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建立魏國後,追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究竟是幾個意思?

大家好,我是看書學歷史的小編MQ,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曹操的文章。曹操在死後被曹丕追封為“太祖武皇帝”,這究竟是幾個意思呢?

曹丕建立魏國後,追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究竟是幾個意思?

曹操是三國曆史中的一代梟雄,但是更多的人喜歡叫他奸雄。曹操曾權傾朝野,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卻沒有某朝篡位,而是讓自己的兒子曹丕篡位,在曹丕建立魏朝後又追封曹操為武皇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曹丕建立魏國後,追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究竟是幾個意思?

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沖垮了東漢王朝的統治,那時的東漢其實名存實亡。不少的人擁兵自重,紛紛想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番事業,曹操也身在其中。在東漢末期,董卓先是控制了漢獻帝做自己的傀儡,又讓漢獻帝一把火燒了洛陽城。之後董卓被殺,漢獻帝的處境便十分的尷尬。為什麼說是尷尬呢?因為一代君王被當做傀儡也就算了,結果現在連自己的皇宮都沒了,逃跑都不知道該去哪。這時,曹操將漢獻帝帶到了許昌,並在此定都,漢獻帝又當起了曹操的傀儡皇帝。

曹丕建立魏國後,追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究竟是幾個意思?

此時的曹操位居宰相,是朝廷的第一大臣。但是曹操的野心大家都心知肚明,他明擺著是想當皇帝。那曹操為什麼不稱帝呢?按曹操當時的權利,這個朝堂上都是曹操的人,漢獻帝只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曹操若想要稱帝,無人敢不從。但是,曹操一輩子一直以自己是“漢臣”自居,可以說是十分不要臉了。用三國時周瑜罵曹操的話說,就是“自稱漢臣,實則漢賊”。的確,整個東漢的江山,不都是讓曹操給偷了去。

曹丕建立魏國後,追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究竟是幾個意思?

有人說是曹操忌憚天下人的輿論,因為在劉邦建立漢朝時,曾經說過“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話。再加上兩百多年劉姓氏族對天下的統治,怕曹操一旦稱帝,天下人都會不服吧。這樣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像東漢歷史上的傀儡皇帝數不勝數,有的是被外戚勢力控制的,像漢和帝、漢衝帝、漢質帝、漢殤帝;有的是被宦官控制的,像漢恆帝、漢靈帝。為什麼這些有能力稱帝的人都不敢直接篡位當皇帝呢?而且都是找的劉姓皇族的人來當這個傀儡皇帝呢?估計都是怕天下百姓的不服吧,因為“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經過二百多年的時間早已深入人心。

曹丕建立魏國後,追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究竟是幾個意思?

其實,除了怕天下人的輿論,曹操可能感覺得到此時並不是一個稱帝的好機會。東漢末年,各大軍閥勢力之間摩擦不斷,時局動盪,都想著自立為王。如果這時曹操開始稱帝,豈不是在這些軍閥的面前樹敵嗎?所謂樹大招風,不如直接以漢獻帝的名義去做南北征戰,這樣一來不壞自己的名聲,而來不為自己樹敵。可見,曹操當時真的是老謀深算,“奸雄”一稱真的是名副其實。

曹丕建立魏國後,追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究竟是幾個意思?

再說曹操也在為自己稱王做著準備,時刻想著招攬賢才。曹操的短歌行中有這樣兩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見曹操心中還是想要使這些賢才信服自己的。如果曹操本就是漢朝人,又推翻漢朝自立為王,豈不是顯得自己不忠不義?這樣一來自己怎能讓天下賢才信服呢?如此一來,曹操以“漢臣”自居,更顯得自己為國為民,顯得自己忠義十足。

曹丕建立魏國後,追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究竟是幾個意思?

那曹操既然不想稱帝,曹丕建立魏國後為什麼要追封曹操一個“太祖武皇帝”的諡號呢?有人說曹丕是單純的想給曹操一個諡號,用來紀念曹操為曹家建立的曹魏王朝。再說曹丕之所以能當上皇帝,不還是自己親爹給自己打下的江山嗎?但是,我們深入挖掘一下,好像感覺並不是這麼簡單。據說曹丕從小並不被曹操看好,從小到大曹丕都是臥薪嚐膽,憑藉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了皇位。於是在上位之後便想借機諷刺當時並不看好自己的曹操。曹操說自己是“漢臣”,但曹丕給曹操追封的“太祖武皇帝”又是開國皇帝才用的諡號(如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諡號漢高祖),這不就是在說“曹操推翻了東漢,建立了魏國”,這豈不是打了曹操的臉?還有人說,曹操是想將謀朝篡位的黑鍋甩到曹丕的身上,但是曹丕又不想背這個鍋,就給曹操追封個“太祖武皇帝”的諡號,又把鍋甩給了曹操。

曹丕建立魏國後,追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究竟是幾個意思?

這樣一看,果真是不簡單。關於這個“曹丕建立魏國後追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這究竟是幾個意思呢?”你是怎麼看的呢?

(百家號/看書學歷史,專才請註明百家號原創作者:MQ,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