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文 | 李一帆

8月30日,中石化公佈了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1。03萬億元,同比下降3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虧損228。82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313。38億元。

提早三天披露業績的中石油與之何其像,上半年營業收入9290。45億元,同比下降22。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虧損299。83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284。23億元。

也就是說,“兩桶油”在今年上半年“扭盈為虧”,合計虧損528。65億元,平均每天虧3億元。

對應到股民心情,就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結果可想而知,“兩桶油”遭遇了鋪天蓋地的謾罵和質疑,理由是:上半年原油單價都跌破40美元(約合人民幣273元)了,居然還沒賺翻?壟斷行業,怎麼可能虧損?必有妖,必有妖,必有妖。

這就是典型的“懷油其罪”,是拍腦袋的民間經濟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油價下跌,壟斷行業,就能躺著數錢?賬不是這麼算。

我們不妨來算算,第一筆賬,錯期賬。

“兩桶油”做的石油生意,和咱日常低買高賣股票完全不一樣,咱趕上谷底入手,翻紅一點就賣出去,不過一兩天的時間。但石油沒這麼快,它從運輸到煉油再到出廠,每個環節都需要時間。

就說“兩桶油”進口的原油,從中東到國內需要30~50天時間運輸,所以煉廠加工時廠裡拿到的原油價格,至少是30天前的。再加上將原油煉成成品油的時間,可以說一桶油從中東原油變成中國成品油,至少有2~3個月的時間差。更別提石油這種重要戰略物資,為了安全平穩生產,必須事先保持一定時期加工量的原油庫存。

但價格不等人,就像市場不景氣全行業都在折扣時,沒人管你當初多少進貨價,成品油的定價只看當期原油價。

也就是說,咱們現在加到的成品油,甭管油價多少,成本都是兩三個月前就定了的。

比如2020年1月之前,包括2019年的整個第四季度,國際原油價格都在60美元(約合人民幣410元)/桶上下,這是你的進貨價。但2020年3月,貨到了,國際油價也一口氣跌破了35美元(約合人民幣239元)/桶,這時候無論如何,你只能按35美元/桶的價格賣。裡裡外外,至少每桶虧損25美元(約合人民幣171元)。

這也是為什麼僅僅今年上半年,美國申請破產、倒閉的油氣公司就達到了20家。

有人說“兩桶油”不是有40美元(約合人民幣273元)/桶的保護價嗎?

但這個地板保護價,40美元以下的差價並非歸屬於“兩桶油”,而是要上交國家。國家為保障石油安全和油品質量,設立了風險準備金專項賬戶。

今年上半年,中石油的平均實現原油價格只有39美元(約合人民幣266元)/桶,與去年相比幾乎腰斬。

而這一切幾乎難以避免,因為我國70%的原油都需要進口,尤其中石化90%的原油都是進口獲得。

所以“兩桶油”的財報表現有不少區別,但卻有一個共性很明顯,就是上半年中石油煉油板塊虧損136。44億元,中石化煉油事業部虧損317億元。這就是時間差惹的禍。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第二筆賬,需求賬。

供求關係,是一切經濟問題的基石。

“兩桶油”上半年的另一困境,就是消費端疲軟,需求量大幅下降。

整體而言,上半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15,386萬噸,同比下降6%。而且注意,這只是表觀。

僅以我們日常最相關的汽車加油站來看,根據隆眾資訊的資料,2月中旬以前,將近60%的加油站銷量僅為去年同期的10%~20%;3月上旬,全國加油站銷售量達到了去年同期的70%左右;4月中旬,達到了85%左右;5月底,達到了95%左右;6月底,近88%的加油站銷售量才恢復至100%。

再隨便舉幾個其它石油下游相關行業的例子。

比如,航空煤油相關業務。上半年交通運輸業有多慘淡不用我說,具體到航空,我們只要看看幾家上市航空公司的財報即可,海航控股、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四家上市航空公司,上半年業績分別淨虧損118。23億元、94。41億元、85。42億元、81。74億元……

比如,紡織服裝相關業務(化學纖維來自石油工業和煉焦工業)。上半年全國紡織服裝類零售總額5000億元上下,同比下跌19。6%。

再比如,塗料總產量上半年同比下降5。4%,塑膠製品總產量同比下降9。6%,合成橡膠總產量同比增長0。1%,等等。總之石油下游產業鏈上,沒有特別好看的產量資料。

更何況還有一記重錘,就是今年上半年,東風裕隆累計銷量不足百輛,據稱納智捷品牌將退出大陸市場。(手動狗頭)

凡此種種,都是“兩桶油”的需求壓力,中石化成品油的日銷量最差一度只有去年的20%。所以兩家的虧損也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比如中石油,財報顯示其銷售業務板塊前兩季度分別盈利-166億元和37 億元,很大原因就是成品油需求在一季度驟降,而二季度回暖。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第三筆賬,責任賬。

“兩桶油”的業務遠不止是給咱的車加油,他們經營的是覆蓋整個石油上下游的產業鏈。

先說上游。

為什麼中國的原油需要大量進口?因為中國的石油開採難度和成本與中東相比差距巨大。箇中原因暫不贅述,總之,進口石油比自己挖井開採划算得多。

但前面也說了,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絕對不能全靠進口,所以出於戰略安全考慮,“兩桶油”還必須承擔開採重擔,確保國家自給自足的能力。

中石油在原油開採方面比中石化發展得早、定位也更加偏重,這也是中石油進口原油比中石化少的原因。但正因如此,原本並不擅長自採原油的中石化由於也要出於責任自行開採,所以開發業務虧損嚴重,比如今年上半年其勘探及開發事業部就虧損了60億元。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再說下游。

就拿我們最熟悉的加油站舉例,截至2019年底,中石化在全國約有3萬座加油站,2。7萬家便利店;中石油約有2。2萬座加油站,2萬家便利店。遍佈全國是不是?

但在這些數字背後,我們必須看到的是,不同於私營油企可以靈活的選擇優勢地區去經營,“兩桶油”因為揹著社會責任,所以即使再偏遠的地區,明知是筆虧錢買賣,需要你投建也必須投建,保證偏遠地區的成品油供應。因為“兩桶油”在偏遠地區也建有大量加油站和門店,而且越是偏遠,運輸和維護費用越貴,虧損越嚴重。

更何況石油下游的產業鏈那麼多,而“兩桶油”,就是我國幫助這些下游企業規避價格波動的減震閥——這都是“兩桶油”不得不承擔的公共服務。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不然你想想天然氣的到岸價,再想想我們手上的價格。

所以,量價齊跌,還要兼顧社會責任,“兩桶油”的2020上半年,你給我一個好過的理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當然“兩桶油”自身存在的問題也非常之多,尤其國企弊病一個不少,但這不妨礙我們有一說一。

今年以來,面對量價齊跌的壓力,“兩桶油”其實已經開始了遲來的成本控制。

比如上半年,中石化經營費用為1。05萬億元,同比下降了27。2%,其中採購原油、產品及經營供應品及費用同比下降30。6%,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同比下降1。4%,職工費用同比下降0。9%;中石油經營費用為9350。88億元,同比下降了16。9%,其中採購、服務及其他費用同比下降21。2%,員工費用同比下降6。6%,勘探費用同比下降13。8%,銷售、一般性和管理費用同比下降8。6%。同時,“兩桶油”的資本性支出也全部呈下降趨勢。

大約就是,能省則省,能砍則砍。

而且,他們也開始在尋找其它增長點。

比如2020年2月,中石化易捷在全國多地上線了蔬菜銷售業務,與盒馬鮮生聯手,直播賣菜、送菜上門等等相關業務多措並舉;幾乎同一時間,中石油也上線了“油賣菜”,切入蔬菜業務。

按照中石化易捷的規劃,接下來他們還要引入旅遊、保險、快餐、汽服、家電、美妝、數碼、廣告等多種服務業態,多元化佈局。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所以上半年財報裡,“兩桶油”的非油業務反而成為其中為數不多的增長點,中石化非油業務收入166億元,利潤20億元,同比增加1億元;中石油非油銷售收入96。13億元,同比增加3。2%。

他們都在盡己所能扭虧為盈。

其實隨著第一季度過後市場經濟的穩步恢復,“兩桶油”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比如中石油的二季度虧損較一季度已經環比收窄,中石化更是已在二季度扭虧為盈。再之後的油價時間差,對“兩桶油”而言更是利空變利好的存在。

所以對於“兩桶油”最終的2020年度財報,我個人仍然比較看好。

不過拋開他們今年到底虧損與否,其實即便在過去,“兩桶油”高壟斷、高營收,利潤率卻也一直很低,甚至遠低於A股的平均水平,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財大氣粗的央企模樣。所以質疑之前請先自疑,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兩桶油”的這條路,並不好走,卻也沒法回頭。或許唯一的希望,就是復活納智捷哦?百公里三個加油站,守護你的石油能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