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還沒退位 唐肅宗就當了皇上 兒子和爹誰是“合法的”

馬嵬驛之變後,和唐玄宗分道揚鑣,太子李亨歷經艱辛波折,終於到了朔方軍的治所靈武——開元二十年以來,大唐的軍隊逐漸形成了西北和東北兩大軍事集團,號為“二統”。東北即安史叛軍,而西北軍力,此時無疑以朔方為最強。太子在這裡得到群臣尤其是軍方的擁戴,進位而稱皇帝。

對於李亨靈武稱帝,史家評價大抵還是正面為主。之前玄宗老邁昏聵,現在一個新皇帝出現,在提振人心方面作用很大。但由此產生的麻煩,恐怕一樣大。

第一,從此出現了太上皇和皇帝的權力之爭。玄宗南下到漢中,就詔令諸皇子,分別兼領天下節度使。雖然這時他還不知道太子已經稱帝,但這個兒子已經脫離自己控制是顯然的,這個策略是在分太子的權。儘管聽說了兒子自行稱帝,玄宗表現出很欣慰的姿態,說我兒真是順天應人,但仍然下詔說:以後軍國大事,還都要向自己稟明,等到收復長安之後,他才不再管事。

唐玄宗還沒退位 唐肅宗就當了皇上 兒子和爹誰是“合法的”

張巡守睢陽的事蹟天下知聞,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但是為什麼張巡只能孤軍作戰?真正應該在這一帶負擔起平叛主力重任的河南道節度使哪裡去了呢?原來,玄宗和肅宗各自任命了一個河南節度使,兩個節度使並存,反而造成了一種無所適從的局面。

更不消說還有永王璘事件。都說李白糊塗,怎麼就參與了永王璘的亂軍了呢?實際上詩仙政治上見識雖然不高,這點覺悟還是有的。永王璘本來就是帶著太上皇的任命,合法來統領當時經濟最富庶的地區,然後準備直掛雲帆濟滄海,由海路直搗叛軍老巢的。誰能想到新皇帝會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兄弟鬩牆在先,突然下詔剝奪永王璘的一切權力,讓他回成都去侍奉太上皇呢?

唐玄宗還沒退位 唐肅宗就當了皇上 兒子和爹誰是“合法的”

第二,肅宗知道自己在沒有得到父親允許的情況下登基,這個皇帝合法性不足。為了提升合法性,往往會干擾正常的軍事部署。

有人提出過一個方案,叛軍范陽和長安兩個主要據點距離太遠,不如利用少量軍隊與叛軍纏鬥,待其疲憊之後,一舉直搗其河北老巢。長遠看來,這是對唐朝天下最有利的一個方案,但肅宗不會接受。因為要想自己的皇帝權威得到認可,自然無過於儘快收復兩京。肅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即位,改元至德,十月,在叛軍士氣旺盛、各方面條件均不成熟的情況下,就集中兵力強攻長安,結果官軍死傷者四萬餘人。

唐玄宗還沒退位 唐肅宗就當了皇上 兒子和爹誰是“合法的”

到至德二年(757)冬季,唐軍終於在回紇騎兵的幫助下相繼攻克長安、洛陽。不久太上皇也從成都迎回。肅宗引著玄宗前往大明宮的道路兩側,長安百姓跪拜讚歎:“不圖今日再見二聖。”於是第二年的正月五日,太上皇為皇帝加“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的尊號。皇帝遜謝之後終於接受,投桃報李,為太上皇加“太上至道聖皇天帝”尊號。

此時,叛軍內部矛盾重重,已呈現出“土崩之兆”。但肅宗忙於這種父慈子孝的道德演出,竟沒有做出進一步軍事行動的部署,終於給了叛軍喘息之機,導致賊勢又熾。

唐玄宗還沒退位 唐肅宗就當了皇上 兒子和爹誰是“合法的”

第三,肅宗吸取父親信任安祿山終於釀成大禍的教訓,對郭子儀、李光弼等武將始終層層設防,極大限制了其軍事才能的發揮。

如上面提到的至德元年收復長安失敗,領兵的是誇誇其談的宰相房琯。更典型的例子如乾元元年(758),郭子儀等九節度使統兵20餘萬圍困安慶緒,後增至60萬。但肅宗竟不設統帥,以致戰事久拖不下。次年春,叛軍得史思明之助,大敗唐軍,其圍遂解。宦官魚朝恩讒毀,郭子儀被召還長安,一度解除兵權。因為這類延誤和錯失良機不斷髮生,肅宗終於沒有活到安史之亂平定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