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裡「屠龍少年」的故事有何寓意?

在《莊子·列禦寇》裡有一個很簡短的故事:

「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單」通「殫」)

這個故事就是這麼三句。如果說「簡短」,意思不同於「簡單」,因為這個故事雖然只有三句,但寓意豐富,值得人們斟酌細味。

《莊子》裡「屠龍少年」的故事有何寓意?

驟看,故事說的不過是一個叫朱泙漫的人花了大量金錢和時間去學一些毫無用處的技能;果真如此,它表達的道理豈非只是「

不要花金錢和時間去學無用的技能

」或「

花金錢和時間去學的技能,必須是有用的

」?問題不是道理太簡單,而是這樣的道理不太合乎道家的宗旨,因為〈列禦寇〉屬於《莊子》的雜篇,有人猜測應該不是莊周本人所著,但它包含的義理大抵上仍是道家的。

以道家對人生活動的瞭解而言,「有用」與「無用」不是絕對的,要看情況,而莊子亦有「

無用之用

」之說。看來有用的,可以其實無用;看來無用的,可以其實有用。此外,此一時無用的,彼一時可以有用;反之亦然。所以,也許屠龍之技在某個情況下是有用的,而它的用處並不依賴龍的存在——「屠龍之術」不一定要用來屠龍,例如應用於解牛可能也大有幫助呢!

那麼,《莊子》裡「

朱泙漫學屠龍術

」這個故事有什麼深刻道理?一般人認為故事的重點是朱泙漫的執迷:他不但散盡家財去學屠龍之術,不但學了漫長的三年,而且三年後仍然相信有龍。

有讀者可能會反駁:「故事裡不是說『

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嗎?他學無所用就是因為根本沒有龍啊!」這裡我們要分開兩個觀點。說「

他學無所用就是因為根本沒有龍

」,這是從客觀的觀點看;事實上沒有龍,因此他學會的技能便派不上用場。然而,從朱泙漫個人的主觀觀點看,他「

無所用其巧

」,是由於找不到龍去屠,而不是由於龍不存在。

朱泙漫能學三年之久,就是因為他深信有龍的存在,這是他學習的動力;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他學了三年後,有一天便忽然不再相信世上有龍了(雖然再過一些年月他可能慢慢覺悟)。還有,正正因為深信有龍,朱泙漫不能將屠龍之術與龍分開,因而不會想到將學成的技能應用到屠龍以外的事情上——一日找不到龍去屠,他便一日嗟嘆「

無所用其巧

」。這裡說的「

執迷

」,就是這個意思。

也有一種理解認為,朱泙漫那位教他屠龍術的師父支離益分明是騙子。支離益跟今天的很多騙子一樣,他用來吸引人受騙的都是高大上的「秘技」。今天不是照樣有人先虛構一個不存在的事物或概念,靠傳授「成功學」等等來騙人錢財,遠古的「秘技」則是屠龍之術,何足怪哉?共同之處就是這個賣點:來跟我學吧(但請先付錢),學了你就會變得強大,變得成功。

朱泙漫學習“屠龍之術”耗費的時間和金錢巨大,學了三年才學成,理當是一手好技術,但是學成了“屠龍之術”後,又到哪裡去找龍來屠呢?究竟龍存不存在呢?所以就有了另一種對該故事的理解,“屠龍之術”是比喻理論與技術雖然看起來很高超神秘,但是卻嚴重的脫離實際,不實用。正如宋代的黃庭堅在《林為之送筆戲贈》詩句所說:“

早年學屠龍,適用固疏闊

(疏闊: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