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門鎖》:“獨居女性”只是噱頭吧

注意:本文有嚴重劇透。

《門鎖》,網大製作登上大銀幕之里程碑,開爆笑懸疑之先河,江戶川亂步見了自愧不如,阿加莎看了撫膺長嘆。

電影《門鎖》:“獨居女性”只是噱頭吧

《門鎖》海報故事講述一位都市獨居女性如何被變態盯上,潛入她家中,與她“共同生活”的恐怖故事。中國版改編自同名韓國版電影,韓國版又改編自西班牙版(整個就有點套娃那味兒了)。

電影《門鎖》:“獨居女性”只是噱頭吧

西班牙版、韓版、中版的豆瓣評分僅做韓版和中國版對比,可以發現,前半部分相似情節中,拍攝技法和鏡頭語言上水準整齊地拉開差距。還有個我不吐不快的製作問題,是電影音樂。一到有那麼點恐怖意味的橋段要來了,音樂就一驚一乍,像是導演坐你身後,摁著你腦子在喊:注意注意!恐怖橋段要來了!嚇到了嗎!嘖,這時候你得被嚇到啊!

電影《門鎖》:“獨居女性”只是噱頭吧

白百何飾方卉這種粗糙感在表演上也極其明顯。

主演白百何的表演可圈可點,她的演技從《失戀33天》開始就很穩定,把一個性格稍有些拘謹懦弱但內裡又有些軸的女白領演得是精準的,幾場懟臉大特寫,白姐微妙又自然的情緒張力整個拿捏住。而其他演員,你只能黑人問號臉:諸位,幹嘛呢這是?

電影《門鎖》:“獨居女性”只是噱頭吧

範丞丞飾 小吳範丞丞飾演的小區保安,在故事初期承擔了大部分“兇手嫌疑”,因此,這個人物需要看上去變態、危險、對女主有特殊執念,但講真,範丞丞每次出場,當影院裡此起彼伏地響起壓抑的驚呼“好帥”時,我就痛感片方選角失敗,他不像個變態殺人犯,他的變態味兒頂多只有《五十度灰》的程度,一種情趣範疇內的“變態”。也因為他偶像般俊俏的臉蛋,當他陰鬱著一張俏臉,對白百何說“只有你會注意到我”時,影院裡的人都笑了:弟弟,以您的姿色,方圓十米內沒人能注意不到您。

電影《門鎖》:“獨居女性”只是噱頭吧

《門鎖》劇照房產中介這個角色,也是中國版的本土化改編,荒唐的是,這個中介囂張到什麼程度,油頭中長髮加經典香港黑幫片頭目言行,整個讓人懷疑這種中介如何在內卷至死的中介職場生存。跟房客談個退租跟高利貸要債似的,房客堅持自身合法權益還能上來跟蹤偷襲搶手機違法犯罪三件套,一個筒子樓小開間您至於麼?月度業績壓力這麼大嗎?掃黑除惡怎麼能把您給忘了呢?為了惡而惡的人設和表演,讓這個中介人設完全匪夷所思,乾脆換成騙人裸貸的社會渣滓說不定還有點兒合理性和真實性。

再回到白百何的表演上,非常可惜,白百何表演再好,人設站不住也是崩盤。引用一句豆瓣短評,這片子裡的獨居女性不像弱勢群體,倒像是弱智群體(沒有歧視殘疾人的意思)。

電影《門鎖》:“獨居女性”只是噱頭吧

韓版《門鎖》劇照韓版《門鎖》中孔孝真在陷入危機後,多次作出合情合理的自救行為。比如同樣是上司性騷擾深夜上門賴著不走,在同樣驚疑對方如何找到自家時,孔孝真是立刻找機會向物業和警察求助,而白百何是如受驚小兔一樣站在家裡角落囁嚅(甚至還自己主動關上了房門,姐,你都覺得不對勁了,你關門幹啥!?)孔孝真為查出變態追蹤其消費記錄,帶著朋友一起行動,幾把操作都像個智商線上的正常人。白百何在熱鬧餐廳鎖定了真兇不立刻向餐廳人員求助留在人多的地方等警察,反而哪兒人少往哪兒鑽,還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上了兇手的車,整個就是生怕受害者不給兇手機會殺人,我能深深感覺到編劇在情節推動方面的無能為力但發瘋一搏。

情節和人設崩成這樣,就別談真實性了。但不跟各位聊聊影片最後的兇手老巢和高潮戲有多離譜,各位可能不能充分理解我顫顫巍巍說出的“不真實”三個字裡,包含了多少血淚控訴的意味。

韓版裡,孔孝真於尋常居民區裡發現尋常住宅,尋常的床上捆著上一個受害者,雙腳被砍,成為禁臠。緊接著,為了逃出這座看來極其尋常的地獄,孔孝真與兇手捉起了迷藏。整段戲平靜但恐怖的張力拉滿,緊張感讓人窒息。

電影《門鎖》:“獨居女性”只是噱頭吧

白客 飾 鄭飛新版裡那就大開大闔了,白客飾演的真兇擁有一座改裝得盡善盡美的工業風大宅,要機關有機關,要猛犬有猛犬,要陷阱有陷阱,堪稱美式恐怖片中每一位變態殺人犯的夢中情宅。

白客出場,白色連體工裝,油頭大背頭(導演是真的愛油頭),帥得像要肢解完人順便走個紅毯。接著港式警匪片大場面一個接一個,鬥惡犬,汽車撞,大槍戰,最後一定要放上一場火,有點“英雄本色”的味道了,喲,那才叫過癮嘛。然而這種戲劇性過度張揚的結尾,就導致前面想要(我也是不確定導演是想要還是不想要)製造出的真實生活中的恐懼感,全線坍塌。

電影的一切技術手段皆服務於主題和故事,旨在創造符合主題和故事的氛圍和場域。韓版《門鎖》找到了契合女性懸疑氣質的細膩、陰柔、剋制的恐怖氣氛。恐怖並非大撒血漿傾瀉而出,而是如影隨形漸漸纏繞,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恐怖,帶來的不是驚聲尖叫而是背脊發涼驅之不散。而中國版,和女性懸疑型別主題一點關係沒有,割裂感極強。

說到底,這版《門鎖》其實只是把“獨居女性”當做了宣發噱頭,獨居女性面臨的生活隱患、心理恐懼,並未深入探索和挖掘。片中出現的一些隱藏攝像頭、職場性騷擾等社會問題,本來都可以四兩撥千斤地好好做一做,但都淪為點綴,那意思挺像“我提了一嘴就表明著我特懂我特關注我特批判”了。

電影《門鎖》:“獨居女性”只是噱頭吧

《門鎖》劇照不不不,你們並不知道女性總是行走於性意味眼光中的不適,並不懂得收快遞要編個男性化名字的恐懼,也不明白女性成長中遭受的種種性別刻板印象、蕩婦羞辱、受害者有罪論。因此,《門鎖》中,女性面對危險降智得不行,除了寄希望於男性保護還是寄希望於男性保護,最後的反殺還得靠男性完成,因為女性弱嘛,她們能抗爭個什麼呢?喊一句“你以為我好欺負嗎”已經是弱者反抗的最強音了。就這對女性憤怒和女性困境的認知,還是別拿刻板印象來加強刻板印象了。

《門鎖》最大的貢獻,一是滿電影院從頭到尾的笑聲,二是大家看完可能會想一想:哎,獨居女性是挺不容易的。從這個意義上,還是感謝《門鎖》的原版IP創作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