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漢時,如果漢獻帝誓死反抗,提劍來誅殺曹丕,結果會怎樣?

曹操想取代漢獻帝嗎?應該是想過,卻清楚這事做不得。因為在曹操稱魏王時,就遭到了荀彧的堅決反對,一對二十多年的黃金搭檔,由此反目。

這件事雖表面上看,是曹操和荀彧的矛盾,實則卻是門閥士族集團跟曹魏集團的矛盾。曹操雖獲勝了卻是慘勝。故而曹操強調,若天命在我,那我也頂多做個周文王罷了。所以從最終結果來言,荀彧以生命為代價,阻止了曹操取代漢獻帝。

當曹操去世,曹丕當上魏王后,便重用陳群和司馬懿,開始推行“九品中正制”,這就是向門閥士族讓利罷了。同時,也宣告了曹操“不拘一格,唯才是舉”人才選拔制度的終結。

門閥士族們得到了這個利益後,才集體捨棄了漢獻帝轉而支援曹丕。於是,曹丕篡漢便開始了。漢獻帝雖萬分不捨,以至於他都把曹操的女兒,自己的皇后曹節推到前臺來,卻也未能阻止。

那麼在當時情況下,若漢獻帝誓死反抗,跟曹丕徹底撕破臉皮,親自提劍來誅殺曹丕,結果會不會有所改變呢?這並非異想天開,而是還真發生過。

在司馬昭篡魏時,曹髦便是採取的這種辦法,高喊著“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率領宮人組成的隊伍,親自殺向司馬昭府,一路上沒人敢攔,直至最後被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帶人堵住,賈充便忽悠成濟,於是成濟便躍馬而出,一矛刺死了曹髦。

此事震動了整個曹魏,司馬昭一時間危機重重,當即放緩了篡魏步伐,最終不得不依靠伐蜀之戰轉移目標,這才算是度過了這次危機。

所以,這才有了此問:倘若曹丕篡漢時,漢獻帝也如曹髦一樣,親自提劍要去斬殺曹丕,那麼曹丕面對這種情況,他該怎麼處理呢,會不會也殺掉漢獻帝?最終會是怎樣的結果?

其一:漢獻帝必不會死

曹丕篡漢時,其實風險極大。雖曹操替曹丕掃除了如荀彧、崔琰等忠於漢室的門閥力量,而曹丕也用“九品中正制”換來了門閥勢力的支援。但別忘了,當時劉備和孫權這兩大雄主,還都活著呢!

倘若曹丕真敢放任手下人殺了漢獻帝,那時劉備必會放下東吳殺關羽的仇恨,跟東吳一起,兩路起兵進攻曹魏。

因為禪讓跟弒君性質完全不同。而劉備一直以漢室力量自居,若漢獻帝被殺,劉備卻沒有任何表示,絕對會失去支援。所以從當時的三國大格局來分析,曹丕絕不敢殺漢獻帝。

這其實就是,漢獻帝能孤注一擲,跟曹丕徹底翻臉的外部形勢。同時曹魏內部也有巨大隱患,那就是曹植還活著!這都是曹丕要考慮和忌憚的。所以,倘若漢獻帝真如曹髦一樣孤注一擲,將會出現這兩種變化。

其二:曹丕退卻

面對漢獻帝的玩命,自然曹丕也死不了。此刻無論曹植勢力,還是門閥士族勢力,如陳群、司馬懿等人,都必會從中斡旋。這就會造成曹魏內部的撕裂。

夏侯惇、曹真的曹魏宗親,絕大部分會站在曹丕身後,門閥士族們會藉機偏向漢獻帝,不是他們忠心漢室,而是以此對抗曹魏宗親勢力。因為漢獻帝這麼一玩命,等於把曹魏宗親壓成一夥了,曹丕會倚重他們。

故而結果極有可能是曹丕退卻,殺掉那些主張漢獻帝禪讓的大臣進行甩鍋。因為曹魏勢力內部,不僅僅只有曹丕,還有曹植這位“備胎”,若局面真不可收拾了,曹植極有可能翻盤。因而曹丕大機率的會退卻,先渡過這次危機再說。

其三:曹丕的秋後算賬

漢獻帝殺不得,因外有劉備、孫權虎視,內有曹植和門閥掣肘,曹丕此刻只能退卻。由此曹魏內部便會經過一次重新洗牌。猶如司馬昭殺掉曹髦後一樣。

當曹丕渡過這次危機後,漢獻帝的結局也就不妙了。因為曹丕必會重啟老爸曹操的套路,開始加強曹魏宗親力量,而不再是打壓。曹植估計就活不下去了——對曹丕來言,是必須要剷除的內部隱患。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漢獻帝從此的處境會更加兇險,只要內憂(曹植)外患(孫劉),被曹丕解決了一個,漢獻帝基本上也就等於活得了頭!

其四:總論分析

透過分析,倘若漢獻帝玩命對抗曹丕的變化等,其實就能看出,司馬昭篡魏時,曹髦當時的處境,堪稱是到達了絕境,比漢獻帝那時要糟糕得多!

一則,司馬昭內無內憂,二則孫劉兩家都自顧不暇,且名義上分屬三國了。在這種絕境下,曹髦的反擊就顯得非常悲壯了。可以說正是曹髦的誓死反擊,延緩了曹魏亡國的時間,故而一直都有人說,曹叡之後,只有曹髦才配稱曹操子孫。

至於漢獻帝為何沒走到曹髦這一步,只能說他已經失去鬥志,認命了!

倘若漢獻帝真敢如曹髦這樣反擊一次,漢朝真能延緩幾年,但說扭轉局勢,那是不可能的!但無論怎樣,司馬懿 “黃雀在後”,也將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