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清廉正直,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後成為田園詩人之首

陶淵明是南北朝時期偉大的詩人,他最令人熟知的就是語文課本里的《桃花源記》,那個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不僅是陶淵明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是想讓整個社會和廣大的勞動人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陶淵明以他的田園詩作而聞名,這也是他在勞動中獲得感觸。事實上,作為一名在古代備受遵從的文人,陶淵明完全可以選擇優渥的生活,但是由於他清廉正直,而當時的官場黑暗無比,就辭官回家種田,享受田園生活。

少年時期

陶淵明的祖輩確實輝煌過,他的外祖父是兩晉名士,而祖父曾經做過太守。據說他的父親是一位“寄跡風雲,寘茲慍喜”的人,可惜在陶淵明八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之後家道中落。到了陶淵明二十歲時,家境尤其困難,曾在《有會而作》中提到:“弱年逢家乏”。

淡泊明志,清廉正直,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後成為田園詩人之首

儘管家境貧寒、入不敷出,但是陶淵明並沒有落下學習。在少年時期,就學習過儒家思想。由於兩晉及其之後的南北朝盛行老莊文化陶淵明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薰陶,道家講究探究人與自然以及社會之間的關係,陶淵明因此對自然充滿嚮往。

也許正是由於少年時期的經歷,使得陶淵明淡泊名利,為官清正,卻與當時腐敗的官場格格不入。

坎坷仕途

學成文武藝,授予帝王家。每一個文人都有一顆為國報效的心,在陶淵明二十歲時,開始走上仕途。這段時間,是他為了生計而從事低階官吏的時候,可是清廉正直的陶淵明並不能適應腐敗黑暗官場。之後,陶淵明曾作《飲酒》其十: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來表達那段時間的遊宦生涯。

淡泊明志,清廉正直,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後成為田園詩人之首

在此之後,陶淵明有過一段時間的田園生活,之後陶淵明出任江州祭酒,但由於陶淵明太過剛直,不滿於官場上的行事作風,就辭官回家了。後來有人想讓他當主簿,被陶淵明拒絕了。

在隆安二年,陶淵明入了桓玄幕下,還奉命進入都城。可惜幾年之後,因為母親不幸去世要回家丁憂三年。在丁憂結束之後,陶淵明想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再度進入仕途,成了參軍。現在的陶淵明享受過田居生活,又想要一展抱負,心情是十分矛盾的。在出任參軍期間,曾寫下: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經過數十年的入仕生涯,他已經對這個腐敗的官場有所厭惡。

不為五斗米折腰

時而入仕時而歸隱的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時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在義熙元年,陶淵明經過朋友不斷勸說,才出任了彭澤縣令。

在職的第八十一天,碰巧遇到了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督郵,雖然官職低,但是能夠面見太守,縣官好壞全憑他們一張嘴。這次來的潯陽郡督郵劉雲,十分兇狠貪婪,每年有兩次巡視,都要以此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偏偏次次都是滿載而歸,不然縣官就要被栽贓陷害了。

淡泊明志,清廉正直,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後成為田園詩人之首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清廉正直,對這種行為看不上,卻也不得不去見見。不想縣吏對陶淵明說:“當束帶迎之。”陶淵明當即感嘆不已:“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這個時候的縣令俸祿就是五斗米,陶淵明怎麼會為了這些就向這樣的人低頭?隨後就寫了辭職信,離開了。

歸園隱居

這次辭官之後,陶淵明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一直到生命結束。這個時候的陶淵明不同於之前在仕途和歸隱之間徘徊。經過長時間的官場歷練之後,陶淵明的思想已經成熟,目標明確。和之前為了生活而耕讀不同,現在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明白了自己該怎麼做。在這期間,陶淵明做了很多關於田園生活的詩文,包括了《歸園田居》、《雜詩》等等。

淡泊明志,清廉正直,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後成為田園詩人之首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隱後的生活

在義熙四年,陶淵明家中發生了火災,房屋被燒燬,被迫遷居。之後朝廷想要再次詔徵他為著作佐郎,被陶淵明拒絕了。又過了許多年,有檀道濟聽聞陶淵明的名聲,就去看望他,贈以粱肉,來勸說陶淵明出仕,被拒絕了,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之後,陶淵明就病逝在潯陽。

結語

陶淵明雖然早年家境貧寒,卻有一腔熱血來報效祖國,但是他淡泊名利,清廉正直,不容於當時的官場。卻也因此,在隱居之後,寫出了大量的田園詩句,詩文既飽含歷史情懷,又注重思想感情,展現抱負又寫出現實。

陶淵明的詩雖然是田園詩,卻不是對黑暗官場的逃避,而是對現實的批判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陶淵明的詩,他的品格,連同他在詩裡的那份悠然自得,都被後人推崇。李白曾為他寫出《九日登山》。歐陽修更是言明: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