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齋、水陸法會、盂蘭盆會,神秘的佛事你瞭解多少

七七齋、水陸法會、盂蘭盆會,神秘的佛事你瞭解多少

佛事

魏晉南北朝時期喪葬禮儀的改變,除了相墓術的傳播與發展之外,第二個是佛事的興起。

所謂佛事,是指佛教徒誦經、祈禱及供養佛事等活動。其中與喪葬有關的當推七七齋、水陸法會和盂蘭盆會。

七七齋,就是從死者斷氣身亡日起,至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喪家要齋僧、誦經,每七天一次,共行七次,世稱“七七齋”。

按佛教輪迴觀,人死後在七七四十九天內,分七階段隨業力受生,因此死者家屬要在這段時間裡齋僧唸經,作種種功德,替死者消弭惡業,以投入良善之家託生。

據文獻記載,七七齋最早始見於北魏胡太后之父國珍之喪。

七七齋、水陸法會、盂蘭盆會,神秘的佛事你瞭解多少

水陸法會宣傳圖

《北史》卷八〇《胡國珍傳》載:“國珍年雖篤老,而雅敬佛法。”等他死亡之後,“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幹僧齋,齋令七人出家;百日設萬人離,二七人出家。”

《北齊書孫靈暉傳》:(南陽王)“綽死後,每至七日及百日終,靈暉恆為綽請僧設齋”。

此後,七七齋一直在中國盛行不衰,流傳至今。

水陸法會的全稱是“法界聖凡水陸普渡大齋勝會”,也稱“水陸道場”、“水陸大會”、“水陸會”、“水陸齋”、‘水陸齋儀”、“悲濟會”等。

據宋代名僧遵式的《施食正名》,此名稱的來歷系“取諸仙致食於流水,鬼致食於淨地”,故名“水陸”。

水陸法會是中國佛教的一種非常隆重的經懺法事。舉行法事的時間較長,最少為7天,多者可達49天。規模盛大,少者僧人數十,多者成百上幹。誦經設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供品以飲食為主,供養諸佛、菩薩、天神、五嶽、河海、大地、龍神、冥官眷屬、城隍土地、儒士神仙、畜生、餓鬼六道、善惡諸神及地獄眾生等水陸一切鬼魂。

七七齋、水陸法會、盂蘭盆會,神秘的佛事你瞭解多少

水陸法會實拍

相傳水陸法會始自南朝梁武帝。

《佛祖統紀》卷三十三:“梁武帝夢神僧告之曰:六道四生,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以拔濟之……積日披覽,創立儀文,三年而後成……天監四年二月十五日,就金山寺依儀修設。帝親臨地席,詔祐(僧祐)律師宣文……常設此齋流行天下。”

到了宋代,楊鍔採用密教儀軌編撰成《水陸儀》(今已失傳),對水陸法會的流行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至此,水陸法會盛行於世,特別是成為戰爭以後朝野經常舉行的一種超度死者亡魂的大規模法會。

七七齋、水陸法會、盂蘭盆會,神秘的佛事你瞭解多少

佛說盂蘭盆經

當然,這種風俗在民間喪俗中也普遍流行。如蘇軾就為其亡妻王氏設過水陸道場,以示追悼,祈求超度,並撰有《水陸法贊》16篇,號稱“眉山水陸”。

創始於梁武帝蕭衍的盂蘭盆會儀式,也是靈魂不滅觀念的產物,為中國民間喪俗中的重要儀式之一。據佛家的解釋,“盂蘭盆”三個字是梵語Ullambana譯音,意為救倒懸,即救度死者亡魂倒懸之苦。

《盂蘭盆經》載,釋迦牟尼弟子目連以天眼看到死去的母親生在餓鬼道,如處倒懸,受盡苦難而不能救拔,於是求佛救度。釋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時,集百味飲食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僧眾,以這樣的功德使母解脫苦難,往生人世或天界享受福樂。

佛教徒舉行的盂蘭盆會就是依此神話而來,成為佛教超度祖先的一種儀式。

七七齋、水陸法會、盂蘭盆會,神秘的佛事你瞭解多少

目連救母

潛埋虛葬

潛埋虛葬,簡稱虛葬,又曰偽葬,是十六國北朝時期在上層統治者中間流行的一種特殊葬式:墓主的屍體潛埋它所,同時備禮儀文物虛葬之。

可能看名字有點難以理解,不過如果說曹操設72疑冢的傳說故事,相信大家會更容易理解。

元代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六《疑冢》條曰:“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馬端臨《文獻通考王禮考山陵》按語亦曰:“世傳曹公疑冢七十有餘,其防患至矣。”

這裡所說的疑冢,就是指虛葬墓。

中國歷史上有確切文獻記載的最早次潛虛埋葬,發生在西晉愍帝建興元年(公元313年)。據《晉書石勒載記上》記載,石勒母親王氏去世,石勒將她“潛窆山谷,莫詳其所。既而備九命之禮,虛葬於襄國城南”。後趙建平四年(公元333年)石勒死,也行此法。“夜瘞山谷,莫知其所,備文物虛葬,號高平陵”。

《太平寰宇記》引《郡國志》曰:“勒屍別在渠山葬之。夜為十餘棺分道出埋,以惑百姓。”

石虎死後同樣偽葬,自別於深山埋之。由此可見,潛虛埋葬是石趙諸王及王室喪制的成規。

七七齋、水陸法會、盂蘭盆會,神秘的佛事你瞭解多少

曹操動漫形象

此外,南燕及拓拔魏早期也流行這種葬式。

南燕建平六年(公元405年),慕容德死,“為十餘棺,夜分出四門,潛瘞山谷,莫知其屍所在,虛葬於東陽陵”。

《宋書索虜傳》謂拓跋浬時的風俗:“死則潛埋,無墳壠處所。至於葬送,皆虛設棺柩,立冢,生時車馬器用皆燒之,以送亡者。”

《資治通鑑》卷一六〇載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八月甲申:“虛葬齊獻武王於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發石取金而逃。”

根據上述記載,我們可以推測,十六國北朝時期,在各族上層統治集團中曾普遍實行潛虛埋葬這一特殊葬俗。

潛虛埋葬的本意就是為了保守秘密。其流行的原因,據曹永年先生研究,與當時社會動盪不定的狀況有關,是為了避免死者身後墳墓被人盜發的危險。

七七齋、水陸法會、盂蘭盆會,神秘的佛事你瞭解多少

資治通鑑

招魂葬的盛行

招魂葬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葬俗之一,時稱招魂虛葬或招葬,是一種墓中不放屍體的葬式。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定,戰爭連年不斷,因此人民或死於亂兵,骸骨無存;或父子異邦,生死未卜。於是,招魂虛葬便在民間廣泛地流行開來。

《晉書慕容載記》雲,遷都於鄴,赦其境內,繕修宮殿,復建銅雀臺。為此,廷尉監常煒上言:“自頃中州喪亂,連兵積年,或遇傾城之敗,覆軍之禍,坑師沈卒,往往而然,孤孫煢子,十室而九。兼三方岳峙,父子異邦,存亡吉凶,杳成天外。”常煒之言反映了北方招魂葬流行的情況和原因。

當然,南方亦不乏招魂虛葬之人,如《晉書東海王越傳》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西晉東海王司馬越死於項,其柏柩為石勒所焚。越妃裴氏“太興中,得渡江,欲招魂葬越”。東晉元帝下詔命令有關部門仔細討論一下這件事情。博士傅純曰:“聖人制禮,以事緣情,設冢槨以藏形,而事之以兇;立廟祧以安神,而奉之以吉。送形而往,迎精而還。此墓廟之大分,形神之異制也。至於室廟寢廟祊祭非一處,所以廣求神之道,而獨不祭於墓,明非神之所處也。今亂形神之別,錯廟墓之宜,違禮制義,莫大於此。”總之是站在專家的角度反對這件事情,元帝也就聽從了他的建議,下詔不許裴氏不許為東海王越招魂立廟。但裴妃並不奉詔,最後還是達成了目的,葬越於廣陵。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作者良木,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都有最有趣的文化資訊~也歡迎評論留下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哦!如果你有想進一步瞭解的傳統文化內容,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小編會為你“定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