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大案:唐朝廢處死刑後,一起謀反案折射的唐朝刑罰現狀

01

天寶六載,唐玄宗認為國家已經臻於郅治,一片歌舞昇平,為體現上天好生之德,在中國歷史上

第一次廢除了死刑。

《舊唐書 玄宗本紀》:天寶六載...除絞、斬刑,但決重杖。

這絕對是世界法治史上一項驚天動地的成就,要知道漢武帝時代的死刑有400餘條、1萬多種。唐朝大膽廢除死刑,在

世界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敢這麼做,何況大唐還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但是,就是在這一年,卻發生了一件誰也沒有想到的謀反案。

02

謀反案的主人公名叫

楊慎矜

,在歷史上並不知名,但他身份背景著實令人吃驚。

他是隋煬帝的玄孫。此時距離隋朝滅亡已經129年了。

他的身份還是御史中丞,負責監察百官的。

楊慎矜的曾祖父是隋煬帝子齊王楊暕,祖父楊正道先是被宇文化及帶到河北,和祖母蕭皇后一起被竇建德抓獲,後來又被送到突厥。

貞觀初,李靖大破突厥,蕭後帶著楊正道九死一生回到大唐,楊正道做了“尚衣奉御”,負責服侍皇帝起居,戰戰兢兢過了一生。

楊慎矜的父親楊隆禮,先後歷任五州刺史,為人十分謹慎細緻,後來被提拔為太府卿管理國庫,大唐國庫堆積如山,被他料理的井井有條,整整20年沒有出任何差錯,始終清正如一,一直做到90多歲才致仕退休,被認為歷任的太府卿沒人能比得上的。

透過兩代人的努力,唐朝的皇帝對這個楊氏一脈已經非常放心,在朝廷的名聲也非常好。

03

唐朝有以祖蔭授官的慣例,

玄宗對這位老臣十分讚賞,讓大臣們查訪一下他家裡的兒子們,看看是否有才德可以子承父業。

瞭解下來,楊隆禮的三個兒子

楊慎餘、楊慎矜、楊慎名

都勤勉清正,有乃父之風。

看來楊隆禮對孩子們的家庭教育是很嚴格的,從他們的名字都有個

“慎”

字可以看出,希望他們謹慎做人、慎重辦事,不要得罪人。

玄宗將楊隆禮的三個兒子都任命為官員,其中以楊慎矜最為優秀,將其任命為監察御史,主管太府出納。應該說對他是很看重的。

任職以後,楊隆禮受到皇帝的信任,不斷升官,做了朝廷的

御史中丞,還兼任京畿採訪使、太府出納使、諸道鑄錢使

,可以說把國家的監察權、財政權、國庫管理權都掌握了,成為權傾宰相的人物。

04

在這個時候,楊慎矜不知不覺已經

得罪了兩個人

第一個是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本來跟楊慎矜的關係還可以,但楊慎矜是天子點名為官的,不是李林甫引薦,現在權傾一時,得到天子充分信任,李林甫外表雖然不動神色,但內心非常嫉妒。

另外,李林甫在策動扳倒太子的韋堅一案時,楊慎矜作為御史中丞並不怎麼配合,採取了冷眼旁觀的態度,不能為李林甫所用,令其心中大為惱火,

第二個是玄宗的紅人王鉷。

他是個理財高手,幫玄宗搞了個“小金庫”,受到了很大寵幸。

說起來王鉷跟楊慎矜還是表親,從輩分來說,楊慎矜還要喊一聲王鉷表侄子。一開始兩人的關係非常好,可說無話不談。但是因為楊慎矜輩分高,有時說話難免不太尊重,直呼其名,對於王鉷母親的一些不敬之詞,讓王鉷逐漸心生忌恨。

隨著王鉷官位不斷躥升,又跟李林甫走得很近,表露出對楊慎矜的不滿情緒。

李林甫得知後,隨即暗示王鉷想辦法扳倒楊慎矜。

05

此時楊慎矜還不明所以,把王鉷看成是自家親戚,對其沒有任何防範,言語中洩露了曾結交一個名叫史敬忠的還俗僧人,這個僧人學過圖讖(古代迷信改朝換代的書)。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王鉷隨即報告了李林甫,兩人經過分析,感覺楊慎矜家裡可能真的藏有讖書。

在李、王二人授意下,官員舉報楊慎矜的摺子很快就呈在了玄宗案頭。

說楊慎矜作為“

隋家子孫,心規克復隋室,故蓄異書,與兇人來往

。”

玄宗對圖讖、結黨之類的事情最為忌憚

,看完奏摺雷霆大怒,立即責成官員進行徹查。

由於玄宗的御批和宰相的授意,這個案子的辦理過程又回到了武則天時代酷吏橫行的樣子,一開始對楊慎矜家裡查抄一無所得,隨即對其家屬和下屬實施各種酷刑,太府少卿張瑄遭受“驢駒拔撅”酷刑,被搞得眼睛鼻子裡噴血,還是沒有提供線索。

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酷吏們把楊慎矜的小妾也抓來嚴刑拷問,結果她卻知道情況,還真有其事!在櫃子的暗格中藏著一本讖書!

讖書內容無非是隋朝後代還能復國的一些鬼話。

楊慎矜做過監察御史和御史中丞,熟知《唐律》,以他的身份私藏這樣的讖書,當然是謀反罪無疑。他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那個還俗和尚史敬忠本是想騙點錢花花的,現在被抓起來做了汙點證人。

人證物證俱在,楊慎矜也只好認了:“

是命也,吾死也

”。

06

最慘的是他的兩個兄弟,楊慎餘、楊慎名根本不知道有這件事情,也被牽連進去。

按照《唐律》規定,謀反是族刑,原本在唐朝對父子、妻妾處以死刑。

--這一年大唐不是廢除死刑了嗎?

這就非常有意思了,這個死刑判還是不判?

天寶六載,大唐廢除的是

“絞、斬”

兩種刑罰,也就是沒有死刑了。

但皇帝可以讓罪臣

自盡

呀。

於是楊氏三兄弟同日被賜自盡。

原本

《唐律》規定,謀反罪誅父子、妻妾,兄弟姊妹沒為官奴。但這一次竟將楊氏兄弟全部賜死,顯然對於楊氏兄弟來說,處理結果比以往更重了。

當時楊慎名在東都為官,監察御史顏真卿負責前去宣讀敕文,慎名一開始以為只處理楊慎矜,非常悲痛;後來聽到自己也要自盡,反倒臉色平靜了下來。只提了一個要求,給自己守寡的姐姐寫一封遺書。原來三兄弟都對姐姐非常敬重,把她當成母親一樣,怕她受不了。

顏真卿同情他,同意寫遺書。

遺書中有句話說“

拙於謀運,不能靜退。兄弟並命,唯姊尚存,老年孤煢,何以堪此!

確實夠心酸的,還交代把自己家院子裡養的一池魚全部放生。

隨後從容自縊而亡。

年長一點的楊慎餘死得也很從容,合掌指天而縊。

他們的家屬和下屬被流放,交往的官員被削職,被酷刑逼供的張瑄還被重杖六十,剛到流放地就死了。

不過還好,

皇帝沒有殺他們的妻子和兒子們,在這方面,案件處理得比起以往已算是仁慈了

。這就是天寶六載廢除死刑的恩惠。

這個案件說明:

1、還是那句老話“禍從口出”,尤其是同僚、親戚,最親密的人也可能成為最危險的人。

2、做人要懂得知足,知足方能不辱,知足方能長樂,知足方能遠離災禍。

3、為人要明智、要知人,要知道誰真正對你好,誰真正對你壞,知人不明,禍事速達。

4、如果非要乾點大事,先考慮一下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兄弟姐妹,是否能夠承受,是否會連累他們。

這個案件也說明,唐朝雖然廢除了死刑,不代表皇帝不能殺人,甚至還能超越法律規定殺人,天寶年間死於庭杖、流放以及“被賜自盡”的依然大有人在。

尾聲

楊氏三兄弟裡面最清醒、最謹慎的是楊慎名,他曾經照鏡子,看到自己儀貌雄偉,異於常人,自言自語說:“

我們兄弟三人,都是身高六尺以上(按唐尺合今1.85米以上),如此身材相貌,想要能夠保全,難啊

!”

時光彷彿回到了普六茹堅(楊堅)當年被猜忌的模樣,畢竟楊氏後人的血管裡奔騰的依然是隋朝皇族的血液,這也是楊慎矜非要傻乎乎的去搞一本讖書、期待天變的原因吧!

可惜最終的結局,正如楊慎名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