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有緣人”,究竟什麼是“緣”,為何無緣不得度?

曾經聽聞南師講經,其中有一句非常發人深省的話,“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釋迦示現古印度,講法四十九年,度盡有緣眾生,隨即入滅。後世弟子透過數次結集,佛家的經典越來越龐雜,但佛陀最初的說教卻被漸漸隱沒,乃至被髮展成玄之又玄的存在,“緣”就是其中之一。究竟哪種人算是佛門的有緣人呢?

佛度“有緣人”,究竟什麼是“緣”,為何無緣不得度?

一、究竟什麼是緣?

其實非常簡單,學佛無非聞、思、修。與佛有緣的人,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成熟之人。何謂機緣成熟呢?在佛家看來,世間一切皆因緣和合而成,萬事萬物不過是內因遇到外緣,得以展現。譬如樹上的瓜果成熟是內因,受到的引力是外緣,機緣成熟,則瓜熟蒂落,這些都是客觀現象,並不玄乎。

佛度“有緣人”,究竟什麼是“緣”,為何無緣不得度?

二、為何無緣不得度?

同樣的道理,眾生若想得度,內因在於自己對佛法的信受,不信者難以得渡。《中阿含 水喻經》中有這樣的比喻,眾生溺在水中,岸上有人伸手相助,結果自己反而不相信他,既不相信他在救我們,又不相信他能救我們。任憑岸上的人苦口婆心地告誡自己,但是我們卻對本身的處境無動於衷。試想此時此境,別人怎樣幫得到你?

佛度“有緣人”,究竟什麼是“緣”,為何無緣不得度?

信是學佛的第一步,大乘菩薩道的修證,首先要經過十信位的修持,需要經歷無量劫的時間,信心才不會退轉。學佛過程中的聞思修,同樣需要機緣成熟,譬如佛說生在邊地的眾生,不能聽聞佛法,因此難以得度。即使能夠生在娑婆世界,倘若六根不全,盲聾喑啞之人,同樣難以得度。

也許有人會說,佛不是講眾生平等嗎,為什麼會有無緣和有緣的分別?《金剛經》中有言“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差別從何而來呢?從淺層意義來講,就是《地藏經》中所說的“眾生各有宿世因緣”。如果往深處探究,就是佛教的根本立足點,即佛不是什麼萬能的主宰者和創造者,絕不能變戲法般地把我們變得同他一樣。

佛度“有緣人”,究竟什麼是“緣”,為何無緣不得度?

釋迦牟尼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迦毗羅衛國王子,他找到了一條解脫煩惱的道路,然後教給我們他的理論和方法。儘管他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卻不能決定我們如何來,如何去。換句話說,佛是覺悟的人,而非創造世界的神。

試想如果他能創造一切,而他又是如此的慈悲,為何不把我們直接變成佛?歷史上他示現古印度,周遊說法,還要遭受非議和排擠,這不是在自討苦吃嗎?而且世間的人有善有惡,他為何要讓惡人去傷害善良的人呢?所以說,無緣不得度的根本,在於佛是人,而非神。唐代高僧元圭禪師,則進一步總結了佛有三不能:一不能即滅定業;二不能化導無緣;三不能盡眾生界。

佛度“有緣人”,究竟什麼是“緣”,為何無緣不得度?

佛說諸行無常,機緣顯然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假如有天求佛之心退轉,成熟的機緣也會喪失;即使機緣暫不成熟,也只是在當下不成熟,無緣並非絕緣。總而言之,一切皆是緣,無緣不得度。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