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臨高山,不知為何堅持——高原駐訓,“孔雀藍”的新生(一)

不臨高山,不知為何堅持

——高原駐訓,“孔雀藍”的新生(一)

■馬嘉隆 孫廣磊 郭澤天

座標:西安,新入職文職人員集訓。職業生涯規劃課上,看到PPT上那行醒目的“文職人員是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新入職文職人員楊成星的思緒不禁飛回三千多公里外的喀喇崑崙高原。

來集訓前,楊成星剛剛結束了持續百餘天的高原駐訓。在海拔4500米的野戰醫療所,他第一次讀懂了身穿“孔雀藍”的分量。

楊成星曾在地方醫院的普外科工作十年,後來,感到技能陷入瓶頸期的他想要試著走出去,在更廣闊的平臺突破自我。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到第940醫院,並在一年後考為文職。

從一座醫院到另一座醫院,楊成星起初也沒覺得有太多不同,都是一樣的治病救人,不過是更大的平臺能接觸到更多型別的患者,在和身邊同行的交流中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技能。

以聘用身份在軍隊醫院工作的那一年,軍營、軍人在楊成星心中尚是一個模糊又遙遠的概念。直到他以文職人員的身份報名參加高原駐訓,親身走進一座座軍營,他才真正體會到這個新身份的不同之處。

不臨高山,不知為何堅持——高原駐訓,“孔雀藍”的新生(一)

楊成星(左三)在進行手術。胡婉貞 攝

第一次去邊防巡診,正是數九隆冬。從官兵們手上的凍瘡和粗糙的面板中,楊成星感受到了人們常說的“高原苦寒”。海拔4500米,對於普通人來說,日常生活已是不易,而官兵們還要正常組織訓練,因此導致的腰腿疼痛比較常見。作為疼痛科醫生,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損傷之類的病痛對楊成星來說並非疑難雜症,可當他像往常一樣開出藥物治療配合臥床制動的醫囑時,卻沒想到有官兵表示出“抗拒”……

“能不能只吃藥,不臥床啊?”一名小戰士不假思索的話讓楊成星愣住了,以往也接觸過不願意打針吃藥的患者,但不想臥床休息的卻很是少見。“這麼辛苦,休息休息不好嗎?”那名戰士回答到:“可我不想給戰友添麻煩,更不想耽誤連隊的工作啊。”清澈的眼神、質樸的回答,讓楊成星大為震撼。那天,他從那名戰士身上,真正讀懂了軍人這個特殊群體中的奉獻精神。

不臨高山,不知為何堅持——高原駐訓,“孔雀藍”的新生(一)

楊成星為患者查體。李巖 攝

“官兵們真的是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嗎?”同樣是第一次上高原的文職口腔技師韓燕霞也曾有過類似的困惑。由於部分消炎藥物長期使用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她所在的口腔科經常需要官兵來複診。雖然她每次都會和官兵講解不來複診的影響,但總是有些官兵“一去不返”。

“你怎麼還不來換藥?”當韓燕霞終於撥通一名過了複診期許久的戰士的電話時,那頭傳來的聲音讓她的“怒意”瞬間冰釋——“最近連裡訓練任務多,忙著忙著就忘了時間。”

“忙忘了”“走不開”……高原駐訓期間,韓燕霞聽過“千篇一律”的不來複診的理由。她心裡清楚,許多官兵只是下意識地用行動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偷偷把醫囑拋之腦後,一心想著眼前的工作任務。

帶著感動,韓燕霞愈發細心地關注起登記表上那一行行資訊,提前打電話提醒需要複診的官兵。來複診的官兵只要報個名字,她總能對相關病情瞭如指掌。或許只能幫官兵們節省微不足道的一點時間,而韓燕霞卻要付出成倍的努力,不過,“只要能幫到他們,總是值得的。”

不臨高山,不知為何堅持——高原駐訓,“孔雀藍”的新生(一)

巡診途中,韓燕霞為官兵診治牙齒疾病。孫廣磊 攝

走上高原、走進軍營,零距離接觸堅守在這片“生命禁區”的最可愛的人,許多新入營的“孔雀藍”都深受感動。帶著這份對高原軍人的尊重投入衛勤工作,他們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倍增,也爆發出更大的力量。

楊成星的臨床生涯中,主刀過很多的手術,其中不乏一些複雜的大手術,而他卻對一場“簡單”的闌尾手術記憶猶新。一名患有壞疽性闌尾炎合併不全性腸梗阻的官兵,出現寒顫、高熱,感染性休克,只能在條件並不完善的野戰醫療所緊急手術。由於患者闌尾周圍粘連嚴重,加之腹腔腸管水腫明顯,在常規的闌尾切口下手術操作侷限,伸入手術器械可能造成二次傷害,作為主刀醫生的楊成星只能用手指一點點摸索檢查、分離粘連,一臺闌尾手術做了4個小時。高原環境下,體力消耗加劇,手術進行到第三個小時,溫度並不高的手術室裡,楊成星已是汗流浹背。

“當時唯一想的就是要順利把手術做完,中斷了可能不利於他後續的恢復。”事後回憶,楊成星很驕傲自己能在那種條件堅持下來,更高興的則是戰士的術後恢復很順利。接觸眾多紮根戰位無悔奉獻的官兵,感動之餘,他也找到了與其並肩戰鬥的動力。

因為要參加新入職文職人員的培訓,楊成星提前結束了高原駐訓。回顧這段經歷,他覺得自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上了入職以來最珍貴的一課。“雖然我們大多時間診治的都是些常見的訓練傷、高原病,對醫療技能的提高影響不大,但和這些可愛的官兵們接觸多了,我感受到了作為‘孔雀藍’醫生比以往更重的責任和更強烈的榮譽感。”

作者:馬嘉隆 孫廣磊 郭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