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不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是讓他造1萬張弓,會有什麼結局?

周瑜不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是讓他造1萬張弓,會有什麼結局?

“草船借箭”是一個非常的典故,周瑜為了置諸葛亮於死地,愣是想出了造十萬支箭的損招。結果,大家也看到了諸葛亮教科書式的自救方式,使出了“草船借箭”的王炸。倘若周瑜不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是讓他造1萬張弓,會有什麼結局?

周瑜不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是讓他造1萬張弓,會有什麼結局?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草船借箭不借十萬支箭,而去借一萬隻弓,確實是很有話題性。筆者就為大家說一下,諸葛亮應對的方式,以及最終可能出現的結果。

周瑜不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是讓他造1萬張弓,會有什麼結局?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一個問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

羅貫中本人又是一個偏向於蜀漢正統的人,無論怎樣寫都會偏向於劉備一方,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就算周瑜不讓諸葛亮借10萬支箭,而是讓他造一萬張弓,羅貫中也是會自圓其說的。至於怎麼自圓其說,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

諸葛亮是帶有主角光環的人

。既然是主角兒,就不大可能會被

“寫”

死。

周瑜不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是讓他造1萬張弓,會有什麼結局?

其次,諸葛亮在歷史上就是一個搞後勤的好手,真讓他在有限的時間內造一萬張弓也不是難事。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定位很明確,即“

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諸葛亮明知前往東吳是聯合抗曹,也極有可能算準了周瑜的想法,甚至已有計策應對。

周瑜不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是讓他造1萬張弓,會有什麼結局?

最後,

製作十萬支箭的成本遠遠大於一萬張弓

。制弓材料因地制宜,在東吳地帶很容易取材,這一點想必難不倒諸葛亮。《考工記·弓人》中記載,制弓需要“六材”,即“幹、角、筋、膠、絲、漆”。不過這是製作良弓的工具,

對於實戰用的弓而言,特別是水戰近戰製作過程不會太複雜

。一般而言,利用江南地區盛產的竹子即可。況且赤壁之戰前夕,基本上是隆冬季節,竹子又比較乾燥。因而,短時間內製作一萬張弓並不是難事。但箭不一樣,

需要考慮到箭頭、箭羽、箭鏃、箭身等,就好比製作子彈一樣。一支製作精良的箭,往往能夠彌補弓自身不足的問題

周瑜不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是讓他造1萬張弓,會有什麼結局?

綜合來講,羅貫中萬萬不會把諸葛亮“置於死地”,而

精於後勤工作的諸葛亮,也不會在老本行上犯致命錯誤

。因而,無論是十萬支箭還是一萬張弓,諸葛亮都有大機率被羅貫中“

化腐朽為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