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到了,這個時節下雨有什麼預兆?看民間農諺怎麼說

驚蟄節氣,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春季第三個節氣,代表著仲春的開始。陰曆二月五日前後,鬥指丁為驚蟄,相當於陽曆3月5日至6日之間,太陽到黃經345°開始。今年,在北京時間3月5日22時44分將迎來“驚蟄”節氣。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忙開始了。常言道:“到了驚蟄節,耕田不停歇”,意思是說,到了驚蟄節氣,農忙開始了。

驚蟄節氣到了,這個時節下雨有什麼預兆?看民間農諺怎麼說

可見驚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在唐韋應物《觀田家》中前四句有很形象的描述:“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而在農業生產中,雖然老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離開土壤難生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雨水在萬物生長中同樣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春天的降雨,通常被稱作喜雨,潤物細無聲,難能可貴。

驚蟄節氣到了,這個時節下雨有什麼預兆?看民間農諺怎麼說

有農諺道:“仲春時節龍抬頭,萬物復甦雨似油”,可見在仲春之際的驚蟄節氣時,降雨是好兆頭。春雨滋潤大地萬物,非常有利於農業豐收。關於驚蟄節氣下雨是好兆頭,下面2句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民間諺語,也是最好的詮釋:

1、“驚蟄不下雨,暑後剝樹皮”

這句諺語表達的意思很直白,就是說驚蟄節氣來臨的時候,這半個月沒有雨,表達了春旱很嚴重。這會影響到夏糧的豐收,甚至絕收,那麼,到了暑期後,由於青黃不接沒有夏糧吃,人們只能剝樹皮吃了。

所以,這句諺語主要表達了春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關乎到古代農耕時期年景的好壞。在今天看來,雖有些誇張,畢竟,如今我們的糧食庫存富足,以防萬一可以補缺食用。再者來說,短暫的春旱可有效進行春灌解決。這雖然提高了農業生產成本,但是,夏糧還不至於因為短暫的春旱而絕收。

但是,在農業生產力低下的時代,農業生產基本純靠天收,出現驚蟄節氣正是萬物萌動,需要雨水滋潤的時候,如果發生春旱,作物不僅容易旱死,有影響及時春耕。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在古代如果發生春旱耽誤一季收成,就容易饑荒年。而這句諺語,就是在那樣的背景下形成的,形容了驚蟄節氣前後,春雨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前人用“春雨貴如油”來形容毫不誇張。

驚蟄節氣到了,這個時節下雨有什麼預兆?看民間農諺怎麼說

2、“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那麼在驚蟄節氣來臨,出現下雨又打雷的天氣變化,符合古人對驚蟄節氣前後,常年天氣變化的認知。民諺雲:“春雷響,萬物長”以及“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等等,這些均為驚蟄節氣的特徵。所以“驚蟄有雨並閃雷”很符合這個季節常年的氣候變化規律,預示著天氣變化正常,風調雨順。

驚蟄節氣到了,這個時節下雨有什麼預兆?看民間農諺怎麼說

可想而知,驚蟄節氣下雨響春雷的氣象變化,符合這個時節的氣候規律。這對於越冬小麥來說,正處於冬小麥處於返青期,需要雨水滋潤,才能茁壯成長。古代由於抗旱條件有限,不像現在人們可以及時春灌,保證夏季豐收。因此,在這個驚蟄節氣冬小麥發力生長的節點,有春雨的滋潤顯得尤為重要。

這句諺語後半句:“麥積場中如土堆”,承接上半句風調雨順之意,表達了到了小麥豐收的時候,打麥場裡的小麥好似土堆那麼多堆成堆,比喻糧食豐產豐收了。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驚蟄節氣下雨是好兆頭,這符合這個時節的氣候變化規律,預示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