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80後做的紫砂壺,氣場就是不一般

周逸:80後做的紫砂壺,氣場就是不一般

在喧囂又世俗的社會,

80

後”似乎正在被職場所拋棄,但在紫砂行業,

80後正當年,他們技藝嫻熟、年富力強,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創造的動力。

踏著

80

步子入場的工藝美術師周逸,就是這樣一位紫砂藝人。

她從小看慣了名家大作,也見過母親廢寢忘食在泥凳上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她專修了美術專業,畢業後繼承家業專做紫砂壺,擁有比尋常匠人更高的美學基礎和審美觀;她長相嫻靜,實則靜若處子動若脫兔,製作的紫砂壺也會融入了個人思想

……

周逸:80後做的紫砂壺,氣場就是不一般

「有些東西是沉澱在骨子裡的,哪怕第一次正式打泥條拍身筒,也必然是最標準的樣子。」

從小長在媽媽的泥凳邊,周逸的童年記憶都和普通的小孩不一樣。

會走路就開始邊玩邊幫媽媽做一些配件,雖然在系統學習之前沒有完整做過一把做壺,但周逸自幼就有了對壺的審美和鑑賞能力,當這種能力加上系統學習的催化,制壺對於她來說,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四年的美術專業學習後,便順理成章在紫砂行業裡紮根了下來。

「一路走來很順利,所有的難點都是自己給自己

“創造”的。」

紫砂技藝是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的,需要用大量時間重複練習,否則天資再聰慧,心中再有創意也很難在紫砂壺上呈現出來。

經啟蒙老師湯澤新、嚴偉的悉心指點,加之她的全情投入,很快的她在全手工光器、花器上便有所建樹,形成了清新朗健、古樸雅緻之風。

《香遠》、《柿錦繁華》便是當時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品就像是她的成長畫卷,記錄了她在傳統器型上創新的出色功力,

2015年她的作品在首屆“景舟杯”大賽中獲得了銅獎。

周逸:80後做的紫砂壺,氣場就是不一般

周逸作品之《柿錦繁華》

獲得行業認可的周逸被比賽激發出了更多的靈感,

2016

年,她拜入了“紫砂四小龍”江建翔大師門下,專攻花器,真正做到了心無旁騖,“每個人生存的環境不同,我很幸運,非常感激我的父母,讓我能夠專注於技藝,忽略除此之外的所有東西”。

「器物不在大小,一件作品擁有精氣神,一樣可以擁有大品壺的氣勢。」

而這個階段,她的作品就像她自身的性格一樣,外表文靜,但實際能文能武,典型的外柔內剛的個性,帶來的作品也氣場十足。

最近幾年,

她主要做小花器,追求實用性和觀賞性兩者兼具的效果。

“我做花器追求一種簡約風格,以極少的元素表現壺與生活的自然統一,這樣的壺使用,把玩的同時又增添了觀賞趣味性”

比如《大將軍之梅竹松》是一組小品花器。江建翔老師為其設計了《梅》,周逸根據原有基礎再設計了《竹》和《松》,並最終制作成壺。以歲寒三友入壺,傲立挺拔的形象,睥睨豪雄的氣勢,此組壺把將軍氣節、風勁寒斗的風骨呈現

淋漓盡致。

周逸:80後做的紫砂壺,氣場就是不一般

周逸:80後做的紫砂壺,氣場就是不一般

周逸:80後做的紫砂壺,氣場就是不一般

大將軍·竹松梅

用她的原話說,

“器物不在乎大小,筋骨不在於高矮胖瘦,如果一件作品擁有精氣神,哪怕是小品壺,一樣可以擁有大品壺的氣場”

小身量大氣場,

1

5

走出

2

8

的風度,在周逸的作品中,我們還真能感受的到。

在她的言談中,我們能感受到她對紫砂藝術那種純粹的熱愛,對於作品更高層次的不懈追求。儘管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周逸眼中,自己還需更加努力,繼續向師父江建翔靠攏。

單純做壺的人會有兩種極端,一種是完全放掉自己的想法迎合客戶,一種是自顧自做自己喜歡的。

像我師父這樣的,能夠做自己喜歡的,還能讓壺友喜歡就非常成功了

”。

“我希望未來能像師父一樣,做出有自己風格市場也認可的作品,這就是我現在奮鬥的目標”。

周逸檔案

工藝美術師

優秀青年陶藝家

慈善之星

丁蜀鎮三八紅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