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憋了好幾個月,瑞安人又可以敞開肚子吃海鮮啦——

8月1日中午12時,瑞安首批“解禁”漁船出海。隨著當天部分漁船出海作業,黃魚、銀鯧、帶魚、水潺、梭子蟹等第一批新鮮出爐的海貨又重新迴歸到大家的餐桌上了。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一想到各種海味,作為瑞安人的我就忍不住流口水。你可能不知道瑞安人有多幸福,古代皇帝遠在北方,他們想吃南方的海洋水產品了怎麼辦?都是讓溫州與瑞安一帶的漁民進貢的。但是海鮮就是要趁新鮮吃,也不曉得“貢”到北方之後,會是什麼滋味。所以,論吃海鮮,皇帝的口福還不一定趕得上我們呢。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瑞安人靠海吃海,“海味五珍”是家常菜

瑞安瀕臨東海,海洋水產品資源豐富,瑞安人歷來有嗜食海鮮的習慣。

說起吃海鮮,還得追溯我們遠古的祖先。那時,人類不一定知道海里的魚、蟹、蝦大部分可以食用。連魯迅先生都感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我們瑞安人的祖先是甌越人。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甌人以海為家,以海為朋,熟悉大海、熱愛大海,因而很早便知道利用大海、開發大海資源,視大海為繁衍後代的搖籃。因此甌人漁業生產歷史悠久,漁業生產知識豐富,同時對所捕水產品的加工、利用、烹調技術也不斷提高,形成了瑞安特有的珍貴海味。

“海味五珍”是後人總結的,也有人叫“海味四寶”,其實“五珍、四寶”不一定固定指哪五種或四樣。一般認為,“五珍”指北麂漁場經常捕獲的黃魚、海蜇、帶魚、梭子蟹、墨魚這五種常見魚。“四寶”呢,指的是前五種中除海蜇外的其餘四種。除了“五珍”、“四寶”外,鰳魚、鯧魚、馬鮫、海鰻、石斑魚、龍頭魚、梅魚、蝦蛄等也很常見,都是餐桌上的日常菜餚。清乾隆《瑞安縣誌》對瑞安海水產品曾作較系統的記述。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水產品集市在宋代興起

那麼,古時候瑞安人要去哪裡買海鮮?

事實上,瑞安的水產品集市貿易在隋代以前寂然無聞,基本上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唐代前後的漁船、漁具雖簡陋,但海洋水產品仍可基本滿足居民的需求。

到了宋代,瑞安鎮為“溫州八鎮”之一。百姓民間經商傳統得到發展,水產品的交易已漸見繁榮。

南宋,宋高宗在南渡之初曾至溫州,《溫州府志》稱其“州治為行宮”。溫州府在這一時期,當然就成了南宋朝野的“焦點”,北方士紳平民,大批官吏、貴族、紳商、手工業者、小商販、文人墨客和民間藝人等隨之南遷,也來到了溫州。之前,沒吃過海鮮的北方士紳“開了葷”,嚐到了海鮮的味道。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在溫州及瑞安沿海一帶,形成海洋水產品的初級交易市場成為可能。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在繪於元代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江山勝覽圖卷》中,可以見到690年前瑞安漁民們的作業、交易及生活的情形。

在《江山勝覽圖卷》中,有蒙古族、漢族人物1607人,建築494幢和塔、橋若干座,舟楫船隻68艘等,畫作真實地再現了元代浙江東部沿海及飛雲江一帶的山水風光和風土人情,圖畫內容涵蓋了娛樂、買賣、婚嫁、漁業、種植等各種生產生活的場景。

從《江山勝覽圖卷》中,我們依照漁船的大小形制,依此估算漁船出海的近遠,及其捕魚的能力。圖畫中的飛雲江上,有漁民打魚生活的場景。在瑞安的城鎮集市和街巷之中,還有漁市交易的情形。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元代《賣魚圖》(區域性)中,得知當時漁市交易的情況。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黃魚、水潺、海蜇絲、蝦米等都是明清時貢品

據《飛雲江志》介紹,大約在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770年,甌越的先民就利用飛雲江灘塗開展漁業生產。當時,向周朝王室進貢的海產品包括海蛤、海蛇、文蜃等。

在明清兩代,皇帝想吃海洋水產品,也是讓溫州一帶的漁民進貢。

明《永樂樂清縣誌》載,永樂二年(1404年),“歲進海味:水母線(海蜇)、石首魚(黃魚)、鰵魚、鰻魚、鱸魚、黃魚、龜腳、殼菜(淡菜)、蝦米、石髮菜(海藻)。”

清代的《甌江逸志》記載:“溫州向有歲進,如石首魚、龍頭魚、黃鯽魚、蝦米、金豆、金橘等物。”石首魚就是黃魚。洪炳文在《瑞安鄉土史譚稿》講海產:“凡鱗之屬,石首魚為大宗,帶魚次之,鰳魚又次之,中魚、鯧魚、鰵魚又次之。”《弘治溫州府志》載:“瑞安縣歲進石首魚、鰵魚、鱸魚、蝦米、鰻魚、鯔魚、水母線、黃鯽魚。”

黃魚肉細味美量大,故被時人列為瑞安海味五珍之首。《萬曆溫州府志》譽它“為魚之最”,《乾隆瑞安縣誌》稱其為“海魚中之至美者”。

水母線是海蜇經礬鹽醃漬後切成的絲,而海蜇也是瑞安海味五珍之一。明代,由於礬鹽醃漬法的使用,不僅使海蜇可以生食,而且風味倍增,還可以長期貯藏,從而成為貢品。

除此之外,進貢的海洋水產品中還有水潺。

龍頭魚在瑞安稱水潺。清代戴文俊的《甌江竹枝詞》中一首《公婆船》說:“公婆船小慣迎潮,相守孤篷暮復朝。喜煞龍頭魚罷貢,海天如鏡種蚶苗。”這闕詞的大概意思是,夫妻同船捕魚為生,因為不必再上貢水潺了,他們欣喜萬分,於是,在廣平如鏡的海塗種起了泥蚶。可見,水潺曾經進貢,後來又罷貢了。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晚清奇畫《異魚圖》描繪了瑞安人熟悉的海鮮

1861年,晚清一位叫趙之謙的紹興籍書畫家,逃難一路到了溫州海邊。大概是過去海鮮吃得少,他一口氣畫下了那幾個月裡吃過的十幾種海鮮,名為《異魚圖》。畫中都是在趙之謙看來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沙噀、章拒、錦魟、海豨、劍鯊、鬼蟹、虎蟹、馬鞭魚、琴蝦、竹夾魚、闌胡、骰子魚、燕魟、石蜐、魚等,共15種。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這些海產,很多瑞安人一眼就能認出來,比如蝦姑(琴蝦)、水潺(魚)、跳魚(闌胡)、龜腳(石蜐)、章拒(章魚)、竹夾魚(鰨魚)等等。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2011年12月30日,在杭州舉辦的西泠印社2011年秋拍會上,趙之謙的這幅《異魚圖》以500萬元起拍,經過數輪競價,最終以1150萬元成交。

 

來,讓我們展開畫卷,一起來看看100多年前的海鮮——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古時瑞安向皇帝進貢哪些海鮮?那幅溫州海鮮的奇畫賣了1150萬元

瑞安的海味故事可遠遠不止這麼點,

要知道這“海禁”可不是現在才有。

那麼最早什麼時候實行?

那個時候,為什麼漁民要“執照出海”?

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吃到海鮮產品,

當時的朝廷推出了什麼舉措?

小編先在這裡賣個關子,

參考資料:

《瑞安水產行業的前世今生》林曉

《飛雲江的前世今生》林曉

《瑞安水產品集萃》許世錚林福華

《瑞安黃魚史話》《瑞安海蜇史話》俞光

《溫州風物異魚圖》蔡榆

未標註出處圖片均來源網路

作者:丹妮 編審:瑞安市社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