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被稱為巴蜀大地,蜀指的古蜀國,巴又代表著什麼意思?

巴蜀一詞,在地理上的含義指的是四川及其周邊的一部分割槽域,我們常常有它來代指四川。

在古老的神話故事裡,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四川就已經被囊括進了華夏文明的圈子裡,《洛書》裡記載:

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輔。

這段話裡提及的資訊相當直觀:上古時期人皇為了更方便管理部落聯盟,便將天下分為了九州大陸。因為人皇有兄弟九人,於是人皇就讓自己坐鎮中州,然後讓自己的其他兄弟去分別管理另外幾大州。

這裡有兩點尤其值得注意,第一點是上古時期的人皇並不單指某一人,而更類似於擔任某種職務的人的統稱;第二點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口中的“九州”起碼有六七種版本,不光是囊括的範圍不同,就連九州的具體所指也各不相同。

按照《華陽國志》的記載,當時的四川被規劃進了梁州的勢力範圍內,“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

機緣巧合下,巴國和蜀國這兩個鄰近的部落,共同創造出了上古時期璀璨的巴蜀文明,巴和蜀這兩個文明的簡稱也因此成為了四川的代指。

由於三星堆的緣故,關於古蜀國的歷史,我們對它的瞭解遠多於巴國,故此,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巴蜀”這一稱呼中的另一半古代巴國文明的事蹟。

四川被稱為巴蜀大地,蜀指的古蜀國,巴又代表著什麼意思?

一、四川被譽為巴蜀大地,蜀指的古蜀國,巴又代表著什麼意思?

巴蜀、巴蜀,巴國文明和蜀國文明雖然長期被我們連著叫,但實質上來講,二者在管轄的區域範圍、族群文化、生活方式、政治體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長久以來,巴部落和蜀部落就如同兩個性格各異的鄰居一樣,大家都有自己的發展方向,彼此之間又互相學習、融合。

從現有的古籍文獻、出土的甲骨文可以看出,截止到春秋時期、戰國以前,在中原地區古人的觀念中都並未將巴和蜀合稱,當作一個具有相似“文化共同點”的地理區域去看待。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秦滅巴、蜀之前,巴文化和蜀文化這對CP,都發展出了自身獨特的文化風俗,直到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兼併戰爭的影響,才迅速演變成了我們熟悉的“巴蜀文化共同體”。

巴和蜀這兩個字作為某種代稱,它其實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看過它們的象形字後,相信大家會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四川被稱為巴蜀大地,蜀指的古蜀國,巴又代表著什麼意思?

上圖為漢字巴的演變過程,其象形文字形如《山海經》中可以吞象的巴蛇,《說文解字》就將其解釋為:“

巴,蟲也。或曰食象蛇。

四川盆地夏季溼熱多雨,先秦時期四川生活的人又比較少,對自然生態造成的影響遠遠比不上現代,因而在當時的四川主角還是要屬蟲蟻蛇獸,不少崇尚巫文化的古巴人部落更是直接把蛇當作圖騰祭祀。

所以,將“巴”字解釋為蛇這種作為,既是從“巴”字的象形寓意方面去解釋的,也是從當時巴人生活的生態環境去解釋的,但如果我們將自己代入古巴人的生活時代去看待巴字,又能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觀點。

比如,從巴人生活的地理環境來看,巴國統治的領地主要在川東鄂西一帶,其西部邊境與古蜀國接壤,往東巴國管轄的區域曾到達過襄陽附近,往北巴國的領土擴張到了陝南漢中,往南巴國的領土到了黔中和湘西一帶。可以說,巴人生活的環境,水系、地形地勢極為複雜,既包含了盆地、丘陵、山脈和峽谷地形,又包含了嘉陵江、長江、漢江等諸多水系,它們彼此交錯融合,共同塑造出了“巴”字曲折的象形外表。

我覺得,與其去固化某一種觀念,不如將巴字當作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既指的是地域名,也指的是部族名、國名等多層次的複合概念,它們合在一起,代表的就是巴人獨特的漁獵遷徙文明

四川被稱為巴蜀大地,蜀指的古蜀國,巴又代表著什麼意思?

二、與蜀並稱巴蜀的巴文明,有哪些獨特的文化?

上文我們提到過,巴和蜀雖然相隔很近,但在戰國之前,他們彼此的文化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1、政治上:相較於巴文化鬆散的部落聯盟模式,古蜀國的政治體系要更加緊密

2、經濟上:古蜀國依託於成都平原發展出了繁榮的小農經濟,而古巴國更依賴於漁獵採集、水運和對外貿易

3、文化上:古代的巴國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統一政權,其內部存在著諸多分支,巴人尚武,巴人在對外戰爭、遷徙的過程中吸收了諸多民族的文化,演變出了獨特的巴人文化

接下來,咱們就詳細解析一下,巴文化的獨特性。

巴文化是一個相當廣泛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約20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為了方便區分,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從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三個階段介紹巴文化的興衰史。

古代巴人,並不是一開始就住在四川的,舊石器時代他們的活動範圍主要零星分佈在長江流域的三峽庫區和

湖北夷水流域一帶

到了距今約

5000多年前的

新石器時期,巴人出於部落戰爭、人口激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開始積極對外遷徙,從考古發掘出的遺蹟來看,其居住區域開始廣泛分佈在長江兩岸谷地。

按照《後漢書·巴郡南郡蠻傳》的記載,遠古時期,巴人共有巴氏、樊氏、暉氏、相氏、鄭氏五姓,他們原本居住在夷水武落鍾離山,巴氏一族憑藉強大的武力奪得部落聯盟首領一職後,巴氏便自稱廩君,廩指的是

糧食,從其稱號便可以看出,當時依靠漁獵採集為生的巴人一族已經面臨著食物短期的危機。

在生存危機面前,他們不得不放下彼此之間的矛盾,結成政治聯盟,選出一個共同的領袖,來帶領著巴人一族尋找到一處糧食充足的地方繼續繁衍生息。

部落聯盟制度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種高明的行政制度,它對於緩和部落之間的矛盾、促進部落之間的技術交流、推動文明從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跨進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正是因為這次結盟,讓巴文化迎來了文明史上第一次巔峰。

在數千年的擴張過程中,巴部落逐漸發展成為了區域性的霸主。

當然,巴部落的迅猛發展勢頭也並非一帆風順,先不說巴部落內部就分為幾大派系,難以真正團結起來,單是巴部落西邊崛起的古蜀文明就足以和他分庭抗禮了,更別說北方還有比蜀國更加強大的中原文明。

從巴部落主動向商部落朝貢的事蹟來看,巴部落在和商朝對抗的戰爭中,是處於明顯劣勢的。

但好戰的巴部落並不甘於臣服於武力,於是,在武王伐紂的時候,巴部落臨陣倒戈,狠狠給了商部落一記背刺。

巴部落的這次政治投資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周天子上位後,他將原本只是部落聯盟的巴部落提拔為了“子爵國”。

子爵雖然只是公侯伯子男中倒數第二等的爵位,但它卻象徵著巴部落屬於中原大家庭的一部分,可以依照分封制的規矩自由對外擴張,不必擔心哪天醒來國家就被周給滅了。並且巴部落也可以憑藉這個身份,和周朝所屬的上百個加盟部落互相通商、交流技術,其價值非常巨大。

只不過,周天子在冊封巴部落首領為子爵時,還特地留了一個心眼,也正是這個伏筆徹底斷送了巴部落的未來

四川被稱為巴蜀大地,蜀指的古蜀國,巴又代表著什麼意思?

要理解分封制對巴部落的影響,我們首先要明白西周實施分封制,就是想利用血緣關係分封諸侯來協助周天子管理天下。

雖然名義上週天子分封的物件包含功臣、聖王后裔,以及姬姓宗族子弟,但實際上週天子最初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

姬姓就獨居五十三人,其意圖已經相當明顯:

他不想看到商朝被推翻的事件重演,所以他不允許國內有比周部落更強大的部落,哪怕是功臣也不行

周天子大肆分封姬姓諸侯、降低異姓諸侯比例的做法,就是為了

兼制天下,收攏權力。

既然要達到這個目的,周天子自然不可能直接把巴人部落首領提拔為子爵,當時巴人部落內部首領眾多,其中實力最強大的兩支部落為廩君蠻和板楯蠻,再往下,還有八大分屬“濮、

、苴、共、奴、儴、夷、蜒之蠻”。

通常情況下,一個新生的政權,想拉攏另外一支在軍事、政治、經濟上高度獨立,又在自己誕生過程中立下了巨大功勞的政權,方法無外乎三種:

武力兼併、用諸如爵位聯姻等方式利益拉攏、挑撥對方內鬥另扶持一個影響力稍弱的代言人

從史料的記載來看,周天子採取了第二三種結合的手段:“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於巴,爵之以子

。”

以其宗姬於巴

”這裡,有兩個版本,廖本記載為“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於巴”,多了一個封字,因而圍繞著宗姬有無封字的解釋,自古以來產生了兩種爭論的焦點,一說是周天子將姬姓女子下嫁巴人領袖,賜封對方為姬姓,另一說是周天子派姬姓子弟空降巴人部落建立一個巴國。

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看,我個人更偏向於聯姻賜姓的解釋,首先巴人作為周部落的盟友,它並不是

任人

可以隨意揉捏的軟柿子,周天子如果單純派一個姬姓子弟過去就想接管周部落的一切,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事情。

即便是後來秦國靠武力征服了巴、蜀兩國後,也依然是採取聯姻的手段拉攏兩族中強大部落的領袖,來維持地方的穩定。放在周天子所在的時代,他要想空降一個姬姓子弟管理巴人部落,恐怕連在當地站穩腳跟都難做到。

所以,最合理的做法,應該是採取賜姓+聯姻的模式,從名義上讓巴人部落歸屬於周部落的統治,承認周朝政權的合理性。

四川被稱為巴蜀大地,蜀指的古蜀國,巴又代表著什麼意思?

上文我們提到過,巴人文明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封建國家集權形式,哪怕是周朝冊封其為子爵國後,其政治形式依然偏向於城邦聯盟的模式。

這種鬆散的政治結構下,其組織成員擁有很高的自主性,從出土的文獻來看,周部落冊封的結果應該是將巴人部落中某個強大部落拉攏為了自己的代言人,而這個代言人臣服於周的行為並不足以服眾,當時的巴人部落內部分為了幾個派別,其中至少有兩三個“巴國”的存在都宣稱自己才是最具有合理性的(如直到戰國後期還存在的廩君之巴、宗姬之巴、枳巴等等)。

當然,這個話題並不是我們討論的關鍵,我們暫且

略過

不談。接下來,咱們談談,巴人部落在加入周朝大家庭後,為其帶來了哪些影響。

對比過巴人和蜀人的生活模式後,我們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一點,這兩個文明雖然彼此鄰近,他們的生活方式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中古蜀國依託平原建立了發達的種植農業,而巴人文明受限於陡峭的山區峽谷地形,以至於他們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都高度依賴採集、漁獵為生,雖然到了商周時期,巴人受古蜀人的影響,也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種植農業,但其依然沒能如古蜀國那樣產生高度密集的定居式城市文明。

巴人獨特的生活習慣,決定了古代巴人會定期遷徙的特色,巴人如同遊牧民族一般逐水草為生一樣,古代巴人逐鹽泉、魚獸而生,據記載:

古巴人“

土植五穀,牲具六畜。桑、蠶、麻、紵,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芰,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給客橙、葵。其藥物之異者有巴戟、天椒;竹木之璝者有桃支、靈壽”

豐富的物產、稀缺的食鹽、發達的水系,這一切都給古蜀人發展商業帶來了便利,事實上他們也確實透過水運依靠向中原出售食鹽換來了維持生計的鉅額財富。

但這種初級的農業貿易,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缺乏可持續性。

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立國之本,古代巴人雖然透過鹽業獲得了鉅額的財富,但他們並未將自己的優勢轉化為生產力,這也是為何巴人會在後面的對外戰爭中不斷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較於古蜀人,巴人的科技水平長期處於滯後狀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都居住在可以隨時廢棄的巢居建築內,很多巴人遺蹟中發掘的“城牆”如果放在中原文明眼中,就屬於那種泥土修築的爛尾工程。

不過,比起科技方面的滯後,更要命的問題,其實是

巴人

的生存空間在不斷縮小。

三、巴文化為何會消失在歷史舞臺?

巴人的領地與楚、蜀、秦、鄧等國為鄰,善戰的巴人一度在對外擴張的戰爭中打下了大片的領地。

但受制於獨特的政治體制難以集中力量,以及巴人技術滯後、秦楚等國透過改革實力不斷壯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巴人在對外戰爭中不斷失利,其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

公元前316年,巴蜀兩國相鬥,同時向秦國求援,秦國為了獲得一個穩定的後勤基地,便趁機滅掉了巴蜀兩國,至此,巴蜀兩國便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四川被稱為巴蜀大地,蜀指的古蜀國,巴又代表著什麼意思?

文/腦洞趣味歷史

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覺得文章好的朋友們,記得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您帶來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