基督教的發源地猶太省(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居然被阿拉伯帝國給霸佔了。

東羅馬差點沒氣炸了,可打也打不過,眼看著阿拉伯帝國就要對東羅馬採取進一步行動了。這個時候阿拉伯帝國衰敗了,內部鬥爭極為激烈。

5分鐘讀懂伊斯坦布林:橫跨歐亞兩大洲,千年前被稱為君士坦丁堡

其中埃及的法蒂瑪王朝(中國稱綠衣大食)佔據了猶太省的大部分地盤,他們在這裡對基督徒進行了殘酷的迫害。

綠衣大食才稍微消停點,中亞地區的塞爾柱人又殺來了。

猶太省的基督徒們再次遭到了各種洗劫、虐待,這日子沒法過了。

猶太省原本歸東羅馬管,現在這情形,東羅馬也不敢管了。因此他們便尋求西歐天主教世界相助。天主教的教皇立刻就答應了這件事,理由很簡單,這是一次天主教壓倒東正教最好的機會。

這麼一來十字軍東征,便從公元1096年開始了。

東征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收復基督教世界的失地,過程中他們的確擊敗了不少伊斯蘭世界的軍事力量,同時奪回了耶路撒冷,甚至在這裡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

前三次東征,倒是幫了東羅馬不少忙,可公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十字軍居然一不小心就把東羅馬給滅了。他們佔據了君士坦丁堡,在這裡建立了拉丁帝國。

好傢伙,他們難道是劉備嗎?說是來幫忙的,實際上就是饞人家的地盤!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破後,東正教徒可就倒了血黴了,不光財產被掠奪一空,就連小命都難以保全。他們沒有倒在伊斯蘭教手裡,卻倒在了同樣是基督徒的天主教徒手裡。

5分鐘讀懂伊斯坦布林:橫跨歐亞兩大洲,千年前被稱為君士坦丁堡

三、奧斯曼帝國崛起,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林。

東羅馬那幫貴族,眼看著帝國被摧毀了,自然很不爽。因此到了1261年,他們組織起了一幫人,擊敗了十字軍,重新恢復了東羅馬帝國的統治。

不過這個時候的東羅馬就太虛弱了,不光沒實力對抗西歐的日耳曼人,也沒實力對抗東方來的穆斯林。

公元1299年,塞爾柱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正式崛起,他們佔據了東羅馬帝國昔日的大片地盤,眼看著就要攻入君士坦丁堡了。

這個時候東羅馬無奈,只好再次向西歐天主教求救。

天主教教皇嘿嘿一笑,表示:

救你們問題不大,關鍵是,你們得摒棄東正教,改信天主教。

信仰是東羅馬人的底線,很顯然,這事兒壓根辦不成。即使政客們屈服於天主教,可普通百姓們卻不願意這麼幹。信仰一旦建立,是很難被摧毀的。

因此,西歐對東羅馬的幫助,其實十分有限。奧斯曼帝國發現君士坦丁堡很難直接攻克,因此把它周圍一圈的地盤都給佔了,將其變成了一座孤城。

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圍城2年以後,終於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帶領下,攻克了君士坦丁堡。這一年他才22歲,可謂少年英雄。而東羅馬的末代君主君士坦丁十一世,選擇了殉國,享年49歲,也值得感佩。

東羅馬帝國從此就從地球上消失了,成為了歷史。同時君士坦丁堡,也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被改名為“伊斯坦布林”。

5分鐘讀懂伊斯坦布林:橫跨歐亞兩大洲,千年前被稱為君士坦丁堡

四、伊斯坦布林,差點兒被沙俄攻佔。

剛才提到,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宣告滅亡。但是羅馬的事情還沒有結束,原來在不久之後,也就是公元1469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東羅馬帝國的公主索菲婭。

這麼一來,索菲婭便將東羅馬的文化、信仰,全都帶到了莫斯科公國。莫斯科公國,也就是後來的沙俄。

伊凡三世是個寵妻狂魔,他將莫斯科公國的國徽,改用東羅馬的雙頭鷹標誌。將莫斯科公國的國教改為東羅馬的東正教。甚至創立了元老院,一切都在模仿東羅馬帝國。

所以說,沙俄儼然把自己當成了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既然奧斯曼帝國滅掉了東羅馬,那這筆賬,沙俄這兒可就記下了。因此,從17世紀一直到19世紀,沙俄和奧斯曼帝國打了200多年,不是沒有歷史根源的。

16世紀,奧斯曼帝國佔上風,他們渡過黑海,將克里米亞汗國收為小弟,讓這位小弟整天在東歐充當攪屎棍。

那時候沙俄還比較弱小,莫斯科甚至好幾次都被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給攻克過。

沙俄甚至為了抵擋克里米亞汗國,專門為他們定製了一道長城。總之沙俄在這段時間被奧斯曼帝國摁在地上摩擦了好一陣子。

不過到了18世紀,情況就不同了。彼得一世在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中取勝,奪取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同時加冕稱帝,建立了俄羅斯帝國。

5分鐘讀懂伊斯坦布林:橫跨歐亞兩大洲,千年前被稱為君士坦丁堡

戰況開始扭轉,沙俄從西方學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軍事訓練方法,終於有實力與奧斯曼帝國抗衡了。

公元1768年,第五次俄土戰爭中,沙俄首次全面擊敗奧斯曼大軍,徹底攻佔了克里米亞地區。第六次俄土戰爭中,沙俄又從奧斯曼帝國手裡,得到了喬治亞的控制權。

公元1828年,第八次俄土戰爭爆發,奧斯曼本想報仇雪恨,結果被沙俄一頓揍。

沙俄的軍隊甚至殺到了伊斯坦布林城下,再往前一步,奧斯曼帝國就要讓出這座千年古城的控制權了!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英法等國不滿意了。如果不是他們插手干預,打壓沙俄的話,那如今的伊斯坦布林,說不定還是俄國的地盤了!

5分鐘讀懂伊斯坦布林:橫跨歐亞兩大洲,千年前被稱為君士坦丁堡

總結:伊斯坦布林,依舊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

公元1923年,奧斯曼帝國在一戰戰敗後宣佈解體,土耳其就這麼成立了。不過土耳其的佔地面積,只有奧斯曼帝國的七分之一,遠遠達不到昔日的繁盛。

而且土耳其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們將都城從伊斯坦布林,遷徙到了內陸的安卡拉。為啥呢?估計也是從安全形度考慮的。

畢竟伊斯坦布林地跨歐亞大陸,是黑海的出海口。這裡不僅擁有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留下的遺蹟,還有2000多年著名文化歷史。

這地方太惹眼了,北極熊稍微一哆嗦,說不定就能跨

黑海,把矛頭直指伊斯坦布林。而土耳其,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