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相知相守,不忘初心——科研夫妻逐夢“碧海藍天”

新華社天津5月21日電題:相知相守,不忘初心——科研夫妻逐夢“碧海藍天”

新華社記者梁姊、劉潤芝

清晨,家住天津濱海新區的秦亮和田會靜夫妻早早起床,叫醒孩子、做好早飯……一陣忙碌後,他們便各自趕去工作崗位。

這種千家萬戶的“日常”,對於秦亮一家來說卻很難得——夫妻二人結婚13年,聚少離多是常態。

他們一位是中交天津航道局的教授級高階工程師,一位是中交(天津)生態環保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作為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領域共同成長奮鬥的科技工作者,秦亮和田會靜常年奔赴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一線。

主持參與天津港、京唐港等20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參與國內疏浚旗艦“天鯤號”“天鯨號”除錯升級工作,參與國內耙吸船“通途輪”設計建造……工作十餘載,秦亮破解了數十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難題。

亮眼的成績背後是默默的奉獻和付出。2014年,秦亮作為總工程師參與了遠海工程專案的建設,跟隨首批工程船舶遠洋出海。共事的工程師來了又走,而他堅守了近3年,直到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忙碌的不只是秦亮。2017年5月,秦亮結束任務即將返回天津,田會靜卻作為中交集團首批進駐雄安的專家團成員之一,外派參與到白洋淀生態環境和保護規劃工作中。

當時規劃方案剛剛完成,為了適應數字化轉型要求,田會靜帶領團隊先後在多個水源治理修復工程中進行建築資訊模型(BIM)應用。一年出差200多天、連續3個月高強度工作……在一個由賓館房間改造的臨時工作室裡,田會靜31天沒有出過房間。

辛勤的付出終於迎來收穫。2018年,秦亮成為中國疏浚協會首批優秀技術專家。2020年,田會靜主導的基於白洋淀內源汙染治理試點工程研發的“環保疏浚工程BIM施工管理平臺”經天津市科學技術評價中心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13年來,秦亮和田會靜奔忙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一線,為國家科技事業奉獻著青春年華。而潛心逐夢背後,是夫妻間的默契互助。

秦亮始終記得,當他在遠洋工程專案埋頭苦幹時,家裡曾亂成了“一鍋粥”。“孩子發高燒了,妻子整夜照顧,第二天還得繼續去工作。”秦亮說。有一次,秦亮的母親把腿摔傷了,田會靜一邊帶著孩子,一邊照顧老人,“母親上下樓梯都是她揹著一步步走的”。而這些事情,秦亮遠洋歸來後才知道。

這種“隱瞞”,成了夫妻間的默契。“我們參與的都是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週期長、難度大,我們都很體諒對方,希望對方能安心工作。”田會靜說。

秦亮和田會靜相識於天津大學,研究方向都是水利。在田會靜看來,秦亮是工科“直男”,在她忙於工作時,他鮮有體恤鼓勵,但會周到地把家中瑣事做好。“我忙的時候不太能接到他的電話,孩子病了、老人不舒服的事他也不會說,就是為了給我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田會靜說。而這種“不打擾”,就是最大的支援。

在這對夫妻看來,家庭是“愛的源泉”,家人的理解是他們前進的動力。女兒秦添祺上五年級了,乖巧懂事。提起女兒,田會靜總會想到幾年前的一件事:“有一天婆婆給我打電話,說晚上哄女兒睡覺的時候,孩子看著小夜燈說‘奶奶,你看這個小夜燈,像不像媽媽的眼睛正在看著我?’”說起這些,田會靜心疼不已。

如今,那個把小夜燈當成媽媽眼睛的小女孩,已經可以照顧好自己。“爸爸媽媽的專案都很重要。雖然他們去的都是特別遠的地方,沒時間陪我,但在我心裡他們是很優秀的人。我也想和他們一樣。”秦添祺說。

今年5月,秦亮和田會靜家庭入選“全國最美家庭”。當被問起“什麼是最美家庭”時,田會靜說:“對於我們科技工作者來說,就是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有積極向上的家庭觀,相互理解支援,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國家建設中去。只有國家這個‘大家’好了,我們的小家才會更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