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七宗罪》的稿子,當時就對這部電影印象很深,之所以印象深,在我看來,它做到了幾個極致。

很少有影片能做到一種極致,它們往往在極致和極端之間,選擇了後者,要麼是極端的心理狀態,要麼是極端的故事情境,為了營造電影裡的戲劇衝突,無所不用其極,但真正的好的電影不應該是極端的,反而應該追求極致。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極致是什麼?在電影裡,是故事和影像某一點上恰到好處的結合,多一點,或者少一點,電影的質感就變了,風格就變了,所以把握這個度,很重要。

《七宗罪》的極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商業性和藝術性的極致結合;

電影的商業性,在於型別,比如動作片、懸疑片,自然肯定是要比劇情片,愛情片受歡迎的多的,藝術性,則取決於故事深度和廣度。

要保證電影型別受大家歡迎,又要保證故事的深度和廣度,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不過,仍然有一些電影做到了這一點,比如諾神的《盜夢空間》。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以科幻、動作、懸疑型別為主的《盜夢空間》,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它在科幻片中的地位,當年它所造就的夢境世界,真的讓人驚歎,雖然後來捲入了與今敏導演執導的電影《紅辣椒》的抄襲風波中,但單論起《盜夢空間》,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會承認這是一部很傑出的電影作品吧。

和《盜夢空間》一樣,《七宗罪》也是一部動作懸疑片。

一方面,他們想要給我們呈現一個風格化的世界,比如《盜夢空間》裡,夢境世界就是被風格化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主題世界,是由「夢境」這個主題延伸出來的,而在《七宗罪》,城市所在的世界則被定義為骯髒、醜陋、罪惡的,犯罪就像人們每天上下班一樣稀鬆平常,人們的冷漠和自私又讓罪惡變本加厲,把整個城市變得烏煙瘴氣,罪行在城市間蔓延開來,於是,「七宗罪」和「佈道」、「贖罪」的主題就凸顯出來。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有夢境,就有「盜夢」的人,有罪行,就有「佈道」和「贖罪」,前後並非是我們常提到的因果關係,但如果沒有電影世界製造這樣一種契機,那麼後面的一切都是不能成立的。

先有一個世界,才會有一群角色。

所以第二點,我們就需要談到角色的極致性;

塑造角色是一個力氣活,因為你沒法把角色變成幾個詞彙就能被概括的工具人,角色的塑造在劇本里是扁平,但是在影像上卻是立體的,所以塑造角色的過程是從二維的白紙上創造三維的性格、情感和行為。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怎麼塑造呢?有幾種方法,我們藉著《七宗罪》的部分細節來講一下。

米爾斯,年輕的警探,剛剛調過來,準備接替快要退休的老警探薩摩賽特。

性格暴躁易怒,衝動且沒有耐心,缺乏細緻的洞察力,但他仍是一個溫柔的好丈夫。

這些觀點是怎麼來的呢?答案就在電影裡面。

開頭裡面,薩摩賽特剛處理完妻子殺夫案之後,米爾斯剛剛登場,但這段登場其實時間很短,主要讓我印象深刻在於「七宗罪」連環謀殺案開始的第一件案子,暴食案,一個胖子被強迫著吃下過量的義大利麵,胃被撐破,背上插了把刀子,當場死亡,他的腦袋後面有被槍頂著的痕跡,但兇手並沒有直接開槍打死他,而是強迫他,折磨他,直到他暴食而死。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米爾斯很快就下了定義,說,這是一起謀殺案,但薩摩賽特經過仔細勘察,認為這起案子並沒有這麼簡單,兇手再犯案的可能性很大,但米爾斯並不這麼認為,他顯然覺得是對的,這裡也可以看出米爾斯和薩摩賽特兩代人的斷案思路有很大差異。

急性子的米爾斯需要在上任之後儘快打出名聲,相比於快要退休的薩摩賽特而言,他更需要一次成功的破案經歷,並且和沉穩的薩摩賽特相比,米爾斯更想衝在前面,抓到兇手,但缺乏耐心卻讓他一次又一次與兇手失之交臂,甚至差點死在兇手的槍口下。

當貪婪案發生之後不久,他們需要回到案發現場尋找線索,線索藏在一幅懸掛在牆上的畫後面的牆壁上,米爾斯和薩摩賽特把畫框取下來,卻沒有任何發現,此時米爾斯就有些自暴自棄了,認為被兇手給耍了。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但其實,真正的線索在牆壁上,細心的薩摩賽特用刷子刷出了藏在牆壁上的指紋,而指紋拼成了兩個單詞:HELP ME!這個指紋的採集直接讓他們發現了懶惰罪行的案發現場,一個被關了一年整的可憐人:西奧多·艾倫。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如果不是有耐心,有洞察力的薩摩賽特在旁邊協助他,那麼我想,米爾斯可能永遠都找不到被隱藏的線索的。

但恰恰就是這個易怒,衝動的男人,對妻子特雷西卻異常的好,即使在妻子身邊說了髒話,也會立刻和妻子道歉,他的溫柔的一面全部留給自己的家人,和他外在的暴躁一面簡直判若兩人。

我想,如果不是電影把角色所經歷的這些事情講述出來,如果角色這些行為沒有被我們所看到,那麼我們一定會對故事所塑造的角色的性格產生困惑,被定義的角色性格不應該是平面,只有透過角色的經歷來讓它們立體起來,才變得可信。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而塑造像薩摩賽特這樣的老警探,有一個與他在性格上完全相反的年輕警探米爾斯,就一定會讓兩者間性格間的差異點凸顯出來,也確實,薩摩賽特大部分性格上的沉穩表現,都是與米爾斯並置在一起出現在電影劇情裡面的。

像開頭裡面斷案思路的差異,以及中途關於對兇手房間的闖入態度等等,都是這樣,薩摩賽特想要在獲取搜查令之後再進入兇手的房間,但剛剛被兇手襲擊米爾斯可完全沒有耐心等搜查令,一腳就踹開了緊閉的房門。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以劇情來引出角色,用情景、情境來塑造角色,是讓角色與故事結合的最好方式,角色對故事的干涉、干擾,影響故事,推動故事,這是劇本塑造角色的法寶,也是角色駕馭影像的關鍵。

第三點極致,是關於反派角色的,但不是角色,而是,罪行,第三點,其實就是罪行邏輯上的極致;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記得影片中製造「七死罪」,替上帝完成「佈道」,強迫有罪行的人「被迫贖罪」的兇手喬·多伊曾經在兇殺現場留下的幾張字條,在電影裡只出現了兩張字條,分別是:

在暴食罪現場(用油脂寫的):逃離地獄之路,漫長而艱難,離開之後,迎來光明——《失樂園》;

以及貪婪罪現場(用鮮血寫在牆壁上):一磅人肉,不多不少,沒有軟骨,沒有硬骨,只要鮮肉。《威尼斯商人》;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失樂園》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作為西方三大詩歌之一,它講述了一個關於背叛和報復(上帝)的故事,背叛和報復都是不好的,上帝要降下懲罰,於是人們需要「贖罪」,這是暴食案的起因,從這裡開始,兇手喬·多伊的「佈道」之路就正式開啟了。

而第二個《威尼斯商人》,講述的則是一個關於貪婪的故事,這則故事正好和貪婪案的被害律師匹配上,兇手顯然在讓的「佈道」與具有同樣「死罪」的人關聯在一起,只要割下一磅肉,受害者就會獲得自由,但割下這幫肉流掉的血,就足以讓人休克至死了,所以兇手其實並沒有想要讓受害者活下來。

無論哪一項死罪的受害者,在「贖罪」之後,都要將自己的屍體交給上帝,這才是「佈道」的真諦。

為什麼兇手喬·多伊要這麼對待這些人呢,甚至在懶惰罪裡,把可憐的受害者的左手砍下來,用手指故意在貪婪罪案現場的牆壁上留下線索,面對傲慢罪行裡的女人,他甚至要將她的臉一片一片切下來,就為了完成傲慢死罪的儀式,讓女人在絕望中死去。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後來,我們在他的筆記中窺見一些模糊的真相:

我們是可笑的瘋狂的玩偶,在寬廣的舞臺上跳舞,多可笑,跳舞,多噁心。

毫不關心世界,全然不知我們一無是處,我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

還有一段是這樣的:

今天在地鐵上,一個人走上前來跟我說話,他說了幾句。

這個獨自的男人講些天氣什麼的,我本想試著表現得高興而且親切一些,但是他的平庸讓我頭疼。

我都沒注意到自己的感覺,而後我吐了他一身,他很不高興,而我卻忍不住笑了。

從這兩段筆記裡,我們其實可以感受到喬·多伊的病態,他所認為的替上帝完成的「佈道」,我想,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厭惡這個世界,並不是為了上帝而在「佈道」,而是為了這個世界,為了自己而「佈道」。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罪行的邏輯不必多說,遵循的是七死罪對罪行的定義,順序上雖然不一致,但行為上卻都是相同的,但兇手內在的罪行邏輯,一兩句話很難解釋清楚,或許兇手自己說的這段話能給我一些幫助:

每個街角,每個家庭都有這種死罪,因為太普遍了,所以我們選擇了容忍,因為它很微不足道。我們早上,中午,晚上都容忍了。而兇手(我)所做的將會成為人們的榜樣,供他們去研究,以及效仿,直到永遠。

冷漠、容忍、姑息養奸,世人從來既自私又衝動,需要有一個人或一群人去改變這種狀態,而喬·多伊,正是這個人。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他對自己在這場連環謀殺案中飾演的角色定位的很清楚,對於人們的視而不見,他選擇以暴制暴,用驚人的行為方式來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一點上,他和米爾斯很相似,只不過,米爾斯過於衝動,缺乏耐性,沒有喬·多伊那樣的耐心,而在耐心上,他更像薩摩賽特。

薩摩賽特選擇了冷漠處置,他沉穩少言,注重細節,但也過於保守,他曾對米爾斯說過下面這樣一段話:

我想我沒法繼續住在這個地方,這裡對冷漠姑息養奸,甚至把它當成是美德。

米爾斯反駁他:你也差不多。

薩默賽特說,他只是認為冷漠也是一種好辦法。

比起應付生活的困苦,沉迷於藥物要容易得多,就像去偷去賺要容易得多,就像要打孩子要比養育孩子容易得多,愛要付出,需要努力,堅持才行。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換言之,罪行是無法被根除的,即使兇手被抓到,新的罪犯仍會出現,與其痛苦的等待和旁觀,不如直接離開這裡。

說實話,薩摩賽特並不是一個冷漠的人,只不過他已對這個世界不抱有希望,所以傳達出來的情緒都是消極的,而米爾斯儘管衝動、魯莽,卻一直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想要證明自己,同時也想要證明這個世界,陰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關於罪行的部分,電影鋪墊了實在是太多了,簡單的一兩句話很難全部涉及到,但僅僅關注到七死罪的設定和米爾斯、薩摩賽特以及兇手喬·多伊各自對世界和罪行的態度,就足以顯現出來本片罪行的複雜和精密了。

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電影的最後一段,嫉妒米爾斯有一個美好家庭的喬·多伊偷偷闖入了米爾斯的家裡,殘忍殺害了他的妻子。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而被兇手喬·多伊殺死了妻子的米爾斯情緒徹底失控,他瘋狂地朝著喬·多伊開槍,憤怒的槍聲一直在電影裡迴響,混雜著絕望和痛苦,於是,代表著嫉妒死罪的喬·多伊死了,代表著憤怒死罪的米爾斯被帶走,七死罪的「佈道」完美的結束,這是一個怎麼樣都很難猜到的結局,他實在太過於震撼,讓人一時間很難接受。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這樣一個結局,也直接讓本來決定離開這座城市的薩摩賽特選擇留了下來,他引用了海明威的一段話:

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我們值得為之奮鬥。

我同意後半句。

米爾斯或許確實對這位老人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而在不久前,他的妻子剛剛告訴薩摩賽特,自己懷孕,卻不知道該不該告訴米爾斯。

《七宗罪》為何能成為經典懸疑片,重刷多次才幡然醒悟

米爾斯確實暴躁易怒,犯有「憤怒」的死罪,但他也有好的一面,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是像米爾斯這樣的人,或許正是考慮這一點,薩摩賽特才改變了注意,留在城市裡,我們很難知道未來,我們所在城市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有些人願意去做出改變,有些人則選擇冷漠看待,這本身其實並沒有對錯,《七宗罪》的目的也不是讓你分出對錯。

它只是想讓你看清真相,看清世界,努力的活下去,奮鬥下去。

因為除此之外,我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