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上一篇文字談到了食物,今天,我們更進一步來聊聊原始農業。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我們每天有滋有味地品嚐著各種各樣的美味食物,但很少會想更多:

比如,我們很難想到哥倫布的美洲之行不只是發現了美洲大陸這麼簡單,隨後的殖民者如兀鷲般群起而上,美洲大陸短時間內被插上了歐洲各國的國旗。與此相對應的,是對印第安人的屠殺,是美洲文明的覆滅,是病毒的入侵,是印第安人幾近滅亡。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我們也很難想到餐桌上的玉米、土豆、紅薯、西紅柿、棉豆、辣椒、南瓜、西葫蘆、葵花籽、花生、藜麥等等許多種食物就來自於美洲,來自印第安人成千上萬年的馴化和培育。

比如,喝著小米粥的時候,我們不會想到小米就是五穀之一,它的祖先其實是狗尾巴草,更不會想到小米那可憐巴巴的畝產居然可以支撐著起黃河流域古老的農業文明。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我們沒有想到的東西太多,但實際上這為我們所忽視的點點滴滴卻極端重要,重要到可以令文明興起或衰落,可以改變整個人類的命運。

農業革命改變了人類食譜與命運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我們總是在感嘆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資訊革命重新整理了認知,但我始終認為,這一切都比不上農業革命帶給人類的改變。

據測算,在採集和狩獵時代,26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養活一個人,而在農業開始發展的時代,0。1平方公里就可以養活一個人,正是農業的發展支撐著人口數量大大增加。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生存是人類進化與發展的根本,是食物支撐著這一切,遠古農業的出現讓人類第一次有機會穩定地獲得食物,無需完全依賴大自然的施捨,也無須以生命為代價去追逐獵物,更為重要的是,人類由此才真正開啟了文明的時代。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個革命性的變化過程,一起感受一下人類祖先的篳路藍縷。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農業時代從一株幼苗開始

其實,數百萬年來,古人類就一直以採集和狩獵為生,這一點未曾改變,直到某一個特定的時刻:

我們的遠古祖先將植物的種子埋在了地裡,或者土壤本就溼潤,或者老天垂憐降下雨水,這粒種子真的發芽生長,在這個世界展現出自己嫩綠的葉片。

我們的遠古祖先將暫時吃不完的獵物圈養起來,而其中擁有智慧的人們不斷嘗試著這種行為,並逐漸開始圈養和馴化狗、馬、牛、羊、豬、雞、鴨、鵝等動物,開啟了畜牧業時代。

我們無法知道這樣的行為發生了多少次,發生在什麼時代,但無論是偶然還是必然,人類終究學會了粗淺的農業技術,農業開始主宰人類生活。

為什麼,一萬年前,原始農業在全球多地同步萌芽?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四大農耕文明

古人類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漫長進化,一直過著採集與漁獵生活,但是,大約一萬年前,在西亞、北非、中國、印度、美洲等許多不同的地方几乎同步地出現了原始農業——

一定有某個或某些共同的因素影響到這些地方,但到底

原因何在?

讓我們以中國原始農業的起源為例,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距今25000-12000年左右:中國正處於大理晚冰期,冰期極盛時期年均氣溫比現在要低7—8℃。那時候氣候寒冷乾燥,動物南遷,人們不得不更加註重植物性食物的採集,但當時並不具備發展原始農業的條件。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距今12000年-10000年左右:冰期基本過去,氣候開始變得更加溫暖溼潤,食物來源相對豐富,這促進了人口增長,而人口增長導致食物缺口出現。我們的祖先不得不開始關注所採集植物的生長,保護它們免受動物侵害,不被雜草影響,期望著獲得更多的收穫。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玉蟾巖遺址發現的稻穀

這期間中國南方的氣候更加適宜農作物生長,人們已經開始對植物進行馴化,比如,

在江西北部仙人洞、吊桶環遺址,發現了距今12000年前的野生稻植矽石和距今10000年前的栽培稻植矽石證據;在湖南的玉蟾巖遺址,還發現了距今1。8萬-1。4萬年前的馴化水稻的證據,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穀遺存。

另外,在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則發現了對植物種子或果實進行加工的石磨盤、磨棒等。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長江

距今10000年-7500年左右:在這個時期,氣候更加溫暖,與當今時代比較相近。人們對於植物的馴化更加深入,已經不僅僅是初期對於作物的保護,更上升到作物的種植和田間管理等等。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裴李崗文化-石齒鐮

考古發現來說,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等遺址中發現了許多石鏟、石錛、石鐮等原始農業工具,同時還發現碳化的粟類穀物等。這說明當時黃河流域原始農業初步發展,開始形成較為穩定的粟類農業區,

而中國長江流域的稻作農業區也已出現併成形。

在距今8000年左右,在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稻作已經較為普遍,但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所佔的比重還不及狩獵採集,而居次要地位。到距今7000年以後,在長江流域,稻作農業成為主要的經濟部門,並傳播到黃河中下游地區,但所佔比重遠低於粟和黍。

可以說,在這個時期,

中國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就具備了發展原始農業的基礎條件:這裡沒有既沒有人類無法戰勝的嚴酷自然,但也沒有足夠豐富的動植物等食物來源,所以才成為中國農業起源最早的地區。

也是在這個時期,中國原始農業超越了起源階段,人們

的農業生產經驗不斷變得更加豐富,在人類生活中,農業的重要性也逐漸超過了採集狩獵。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磨石為刀,敲蚌為鐮,刀耕火種,辛勤勞作

回顧整個農業起源的階段,總體上來說,第四季冰川的影響已經過去,冰川消退,綠色植物顯露出自己的真容,但食物匱乏的局面並未完全改變,人類有機會,也有內在的驅動力進行農作物的馴化培育,原始農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萌芽並發展的。

這種自然氣候環境、人類生存環境的變化不僅出現在中國,也出現在世界很多地方。在這種情況下,主要在南緯10°-北緯40°的範圍內、地理和氣候比較相近的幾個地方,原始農業逐漸開始發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農業發源地包括了西亞、北非、中國、印度及中南美洲等地,而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當地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

附:中國原始農業相關考古發現:

1)在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發現了距今約10000年的石磨盤和石磨棒等穀物加工工具,豬、狗等家畜和陶器。

2)在河北武安磁山遺址發現了距今約8000年的粟粒。

3)在內蒙古赤峰敖漢旗興隆溝遺址發現了距今約8000-7500年的1000多粒炭化黍籽及10餘粒炭化粟等。

4)

分別在江西萬年仙人洞與吊桶環、湖南縣玉蟾巖、浙江上山發現了距今約10000年前後的栽培稻植矽石和稻穀。

5)在洞庭湖西北部發現了距今約8000多年的彭頭山文化栽培稻穀及其聚落遺址。

6)在杭州灣南部發現了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以及栽培稻遺存及發達的農業工具。7)河南南部舞陽賈湖遺址發現了距今約8000年前的栽培稻遺存。

全球主要農業文明起源地

原始農業由刀耕火種到使用鋤耕,歷時約7000年之久,其中最為突出的成就體現在對於野生動植物的馴化,我們如今所見到的主要農作物和家畜家禽大多在4000年之前就已經基本馴化,這是遠古人類留給我們的極為寶貴的遺產。

1、兩河流域的農業文明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新月沃土

大約公元前8000-9000年,兩河流域的原始農業初現端倪,生活於此的蘇美爾人開始了農業生產,主要栽培大麥、小麥等作物。在這片沃土,人類馴化的作物包括小麥、大麥、燕麥、無花果、黑麥、豌豆、扁豆、椰棗等。

大約公元前7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先民們還馴化了綿羊、山羊、豬等牲畜。

大約公元前5000年左右,蘇美爾人開創了農田灌溉技術,這促進了數學、天文、建築等技術的發展。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漢謨拉比法典

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建起了許多的城市,併發明瞭楔形文字。

在隨後的千年中,氣候逐漸變得乾旱,同時,蘇美爾人的過度灌溉令土壤沙化、鹽鹼化,主要作物小麥種植面積不斷減少,直至公元前1800年的古巴比倫王朝,小麥已無法種植。

農業衰落令資源枯竭,國家無法支撐,蘇美爾人的帝國覆滅,隨後繼之以古巴比倫王朝、亞述王朝等,最終隨著迦勒底人的入侵,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最早的農耕文明消失了。

2、尼羅河流域的農業文明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尼羅河的定期氾濫使沿岸土地變得肥沃並得到灌溉,並有利於人們安排農時,

幾乎就在兩河流域農業的同時,尼羅河流域的農業也開始萌芽,並在隨後的歲月裡不斷髮展。

大約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開始開墾土地,種植大麥、小麥,另外,尼羅河流域的人們在歷史上所培育的農作物還包括蠶豆、洋蔥、萵苣、黃瓜、亞麻、橄欖、葡萄等。

大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埃及人開始了農田水利建設,並逐步馴化了尼羅河鵝、驢和貓。

大約公元前2000年,埃及已經發明瞭牛拉的木犁、碎土的木耙和金屬製作的鐮刀等。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古埃及文字

大約公元前3500年,尼羅河流域開始出現小的國家,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統一埃及。埃及文明持續了數千年後,於公元前671年被亞述征服;公元前525年被波斯人征服;公元前323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古埃及文明從此沒落。

3、印度河流域農業文明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公元前6000-4000年,印度河流域的人們開始原始農業,種植大麥、小麥,培育了棗樹,印度還是棉花的原產地,也是最早培植棉花的地方。

公元前2500年,印度已經普遍種植稻麥,另外,他們還開始了畜牧業,馴化了牛羊豬雞等牲畜和家禽。

在這片區域,農業文明催生了與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流域文明同時代的哈拉帕文明。這是世界最早文明之一,在公元前2600年的巔峰時代,這裡的人口可能超過500萬,但人們對其詳細情況所知甚少。

大約公元前1800年左右,哈拉帕文明消失。文明消失的原因仍是個迷,有洪水氾濫說、印度河干涸說、雅利安人入侵說等等,但無論如何,結果是人們遺棄了城市,文明最終覆滅,直到1920年透過考古才重見天日。

4、中美洲及中央安第斯地區農業文明

美洲是一個很特別的地區,在當地封閉的自然環境下,印第安人獨立地發展而來自己的文明,他們所培育的農作物在後世極大地豐富並改變了全世界人們的食譜,尤其是其中許多作物如馬鈴薯、紅薯、南瓜、玉米等都屬於高產作物,對於人類糧食安全來說,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美洲農業的主要發源地有中美洲和中部安第斯地區兩個區域。

公元前6000年,秘魯一帶的印第安人就開始種植菜豆、藜麥等作物,並在公元前5000年-4000年間開始種植玉米、馬鈴薯、南瓜和辣椒等。當地印第安人培育的農作物還包括西紅柿、花生、西葫蘆、草莓、棉豆等等。

公元前4500年,中美洲區域,也就是如今墨西哥一帶的印第安人開始種植玉米(一說印第安人在大約公元前3000年將野生玉米培育為人工種植的農作物)、南瓜和辣椒等作物。

另外,當地印第安人培育和種植的農作物還有紅薯、牛油果(鱷梨)、可可、向日葵等作物。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中、南美洲農業的發展推動了印第安文明的萌芽及發展,主要包括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1)瑪雅文明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瑪雅文字

大約發端於公元前1500年,是分佈於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貝里斯國家的叢林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誕生於熱帶叢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瑪雅文明雖然誕生和發展較晚,僅僅處於新石器時代,但是瑪雅文明在天文、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比如,瑪雅人測算的地球年為365。2420天,而現代人測算結果是365。2422天,相差極小,10000年僅誤差1天。又比如,瑪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紀就掌握了數字“0”這個概念,比中國和歐洲人都早。

2)阿茲特克文明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阿茲特克太陽曆

阿茲特克文明大約形成於14世紀初,是

墨西哥

古代

阿茲特克人

所創造的

印第安文明

,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1521年為西班牙人所滅。

3)印加文明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大約誕生於13世紀早期,又稱為安第斯文明,是銅器時代主要文明中唯一一個沒有書面語言的文明。

15世紀的極盛時期,領土以如今

秘魯

玻利維亞

為中心,北到

哥倫比亞

厄瓜多

,南達

智利

中部和

阿根廷

北部,首都在秘魯南部的

庫斯科

到16世紀初,由於內亂日趨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滅亡

原始農業並不簡單

或許,在許多人的腦海裡,原始人的刀耕火種是非常簡陋、粗糙的操作,但事實卻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請看以下說明:

粟與狗尾巴草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狗尾巴草

最初,原始人就是採集狗尾巴草的草籽作為食物的,而大約8000年前,我們的先祖就已經讓它變成了粟,請參考下圖。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粟也就是五穀中的“稷”,而粟去皮之後就是小米。在中國北方,先民們有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就是以粟為主食,所以,夏、商兩朝也被人們稱為“粟文化”王朝。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直到秦漢時期,粟仍然是黃河流域先民們的主糧,但我國在戰國時代粟的畝產量不過80市斤,到西漢時候也不過畝產93斤,如今,粟的畝產量已提高到畝產300-400公斤左右。

玉米與大芻草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玉米與大芻草

玉米的祖先被稱為大芻草,野生玉米穗比人的小手指更細更短,而且每個穗只能結5-7 粒玉米,而現代的玉米有我們胳膊粗,一個玉米穗可以長數百甚至上千粒玉米。

植物學家認為,把野生玉米變為人工栽培是農業經濟史上最為困難的試驗,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最初的玉米,玉米穗不過指頭粗細,也難以種植,但最終被馴化為具有豐富營養和較高的產量的作物。玉米支撐著印第安文明的發展,所以,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又被稱為“玉米文明”。

馴化小麥:穀物成熟自動掉粒怎麼辦?

小麥、大麥等生長於新月沃土地區的野生作物在成熟後就會自動從穀穗上脫落下來,這會導致人們無法充分收穫穀物和種子。

我以為這種情況必然讓原始人很無奈,但無論是否真的如此,原始人類解決了這個問題——據說原始人採集野生穀物之後就會摔打穀穗,將穀粒從穀穗上敲打下來,剩下不容易脫落的就作為種子使用,而正是這個習慣幫助遠古人類培育出穀粒不易脫落的品種。

馴化馬鈴薯、紅薯等。

在馬鈴薯的馴化過程中,印第安人也是由最初的60多種帶有些許毒素的野生馬鈴薯,對其進行了一步步的馴化,而在馬鈴薯被帶到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後,人類對於馬鈴薯的培育和馴化 過程也始終不曾停止,最終將其選育成為了具有豐產,抗病等特性的優質品種。

野生狀態下,紅薯的個頭也很小,同樣是印第安人的辛勤培育令其個頭增大,產量也得以提升。

幾乎每一種野生作物的馴化過程都不容易,需要經歷無數時光來試錯,最終才變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真的,沒有容易的事情,也沒什麼不勞而獲,所以,面對我們的食物,且吃且珍惜。

食譜改變對人類的影響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原始農業萌芽令人類少了飢餒之苦,也令人口增加,但農耕文明的發展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好處:

在進入農業文明之前,人類祖先過著狩獵採集生活,所吃的食物也種類繁多,每年約60-70種,主要是肉類、野果等食物。

在進入農業文明後,人類的飲食結構發生改變,植物類與肉類食物占人類食物總量的比例從舊石器時代的65:35變為90:10。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與此相對應,從人類身高的資料庫來看,公元前16000年左右,人類男性平均身高曾經高達179cm,女性估計在169cm。而農業革命到來後,因食譜改變導致營養不足或不均衡,人類的身高大大降低: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男性平均身高約162cm,女性不到155cm,平均身高降低了十多釐米。另外,在食譜改變之前,人類少有牙病,糧食作物中的澱粉令人們開始患上齲齒,以上種種,真的是意想不到的變化。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但說到底,原始農業的萌芽令人類群體得以擴大,也令人類文明得以萌發並不斷髮展,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大大提高了人類抵禦自然,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在此後的數千年裡,農業文明一直掌控著世界,直至工業革命的到來,一切才得以改變。

草民看歷史:“食”遍天下與原始農業文明(二)

雖然如此,但在工業革命成為過去,資訊革命正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並未告別糧食危機,也並未擺脫對於自然和食物的依賴。在某種意義上,農業和食物依然是我們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