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線上聯動 打造“不打烊”警務服務站

線下線上聯動 打造“不打烊”警務服務站

“小孩子入戶需要什麼手續?帶什麼證件?”

“我的B牌駕駛證扣了3分,要去哪裡參加安全教育學習?”

最近,英德市水邊鎮派出所民輔警的微信群裡不時收到群眾發來的諮詢資訊,工作人員詳細瞭解群眾所求後,一一進行回覆。自開展“平安+滿意”建立行動以來,水邊鎮派出所因地制宜,透過建立警務服務微信群,線上線下與群眾雙聯動,提升網上見警率,全力打造“不打烊”警務服務站。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陳詠懷

通訊員 鄧靖雯

建立157個微信群

提供24小時網上警務服務

“因為找工作需要辦一個無犯罪記錄證明,但我在廣州,一定要本人回老家辦嗎?”黃女士是水邊鎮黃竹村村民,長期在廣州居住生活,最近因為求職需要辦理無犯罪記錄證明,這讓她犯了難,以前這種情況需要本人親自到戶口所在地派出所辦理。

得知情況後,村幹部讓黃女士加入她所在村小組的警務服務微信群。“無犯罪記錄證明現在可以在‘粵省事’微信小程式直接辦理,無需本人親自到派出所,我現在將辦理流程轉給你看下。”瞭解情況後,水邊派出所輔警李曉怡在微信群及時回覆了黃女士。

水邊派出所所長巫永範介紹,水邊鎮戶籍人口約2萬人,而派出所只有2名在崗民警和4名輔警,除了日常打擊違法犯罪分子、維護轄區治安,還要接待現場辦理業務的群眾,警力嚴重匱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除了現場辦理業務的,還有打電話來諮詢的,如果剛好人員緊缺,就難以及時回覆他們的諮詢,影響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

針對這一現狀,水邊派出所以“平安+滿意”建立行動為契機,利用微信群大力提升網上見警率,按照區域劃分,轄區內7個村委142個村組,包乾分配至全所6名民輔警,按照“誰負責、誰建群、誰維護”的原則,對應建立142個微信群和15個行業微信群,實現轄內村民全覆蓋。

微信群不定期向村民推送禁毒、防詐騙、防溺水等相關安全防範知識,講解最新法律法規政策,通報警情和警示提醒,24小時接受村民求助並聆聽意見建議,同時對到所辦理業務群眾進行解答和提醒,保障群眾少跑路、辦成事,實現“一次性警務”服務。“水邊鎮留守老人較多,轄區道路彎多路窄,老人到派出所辦事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而微信群的建立也解決了老人家外出辦事的安全問題。”巫永範說。

此外,該所還將網上陣地延伸至校園、企業商鋪和爆破特種行業等,相繼建立微信群15個,透過不斷織全織密資訊網路,提供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網上警務服務,有效緩解警力不足所帶來的問題和壓力。

自今年8月份建立村民小組和行業微信群以來,共接收群眾的業務諮詢問題200餘條,受理群眾求助20餘件,解決群眾實際問題200餘條,釋出宣傳資訊達2100餘條次,實現群眾零投訴。

引導成立聯防巡邏隊

警民共建共治共享

為了更好地利用警務服務微信群、服務當地群眾,水邊派出所加強民輔警日常學習,吃準吃透上級檔案和會議精神,確保各項政策要求入心入腦貫徹好;透過在人員密集場所和顯眼處張貼大型宣傳海報和橫幅,發動轄區內所有LED滾動屏24小時不間斷宣傳行動標語,充分營造良好氛圍,凝聚全民建立合力。

考慮到當地外來人口較少,宗親關係較為密切的實際,水邊派出所大力發展當地一些在村民中享有較高聲望的人員成為治安積極分子,連同村幹部和治保主任,與民輔警一起進村入戶,將村民矛盾化解在基層,共同參與“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

巫永範說,不久前,水邊社群一位姓徐的村民因口角與鄰居發生矛盾,大打出手。接警後,派出所民警趕往現場,在得知因鄰里間口角問題而引發的矛盾後,民警找來了當地一名有威望的老人進行調解。在老人的勸說下,兩人最終放下了矛盾,握手言和。

水邊派出所的創新舉措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製作了2000頂“小紅帽”“小藍帽”發放給群眾,號召他們與“紅袖章”“黃馬夾”一起組成聯防巡邏隊,形成“人人都是治安員,處處都是安全崗”的良好局面,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