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代表作《拔本塞源論》:人心到底是怎麼一步步墮落的?

王陽明代表作《拔本塞源論》:人心到底是怎麼一步步墮落的?

《拔本塞源》就是拔掉樹根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王陽明表達了對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強烈感慨,對世人被功利之心毒害的痛心疾首,對恢復聖人之學喚醒天下蒼生的殷殷期盼,其發自肺腑的真切感情力透紙背,讓人動容如果天下人不明白拔本塞源的道理

那麼學習聖人的學說,就會越來越繁雜困難甚至淪為禽獸野人,還自以為是在跟聖人學習我的學說雖然可能暫時有人會明白,但最後還是會西邊剛解凍,東邊又結冰,前面霧剛散,後面雲又湧,我不顧危險困難,喋喋不休地說到死,最終對挽救天下人一點用都沒有

聖人的心裡把天地萬物當作一個整體,他們看待天下人凡是有血有氣的活人,都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不想保全他們,教化他們,以順應自己萬物一體的心願天下人的心開始和聖人也沒什麼不同,只是後來被自我隔斷,被物慾矇蔽了原本廣闊的心胸變狹小了,通達的心胸變堵塞了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心思,以至於有些人把父子兄弟當成仇人

聖人對此很擔憂所以推行自己萬物一體的仁愛,希望每個人都能消除私慾的矇蔽,恢復內心本來的樣子聖人教化的大體精神就是堯、舜、禹一脈相傳的,“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至於細節方面就是舜命令大臣契推行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的時代,教只教這些內容學也只學這些內容,每個人的觀點都相同,每家人習慣也都差不多,樂於去做這些事的人,努力去做這些事的人,就是賢人而違反這些道理的人就算像堯的兒子丹朱那樣聰明,也是不肖之徒,農、工、商、賈這些行業的普通人,無不懂這些道理都致力於成就自己的德行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雜亂的見聞沒有繁瑣的記誦,沒有浮華氾濫的詩詞文章,沒有功名利祿的追逐,只是對父母孝順、對兄長敬愛、對朋友誠信,恢復自己內心本然的狀態而已,這是人天性中所固有的,並不需要向外尋求試問誰做不到呢,學校裡面,也把培養人的品德放在第一位

以至於每個人的才能不同,有擅長禮樂的有擅長政教的,有擅長種植的,那就根據品德來因材施教,讓他們的才能在學校裡進一步提高,之後再根據品德,讓他們終身擔任某個職務,用人者只曉得大家同心同德,一起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只看才能合不合適,而不分地位的尊卑貴賤,也不分職業的好壞。

被任用者呢,也只曉得大家同心同德一起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只要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就算終身從事繁瑣的事情,安於卑微的處境而不覺得低賤那個時候,天下人和睦歡樂就像一家人一樣,那些資質比較差的人,就會安心於農、工、商、賈的本分勤勤懇懇地幹好自己的事業,相互滿足各自的生活所需沒有任何羨慕攀比的想法,而那些擁有不同才能的人

像皋陶(主管刑法)和契(主管教育)那樣,則出仕當官各盡自己的一份力,就像一個家庭裡面的內部事務,有人負責穿著飲食有人負責經商買賣,有人負責器業用具,眾人出謀出力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所有人都生怕自己的本分做的不夠好,所以後櫻勤勞種田並不會因為自己不懂教育就覺得很羞恥,嬰掌管音樂並不會因為自己不懂禮儀就覺得很羞恥,這是因為他們內心純粹明澈懷有萬物一體的仁愛

所以他們的精神流通連貫,志氣相互通達,沒有別人和自己的分別,也沒有外物和內我的分別好比是一個人的身體,眼看、耳聽、手拿、腳走,成就了整個身體的作用

眼睛不會覺得不能聽是一種恥辱耳朵聽到聲音眼睛就跟著去看,腳不會覺得不能拿東西是一種恥辱手探過去拿東西,腳就跟著往前走,這是因為人的元氣充滿了整個身體,血脈暢通無阻所以一痛一癢一呼一吸,各種感覺和反應之間,都有不言而喻的奧妙聖人的學問之所以那麼簡單明瞭

容易懂也容易做,容易學且容易學成,正是因為其根本在於恢復心體的本然狀態而相比之下知識技能不值一提

夏商周之後,聖人的學說開始衰弱王道衰微霸道盛行,聖學更是晦暗不明瞭,邪說橫行了起來,老師不再教聖學了,學生也不再學聖學了那些崇尚霸道的人,偷來一些和夏商周時期相似的學說,利用這些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天下人都跟風尊崇他們,於是聖人之道就荒廢堵塞了,世人爭相效仿,天天尋求富國強兵的學說陰險狡詐的謀略,攻伐他國的計策,一切欺天罔人獵取聲名利祿的方法,像管仲、商鞍、蘇秦、張儀這類人,世人爭來爭去、搶來搶去造成了無數的禍患,人們漸漸淪為了禽獸野人最後連霸道之術都推行不下去了世上的儒者憤慨悲傷

搜尋以前聖王的典章法制,把秦始皇沒燒完的書收集起來修修補補,他們用心良苦,確實也是想挽回先王之道,但無奈聖學沒落太久了,霸道之術的影響太深了就算是賢明睿智的人,也免不了被浸染

所以就算他們再怎麼努力宣揚以求把聖學重新發揚光大,也只不過是在增加霸道之術的影響而已,至於聖學的蹤跡卻再也看不到了,於是就產生了研究字詞意思的學問。一些人靠傳授這個賺取虛名,還產生了記誦的學問,一些人滿口聖人之言冒充博學又產生了研究詩詞文章的學問,以詞句浮華為美類似的學問紛繁雜亂,在世上群起而爭鬥,不曉得有多少家,成千上萬種流派根本不知道該聽誰的

世上的學者就像進入了一個大戲場上百臺戲共同演出,戲子們從四面八方湧出來,各種歡呼跳躍、爭奇鬥巧、詔媚取悅,看後也不是,完全應付不過來耳鳴目眩,一天到晚在裡面遊蕩,就像個喪心病狂的人不知道家在哪裡,世上的君主們也沉迷於這些學說,終身從事那些沒用的虛文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偶爾有人認識到這些學說的空洞荒謬,想發奮乾點兒實事但頂多也不過像是春秋五霸那樣,幹了些富國強兵的功利事業,聖人的學說一天比一天晦暗追求功利的風氣卻越來越濃厚,期間雖然有人被佛家、道家所吸引,但佛老的學說最終也沒能戰勝功利的心

還有人嘗試調和群儒的學說,但群儒的學說最終也沒能消除功利的觀念,到了今天功利的毒害已經深入人的心臟骨髓了,幾千年來已經演變成人性的一部分了,人們在知識上互相誇耀在權勢上互相壓制,在利益上互相爭奪,在技能上互相攀比,在聲譽上互相競爭,管了錢糧還想兼管軍事刑法,掌管禮樂的還想進入朝廷中樞,當了郡縣一級的官又想成為省級大官當上了御史又開始垂涎宰相的位子

不會做相應的事就不能兼當相應的官,不通曉相應的學問就沒法得到相應的名譽,那些人記誦了很多東西,正好助長了他們的傲慢懂得了很多知識,正好用來做壞事,增長了很多見聞正好讓他們能夠任意詭辯,寫得一手好文章正好可以掩飾他們的虛偽,因此就連皋陶、蘭、後櫻、契都不能兼任的事

如今那些初學的小孩居然想全部都搞懂,他們口號倒是很響亮,說什麼“我想要一起完成天下的事業”,但實際上心裡想的卻是,不這樣做就不能滿足自己的私慾,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懷著這樣的心志又講著這樣的學問,也難怪他們聽聞我的聖人學說之後,會當成一堆沒用的垃圾

他們認為良知不值一提聖人學說沒什麼用也是必然的趨勢了,生在這樣的世道,還怎麼去追求聖人的學說啊,還怎麼去談論聖人的學說啊,生在這樣的世道,想要學習聖人的學說,不也是很累很難的嗎,不也是很困苦很艱險的嗎

簡直可悲啊,所幸人心中的天理,終究不會派滅而良知的光明,歷經萬古始終如一日看了我這拔本塞源的論述,必然有人會哀傷不已,悲痛不已然後振作起來,就像決堤的江河水一般不可阻擋,要不是天下豪傑無所顧忌地奮起,我還能指望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