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怎麼選妃?不看美醜,需滿足2個條件,還要檢查1處重點部位

《西京雜記》記載:“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 從這句話可看出皇帝的後宮佳麗數量頗多。元朝的皇帝就比較聰明,為了不錯過漂亮的妃子,他先命人畫好眾多妃嬪的畫像,再每天挑選寵幸的人。

清朝怎麼選妃?不看美醜,需滿足2個條件,還要檢查1處重點部位

提到妃嬪,大家都知道她們是皇上的女人,再加上各種清宮劇的洗腦,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這些女人一定都是個頂個的傾城絕色,即便不是傾國傾城,必定也是小家碧玉。

但事實上,每一個朝代選妃的標準都不一樣,最需要考慮的就是皇帝的喜好,

這一切都在清朝發生了改變。

清朝是怎麼選妃的呢?他們不看美醜,只需滿足2個條件,還要檢查一處重點部位合格。

清朝怎麼選妃?不看美醜,需滿足2個條件,還要檢查1處重點部位

說清朝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在這之前的皇帝是怎麼選妃的。

先拿漢朝來說,他們的選妃一般就固定在

8

月份,在長安洛陽挑選

13歲

20

歲的年輕女子,且這些女子必須是姿色端麗的人。

所謂姿色端麗也就是漂亮的意思,可見漢朝的選妃標準就是漂亮。而在清朝之前的明朝選妃也有美貌的要求。例如明朝明熹宗在選妃的時候,曾齊聚天下5000美女於一堂,但最終只留下了1000人。這些被淘汰的女子要麼是因為手腳不好看,要麼是因為聲音不動聽,反正只要有不符合美麗要求的地方,都會被淘汰。

清朝怎麼選妃?不看美醜,需滿足2個條件,還要檢查1處重點部位

從五千人中選出了1000人,這種數量級別連現在的選秀節目都甘拜下風。

不過,這些被明朝皇帝挑選的女子大多來自於平民家庭,有的家庭甚至十分困難,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女子,也是皇帝為了讓她們能夠時刻提醒自己保持節儉的習慣。

所以,在明朝的這幾百年,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賢明皇后。

清朝怎麼選妃?不看美醜,需滿足2個條件,還要檢查1處重點部位

這種以美麗為選妃的標準到了清朝之後就被排除了。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族,雖然他們的習慣和漢族大有不同,但在入關之後,他們也在積極努力的學習漢族文化,並就在選妃這一件事上建立起了新的選秀制度。清朝的選秀能夠參加的秀女只要滿足2個條件,那麼無論你是不是美女,都能夠有資格做皇家的女人。

清朝怎麼選妃?不看美醜,需滿足2個條件,還要檢查1處重點部位

清朝妃子照片

第1個條件是看這個秀女是否在旗。

清朝是滿族出身,他們的族人被分為八旗和內務府包衣三旗。無論是妃嬪還是宮裡的宮女,都是從這裡面選出來的。雖然都是旗人,但她們之間的地位也有差距。

例如八旗的秀女所參加的選秀是妃子和福晉的位置,而內務府包衣的三旗則很少有被選成妃嬪的,她們大多數都只能是宮裡的宮女,是伺候妃嬪的人。

即便是三旗中的女子,她們以後成為妃嬪的機率不大,但在13到16歲的時候也不能隨意婚配,一定要等到選秀結束落選之後才能自由安排婚嫁。違背一經發現,必定會被嚴懲。

清朝怎麼選妃?不看美醜,需滿足2個條件,還要檢查1處重點部位

第2個條件是門第。

清朝選妃更看重妃子的門第等級。雖然同為八旗女子,但因為等級制度森嚴,這八旗女子的地位也各有不同。

且清朝也明確規定公爵、將軍之女封為妃位,而像知府員外郎的女兒只能是嬪。

清朝怎麼選妃?不看美醜,需滿足2個條件,還要檢查1處重點部位

雖然有兩個條件限制,但能夠滿足這兩個條件的人也十分的多,其中就有些人容貌一般,甚至是醜陋,例如光緒帝的皇后隆裕皇后。《管子·五行》說:“治祀之下,以觀地位。”

她是八旗中人,還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其地位十分顯赫。

所以她成了皇后,但遺憾的是光緒皇帝喜歡的卻是珍妃,這珍妃也是一個門第很高的人。

清朝怎麼選妃?不看美醜,需滿足2個條件,還要檢查1處重點部位

至於美貌這一標準,清朝並沒有拿到明面上來要求,其目的是避免被認為是好色的皇帝。不過雖然只能在八旗中選妃,這其中也有很多漂亮的女子。

除此之外,這些被選上的秀女還會再經歷一次檢查,重點就是要聞聞她們的腋下是否有異味兒。

待到所有檢查完畢之後,這些秀女才能真正參加選拔,被選中的就進入後宮被冊封為妃或者是嬪,落選的就自行回家自由婚配。

參考資料:

《西京雜記》

《管子·五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憶東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