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紙上談兵”,為何韓信這麼優秀,而趙括、馬謖卻成了悲劇?

因為韓信除了具有趙括馬謖二人的兵法理論之外,他還具備了趙括、馬謖所沒有的軍中基層領兵的實踐經驗。所以,他才能讓實幹派蕭何也對之刮目相看!

可見韓信的履歷,首先在秦末大亂時,帶劍從軍追隨項梁,並獲得了一個小軍官之職;項梁身死,所部又隸屬於項羽。韓信經歷了楚地反秦義軍席捲天下、又遭遇大敗、然後項羽破釜沉舟的大勝,楚軍勢如破竹、直至秦王朝滅亡。

同是“紙上談兵”,為何韓信這麼優秀,而趙括、馬謖卻成了悲劇?

韓信有著豐富的軍隊基層經歷,絕不是空洞的紙上談兵。

基層經歷,就是當過兵,當過班、排、連長。對應古代,就是伍長、十夫長、與百夫長的經歷,這是至關重要的。

沒有這種經歷的大將,他就不會真正知道軍隊的兵心士氣是怎麼回事。

而一直在軍中基層任職的韓信,幾乎參與並見證了所有大戰小戰。作為鑽研兵法入迷的韓信,他雖然沒有擔任高階指揮官,但是仍然可以從所見所聞、以及所參與過的實踐中,把自己所學過的兵法與戰場實踐相印證結合了。

同是“紙上談兵”,為何韓信這麼優秀,而趙括、馬謖卻成了悲劇?

這就叫作:實踐出真知!

而且作為一個基層軍官,韓信在一支軍隊的行軍、宿營、後勤、作戰等等實際操作性問題上,必定比從未有過基層經歷的趙括馬謖等,更有經驗,更知道應該具體怎麼做。

趙括與馬謖二人,一直是身在高層而從未體驗過部伍士卒的生活,這是二人獨當一面為將之後,經歷中的最大缺陷。

趙括為趙國貴族,未從軍時,就以論兵出名,能出入於趙王左右。馬謖長期在蜀軍最高統帥諸葛亮身邊作參謀,多有獨到見解而受諸葛亮器重。

二人理論經驗豐富,兵法嫻熟,眼界開闊。但就是因為沒當過兵,而不瞭解士兵,這是為大將者最要命的病!

同是“紙上談兵”,為何韓信這麼優秀,而趙括、馬謖卻成了悲劇?

一:

比如趙括,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訓練有素、兵甲精良,哪怕被敵軍包圍,也照樣能憑戰鬥力硬生生衝破重圍。

然而趙括卻不明白當一支軍隊被包圍時,士兵軍心的變化會對戰鬥力產生什麼嚴重影響,這就是沒當過兵,所以才不瞭解。

故而,才有了長平慘敗,葬送了四十萬趙軍。

同是“紙上談兵”,為何韓信這麼優秀,而趙括、馬謖卻成了悲劇?

二:

馬謖也是一樣,在守街亭時,不當道據城斷路,卻死板地套用據險扼守,居高臨下的兵法。

從沒有參加過白刃搏戰的馬謖以為,憑藉蜀軍堅甲利兵,只要居高臨下一衝,就能擊破魏軍。卻忽視了普通士兵去硬衝敵人以強弓勁弩構築的堅固防線,他們的衝鋒還有多少勇氣,戰鬥力會打幾折?

更要命的是,他竟然還忽視了水源被截斷的危害性。就因為他沒當過兵,沒嘗過飢渴難耐之下會在軍中士卒間引發何種騷動。所以,馬謖才會失了街亭!

同是“紙上談兵”,為何韓信這麼優秀,而趙括、馬謖卻成了悲劇?

而經歷了反秦戰爭中無次戰鬥勝敗的基層軍官韓信,卻與二人不同。

韓信以切身體會,深知什麼情況下可以激發士兵的勇氣,所以能背水一戰。

又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瓦解軍心。所以能用四面楚歌之法,一夜間讓垓下圍城中的項羽大軍,逃亡潰散了一大半。

同是“紙上談兵”,為何韓信這麼優秀,而趙括、馬謖卻成了悲劇?

故而,凡是趙括與馬謖所擅長的,韓信都會,也擅長。而韓信所擅長的,卻是趙括與馬謖完全不熟悉的!

所以,韓信談兵,那真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來自於實踐經驗與兵法理論的結合,那是真正可以破軍殺將、滅國擒王的屠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