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利又稱貳師將軍,是因為率領第二師嗎?來談談古代將軍的稱呼

在中國古代的戰爭史中,誕生了無數天才將星,而他們所擔任將軍的官職名稱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漢武帝時期的李廣利將軍,便被稱為貳師將軍,讓人不禁懷疑,難道是因為李將軍率領的是漢朝第二師所以才這麼稱呼嗎?

李廣利又稱貳師將軍,是因為率領第二師嗎?來談談古代將軍的稱呼

答案當然不是,不過要分析其原因,不妨讓我們從將軍這個稱呼談起。

將軍一詞,最早出現時並非是官職,而是要打仗了,對奉命率領軍隊之人的稱呼,是對一軍之帥的通稱。比如在春秋時期,朝明的官員並沒有嚴格的文武之分,而是統稱為卿,卿奉命領兵打仗才會被成為將軍,戰爭完事,稱呼也就失效了。

到了戰國時期,伴隨文武官員的分化,將軍才正式成為武官的官職,比如我們熟悉的最高武官上將軍(大將軍)、次一級的將軍、裨將軍等等。西漢承襲秦制,不過去掉了上將軍,以大將軍和驃騎將軍為武官最高職位,地位僅次於丞相。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

驃騎,字面上就是勇猛的騎兵的意思,而驃騎將軍之所以能夠和大將軍平級,則與騎兵在漢武帝時期成為軍隊的戰鬥主力息息相關,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車騎將軍,伴隨戰車在戰鬥中的沒落,車騎將軍逐漸淪為負責後勤保障了。類似的還有率領早期水軍的樓船將軍,早期土木工程部隊的材官將軍等等。

李廣利又稱貳師將軍,是因為率領第二師嗎?來談談古代將軍的稱呼

而除了以上以軍隊屬性命名的將軍外,還有以所要攻打的城池命名的將軍,如開頭中提到的李廣利的貳師將軍,便是因為其曾經奉命攻打大宛國的貳師城而稱貳師將軍(見註釋1)。

在這一時期,將軍的名稱設立主要是為了服務於皇權的。事情往往發生在新君上任之初,軍權沒有掌握在皇帝自己人手中,而皇帝又不便直接剝奪舊臣手中的軍權,於是便乾脆才已有將軍的官職外,以各種名義設立一個新的職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逐漸架空舊臣,掌控軍權。

拿上面提到的衛將軍設立為例,便是當時還是代王的劉恆,被周勃等老陳迎為新帝以後,忌憚軍權盡在老臣手中,而公開削弱這些人的軍權會引起反撲,所以乾脆下旨,以鞏固京城防禦的名義設立一個新的將軍職位——衛將軍,然後讓自己的鐵桿親信宋昌(曾任代國中尉)擔任。這樣就從名義上逐漸架空了老臣,同時又名正言順的控制了京城附近的部隊。

一代代的君王更迭,不斷的權力鬥爭,讓將軍這一原本單純的武官職位,逐漸的用爛了,誕生出很多讓人眼花繚亂的雜號將軍,這一點在南北朝時期最為氾濫。其不但名目繁多,而且往往用過之後就消亡了。據不完全統計,單單南朝梁國時期,就加封國361位各類名號的將軍,其中境外的就有一百多個。

李廣利又稱貳師將軍,是因為率領第二師嗎?來談談古代將軍的稱呼

所以歷史上為了加以區分,便將除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徵將軍(既徵東將軍,徵南將軍、徵西將軍、徵北將軍,以下類似)、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和四平將軍以外,統稱為雜牌將軍。

以至於到了唐宋時期,雜牌將軍數量急劇減少,迴歸正常狀態,但到了明清,將軍這一稱呼逐漸淪為一種榮譽稱呼,就連皇宮的殿廷武士也稱為將軍。

比如在清朝的宗室爵位體系中,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便是清朝幾個末等爵位的稱呼。除此之外,將軍還是對駐防各地的八旗軍最高指揮官的稱呼,但伴隨清朝後期八旗子弟的墮落,權力也逐漸縮水。

而含金量真正高的是帶有具體負責地域的將軍,如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和伊犁將軍,這類將軍不但是所在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還兼職最高行政長官,是清朝時期真正的土皇帝。

千變萬化的稱呼,不變的權力鬥爭,將軍也不能免俗,成為棋局中的萬物,是幸運,亦是悲哀。

註釋1:

《漢書中記載》,“李廣利,女弟李夫人有寵於上,產昌邑哀王。太初元年,以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