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文|令狐伯光

4月27日,路陽導演,陳坤,白宇,聶遠,

常遠、Angelababy、孫怡、尹鑄勝、俞灝明、王驍、楊軼、劉亭作

等主演的《風起隴西》便要正式上線了。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這部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小說,這部作品化用歷史人物的朝堂江湖,從風格來講有些像是金庸的《鹿鼎記》這樣的作品。馬伯庸真的是這幾年中國影視圈的香餑餑,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這幾年馬伯庸翻拍影視劇的作品都超過十部了。

2018年的《三國機密》開始,截止目前播出的有《長安十二時辰》,動畫《四海鯨騎》,網劇和電影《古董局中局》系列,電視劇《風起洛陽》,以及馬上播出的《風起隴西》等近10部作品。這個拍攝完成待播,還有規劃的影視劇加起來在15部左右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這幾年馬伯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都是中國影視圈的頂級專案,像《三國機密》是當時選擇孤注一擲的唐人,《長安十二時辰》的曹盾導演團隊之前拍過《九州海上牧雲記》,網劇《古董局中局》是《白夜追兇》的團隊,哪怕差評如潮的《風起洛陽》也是頂級專案。

《風起隴西》更是明顯的中國最頂級的電視劇大專案,導演是《繡春刀》《刺殺小說家》的路陽,陳坤,白宇這樣的全明星陣容,整部劇的電影質感更是不用多提,這個就看劇情和節奏了。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眾所周知,伴隨著馬伯庸作品改編影視劇的崛起,這個金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卻越來越難產。雖然每年都還有翻拍作品,但是口碑都很糟糕,而像徐克《神鵰俠侶》這種專案終究都還沒有開拍。

當然,金庸的作品誕生都半個多世紀了,現在拍不出花樣也很正常。馬伯庸絕對是當下中國影視ip的香餑餑,目前很難說比得上當時金庸作品的影視化,但是改編作品數量之多,範圍之廣,絕對是近年中國通俗作家的第一人。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我們當然不能說馬伯庸的文學水平和文化地位超越金庸,但當前影視化程度上面確實超越了金庸。除了金庸武俠小說時間更早,翻拍早就拍爛拍不出新意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誕生半多個世紀,翻拍影視劇近百部?金庸武俠為何不行了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表面上嘛就是現在國內的影視產業不行,方方面面都太過於敷衍。

以前的武俠劇主要就是武打上做得好,又不失俠義。不管是早期邵氏武打片的硬橋硬馬,還是《蜀山傳》的奇絕飄逸,丰神俊朗,後面金庸武俠劇的冷峻沉重。

現在的武俠劇,仙俠劇就是古裝戀愛劇,哪裡有仙?哪裡有俠?精美的服化道,配上那些流量明星令人目瞪口呆的演技,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哪怕不講武俠當中的俠義,連武打上面都做得稀裡糊塗,如何看得下去。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不過,這只是外在的原因,內在的原因不是這個。比較簡單的道理就是《風起洛陽》武打戲也很爛甚至還抄襲,但你擋不住馬伯庸小說的影視化越來越多對吧,而金庸和背後的武俠小說卻沒有這個待遇。

內在原因是武俠劇的背景沒有了,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武俠”。提到這個很多人首先肯定是從中國歷史找源頭,比如《史記 遊俠列傳》,武俠小說寫的都是古代嘛。但史記中的“俠”跟“武俠”真是一個東西嗎?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可以借用過來評論文藝作品:一切流行文學都是當代文學,文學作品要流行當然必須是當時大眾最容易看懂的東西。來自香港六七十年代的武俠小說,寫的當然是那個年代香港社會最容易懂的東西,一個小市民為主體的半無政府社會套上一層古人外衣。武俠小說在大陸流行,也正好是改革開放,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打工的時代。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七八十年代香港是整個東亞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香港是典型的小市民社會,對映到武俠小說中的主角就從來不是種田的農民,相對於《水滸傳》中諸如宋江、史進都是家裡有田莊的地主,歷史書上記載的“巨俠”大多也是類似的地主,也有窮得如李逵,哥哥給地主當長工,都帶著明顯農業社會的背景,林沖,武松和魯智深也和金庸主角對不上。

而武俠小說中的主角,我們很難在農業社會找到對應。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另一方面,當時的香港也是少有的政府,殖民者,黑幫和資本家雜糅的複雜社會;殖民者只管政策的大方向,市民階層雞毛蒜皮的小事香港人自行解決,這給各種幫派社團提供了生長空間。對應到武俠小說中,也幾乎都是這樣“半無政府”狀態的社會。

這樣武俠小說沒落的原因也很好理解,武俠小說的社會背景消失了。至少是金庸那種武俠小說的背景消失了,而金庸古龍公認是武俠小說的巔峰。

金庸去世,馬伯庸崛起?影視香餑餑的馬伯庸能否挑戰金庸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2000年後,隨著大陸簽署wto,和當時的港臺音樂,影視劇一樣,武俠小說和武俠文化也進入了內地市場,內地從大陸新武俠到後來的網路小說也不是沒有寫過武俠,而且為此衍生出了仙俠,修真和玄幻等等作品。

不過,馬伯庸和網文不同。他不但走的還是傳統出版的路子,作品的寫法和表達也和四大文青,網路小說有很大的不同,更類似的通俗作家可能是江南,天下霸唱等,但是大家的作品表達都不同。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即使以中國通俗文學的標準來看,當前的馬伯庸無論作品水平還是文學地位很難挑戰金庸。我個人認為他的《長安十二時辰》《兩京十五日》等,頂多到了金庸《大漠三部曲》的水平(射鵰,神鵰和倚天),但金庸後面還有《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的巔峰。

如果說網路小說的影視化改編主要是靠量(男頻中四大文青裡貓膩還行,另外就是天下霸唱),這個也沒法和馬伯庸五年近十部作品,未來還有多部作品翻拍影視劇的頻率比較,這個原因是為什麼呢?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如果從現實社會角度出發,我認為和同樣迎來大量改編只是還沒爆發上映的劉慈欣一樣。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簡直是20世紀末期到新世紀前十年中國的政治、科技、軍事和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側寫。

馬伯庸遠不能和劉慈欣相比,就像不能和金庸比較一樣。但他的作品顯然打到了2018年過後,也就是當下中國社會的一個精神需求,尤其是馬伯庸影視化的重頭,最受市場化歡迎的作品。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

華夏強盛朝代的古城危機,又可以延伸到王朝危機。

已經改編的作品裡三國題材的《三國機密》不算成功,《古董局中局》也不算成功。當下最成功的是《長安十二時辰》,《風起洛陽》譭譽參半。這部《風起隴西》的三國諜戰有些不同。更多的就是《顯微鏡下的大明》《兩京十五日》《長安的荔枝》《敦煌英雄》等等作品。

《長安十二時辰》爛尾,《風起洛陽》飽受詬病?馬伯庸為何還成了“香餑餑”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長安十二時辰》講了“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危機,內憂外患;《風起洛陽》講的是武則天時期的洛陽的大唐危機,《兩京十五日》《顯微鏡下的大明》則是大明危機。

他這套東西從風格來看不算新鮮,近代小說高羅佩的《大唐狄公案》就是個典範,2000年後的國產劇有《神探狄仁傑》《大宋提刑官》等作品。但區別在於這些作品更側重的是古代懸疑推理,朝堂和權謀的只是涉及了一下。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馬伯庸的這些古城王危機除了懸疑感,更多的是融入了《刺客信條》,《反恐24小時》等歐美流行文化的動作戲、快節奏,優秀的服化道、特效等製作水平,這個背後則是影視工業的進步。

表面上是馬伯庸古裝大劇裡面的影視工業的進步,近年文化自信全面崛起,但中國文化產業卻不行,中國觀眾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流行文化表達上的追求越來越嚴苛。

歷史劇服化道還原的聲音越來越高,但歷史劇卻拍得越來越爛,武俠劇打得卻越來越難看,其它如阿寶色,五毛特效等更是不用多提。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最終我們會發現《長安十二時辰》無論是要求的歷史劇的服化道還原,還是新時代武俠劇的動作戲的打得好看。這部劇的節奏和內容有不少爭議,但製作水平仍是國產古裝劇的天花板,這背後就是新時代中國影視工業的代表。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風起洛陽》是《長安十二時辰》成功後企圖複製成功的低配版,整部劇優點不多。我認為哪怕有“倭風代替唐風和武打戲抄襲的爭議”(這就是文化自信崛起之下,中國觀眾對於文化溯源的追求趨於嚴格),但這部劇的製作在國產古裝劇中還是中等偏上的。

《風起隴西》製作水平肯定沒有問題,只看節奏和劇情。《顯微鏡下的大明》《兩京十五日》從目前來看都是相似的頂級古裝劇專案,但導演團隊不同,效果是《長安十二時辰》還是《風起洛陽》有待觀察。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我們仔細想想,

如果國產古裝劇的美術、構圖、配樂、服化道、動作設計和特效水平都能達到《長安十二時辰》的水平,這是古裝劇的標準而非天花板,當然要允許有不同的風格。觀眾又何必痛罵服化道爛,懷念之前的武俠劇的武打呢?

至於很多服化道精良故事劇情卻不行的古裝劇,這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內在原因則是社會環境導致的文化表達,《長安十二時辰》算是馬伯庸集大成的作品,外部的威脅不算什麼,內部的權力鬥爭導致的蚍蜉撼大樹,與百姓生活的微妙變化才是最根本的(結尾也爛了),《風起洛陽》就淺顯得多,權謀和結尾的謎底就是個笑話。

《長安十二時辰》的核心明顯和金庸武俠視角不同,這再代入這20年中國的發展和社會變化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馬伯庸歷史思辨的水平遠不如劉和平,歷史小說作家二月河,甚至契合新中國前三十前發展的周浩輝《大秦帝國》系列。

5年近10部作品,未來還有十餘部待上?馬伯庸能否取代金庸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最後,馬伯庸的華夏古城危機切中了當前中國社會的這個點(不算深入),這個結合它中國最頂尖的影視工業化,於是成為當前中國影視化改編的香餑餑。這個流行文化背後的支撐都是核心的表達,而核心的表達和這個社會下的人民精神狀態息息相關,這就是所謂的集體意識。

金庸的武俠小說脫胎於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學戲劇,根植於港臺市民社會,最終成為20世紀下半葉華語地區最偉大的通俗文學作家,影響力已然超過半個世紀。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馬伯庸這一套在2025年左右會是巔峰,到2030年如何還需要觀望。

畢竟以這部《風起隴西》來講,它只是架空於三國的古裝諜戰劇。只是團隊和陣容都是頂級的,只要劇情和節奏穩住一定是部精彩的古裝大劇。但如果從深層次上去看既沒有對於題材的突破,又沒有在表達上有所野心。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架空“三國”搞諜戰怎麼看都只有“術”的追求而沒有“道”的突破,這點甚至不如《長安十二時辰》《兩京十五日》《顯微鏡下的大明》這些王朝古城危機,而馬伯庸目前也只走到了這一步,要媲美金庸起碼得還要走出一步。

5年翻拍影視劇超10部,全是頂級大製作,金庸最大的對手來了

最後,但是對於當下非常拉胯的國產影視劇產業來講,《風起隴西》絕對值得期待,精彩的原著,圈內上乘導演和演員陣容,頂級的製作水平,是極有可能成為古裝劇新標杆的。畢竟別講什麼術還是道,2022年已經播出的古裝劇有一部能看的嗎?

《風起隴西》如果先解決這個問題並且成為了標杆,這已經是功德無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