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了,自嘲“正在腐爛”,卻仍然手握萬億現金不肯交權?

91歲了,自嘲“正在腐爛”,卻仍然手握萬億現金不肯交權?

文丨

林雨秀

編輯

杜海

正經社

(ID:zhengjingshe)

人生七十古來稀。兩個90多歲的老人卻神采奕奕地說,那是過去時了。他們是投資界的黃金搭檔,巴菲特和芒格。

芒格出生於1924年1月。2022年3月28日,98歲多的他,才正式宣告讓賢每日期刊(即Daily Journal)的董事長一職。這是一家報紙出版商和軟體供應商,出版的《洛杉磯日報》,在加州的法律紙媒中位列首座;子公司Journal Technologies旗下的案件管理軟體系統,客戶物件是法院和其他司法機構。自1977年以來,在董事長任上已長達45年。

以他這個身邊人為參照,1930年8月出生,現年91歲的“股神”巴菲特,看上去至少還可以擔任要職7年以上。

在伯克希爾,他1965年獲任CEO、1970年接棒董事長,掌控“最高權力”的時間,已經長達57年。

91歲了,自嘲“正在腐爛”,卻仍然手握萬億現金不肯交權?

儘管承認高齡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影響,比如,“忘記了名字,無法像以前那樣快速閱讀”,甚至把自己描述為“腐爛的機器”,但他每天工作起來仍然精神飽滿:早上7點前起床,先看看新聞;8點半股市開盤之前,到達伯克希爾總部。

《正經社》分析師注意到,對於這份他眼目中“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也是多數人認為極其複雜燒腦的工作,他還沒有打算放棄的意思。儘管已經確認,他已經68歲“高齡”的兒子霍華德·巴菲特(Howard Buffett),將接任非執行董事長;已經60歲的現任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Greg Abel),將會接任CEO。但他的說法是,後者連熱身都還沒有開始。

業界更是注意到,2022年2月,在每年都極為重磅的年度致股東信中,這位91歲的“掌權者”,對於自己的退休時間問題,隻字未提。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兩大重要機構股東終於忍無可忍,以獅吼般的姿態,發出了“逼宮”檄文。

一個是美國最大的州立公共養老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1932年成立,受益人數高達165萬人以上,掌管的資產高達4500多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869萬億元),不過,其中持有的伯克希爾股票,僅僅約為23億美元,持股佔比不足1%。

另一個是非盈利組織,美國國家法律和政策中心(National Legal and Policy Center)。二者一唱一和相繼發難,一個的推動下,解除巴菲特董事長職位的提議,被納入了股東大會的日程。一個在4月19日正式宣佈,將對此予以支援,在伯克希爾4月30日年度大會之前投票決定。

其理由,是巴菲特獨自一人,身兼董事長和CEO兩大要職,極大地削弱了這兩個職位的角色,進而弱化了公司治理結構。

但至少目前而言,這場看上去來勢洶洶的挑戰,似乎勝算不大。首先,早在上個月(3月),伯克希爾董事會就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宣佈“只要巴菲特仍然擔任公司CEO,就應該兼任董事長”。

其次,僅僅是巴菲特本人,目前在伯克希爾的持股就高達16%、投票權更是高達32%,對應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不足1%的持股佔比,高下立判。

其三,更為重要的是,伯克希爾始終令人側目的收益率。2020年、2021年,運營利潤分別為219。22億美元、274。55億美元;歸屬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425。21億美元、897。95億美元。面對這高達111%的增長幅度,以及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的股價、已經攀升到77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384億元)的市值,對於董事會理性的多數人而言,他們還有什麼跟自己的錢包過不去的呢?

事實上,巴菲特正在繼續大展拳腳。

截至2021年底,伯克希爾高達14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00億元)的賬面現金,是他近10多年來不斷積累的傑作,也給他應付眼前的局面展開了足夠廣闊的空間。

2022年以來,隨著全球性的恐慌瀰漫,巴菲特一改連續6年的靜靜潛伏(參見《正經社》2019年9月釋出的《美元連續降息,巴菲特的現金儲備卻不斷刷出新高,這個訊號很重大》),開始如獵豹行動般連續搏擊,不斷地投下重注。3月以來,連續加倉西方石油,共計斥資約為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6億元);計劃收購保險企業Alleghany,斥資116億美元,是為伯克希爾2016年以來的最大一筆;連續加倉惠普,共計斥資約為3。2億美元,將持股比例推高到了11。4%,等等。

是滴,巴菲特正在用真金白銀,向市場釋出新的戰鬥宣言。這個宣言的具體內容,會不會在4月30日恢復線下舉辦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揭曉呢?這個宣言的具體實施,還會不會如同巴菲特以前下過的每一筆重注一樣,屢試不爽呢?一切都不絕對。一切皆有可能。我們拭目以待。

【《正經社》出品】

參考閱讀

1、

美元連續降息,巴菲特的現金儲備卻不斷刷出新高,這個訊號很重大

2、

又是巴菲特,憑什麼?千載難逢,但下週要逢高減倉丨正經周評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

·編務

|安安

·

宣告: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資訊,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