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驚蟄,跟孩子一起做這幾件事

今天是3月5日

驚蟄節氣,破土而至

天氣轉暖,漸有春雷。

在傳統農耕時代

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親愛的爸爸媽媽

記得和孩子一起做這幾件事

共同期待這個春天帶來的驚喜

給孩子說說驚蟄的含義

驚蟄,古稱“啟蟄”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

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就是

驚醒入冬藏伏在土中冬眠的小動物

“春雷響,萬物長,春耕忙”

驚蟄後,雨水漸多,

乍暖還寒,春雷始鳴。

我國古代的人們非常重視驚蟄節氣

因為驚蟄一到

忙碌的春耕就要開始了

今日驚蟄,跟孩子一起做這幾件事

給孩子講講驚蟄三候

古時候人們觀察大自然變化

把驚蟄分為三候

有詩云

《驚蟄三候》

桃花始綻葉蓁蓁,

宛轉鶯歌透綠蔭,

極目碧霄無鷂影,

斑鳩誤做隼鷹身。

一候桃始華:滿園的桃花盛開

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

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

於驚蟄之際開始開花。

詩經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形象地描繪了此時的景象

二候倉庚鳴:黃鸝開始鳴叫了

倉庚鳴,庚亦作鶊,

倉庚鳥就是黃鸝,

黃鸝鳥開始鳴叫求偶了。

驚蟄後五日,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

嚶其鳴,求其友。

三候鷹化鳩:老鷹變成布穀鳥

鷹,鷙鳥也,鷂鸇之屬。

鳩,即今之布穀

《章龜經》曰:

仲春之時,林木茂盛,

口啄尚柔,不能捕鳥,

瞪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鳩。

古人認為此時因為鷹的捕食能力弱,

變成了鳩(布穀鳥)。

今日驚蟄,跟孩子一起做這幾件事

和孩子一起了解驚蟄習俗

祭白虎,化是非

民間傳說“白虎”為

口舌之神、是非之神

每年驚蟄這天白虎都會出來吃人

碰到它即使沒有被吃掉,也會生活不順

為了讓白虎在驚蟄時不再出來吃人

百姓們在這一天用紙繪製的白老虎來祭祀

用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表示白虎吃飽了

這一年再也不會有口舌是非了

吃梨子,益脾胃

民諺有云

“驚蟄吃了梨,一年有精神”

驚蟄前後,氣候比較乾燥

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

所以民間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梨可以生食、蒸、榨汁或者煮水

吃梨有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

能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炒豆子,驅蟲害

驚蟄這天,一些地方有

吃炒豆的習俗,又稱“吃蟲子”

把浸泡過的黃豆放在鍋中爆炒

炒熟後,全家人圍坐一起吃

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

一家人比賽,看看誰吃得快,嚼得響

就祝賀他消滅害蟲立了功

古人討厭蟲子帶來瘟疫,破壞莊稼

因此才有這個“吃蟲子”的習俗

今日驚蟄,跟孩子一起做這幾件事

與孩子一起閱讀驚蟄詩詞

詩人們,也喜歡驚蟄,

他們欣喜於萬物復甦,

他們愛這驚蟄時的春風小雨。

當驚蟄來臨時

詩人們又會有怎樣的體會呢

《春晴泛舟》

宋代: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驚蟄這天,陸游泛舟遊湖,春天來了,萬物一新,陸游感慨自己雖然年紀大了,卻也不想錯過這美麗的春日景色。

《驚蟄日雷》

宋代:仇元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並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春雷陣陣,花兒開放,野闊風高,電明雨急,這就是驚蟄春雷。

《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驚蟄,是春耕的開始。俗語說: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驚蟄,是播種希望的時節。

今日驚蟄,跟孩子一起做這幾件事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代:張元幹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詩人形象地形容了驚蟄時鳥蟲萌動的現象:春雷乍響,龍蛇、蚯蚓、蝦蟆都跑出來了。

《菩薩蠻·春雨》

宋代:蕭漢傑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溼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驚蟄是傷春的時節,乍暖還寒,記得添衣。

《幕客雲日為驚蟄節然有作》

明代:孫承宗

誰負旋乾手,當春起蟄蟲。

魚龍驚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戶身方遠,昂霄意已雄。

俗聾誰與破,予欲問豐跂。

誰的乾坤手,讓蟄蟲驚起,天地一片春意融融。驚蟄,是另一個希望的開始。

今日驚蟄,跟孩子一起做這幾件事

驚蟄

一聲春雷

蟄蟲萌動

一切都預示著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