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尚是怎麼成為一朝宰相的?為什麼皇上也要對他畢恭畢敬?

在中國古代史中,有兩位僧侶左右了王朝的發展。一位是元朝的劉秉忠,他被稱為“大元帝國的設計師”,輔佐元世祖忽必烈繼位,確立了元朝的國號、國家體制,主持修建了元大都和元上都;一位是明朝的姚廣孝,他和明成祖朱棣共同謀劃了靖難之役,他一手輔佐朱棣登上皇位。兩位都被稱為“黑衣宰相”,然而姚廣孝卻頗受爭議。幾百年後,讓我們回到當時的大明王朝,重新認識姚廣孝。

一個和尚是怎麼成為一朝宰相的?為什麼皇上也要對他畢恭畢敬?

(姚廣孝畫像)

一.“半生遇知己,蜇人感興深”

“姚廣孝,長洲人,本醫家子。”幼名天禧。其家族世代為醫,姚廣孝的祖父和父親兩代從醫,“祖菊山,父妙心,皆積善。母費氏。”他潛心苦讀,工詩善書,精於儒學,並雲遊全國名山大川,交結四方好友,留心世事變化。不久,便成為全國著名的高僧。姚廣孝在這一階段,積攢才學、能力,正在等待一個時機。這是一個什麼時機?在他年幼的時候,他上街看到元朝僧官出場的排面,給孩童時期的他埋下了一顆想要大展宏圖的種子。《明史》載:

嘗遊嵩山寺,相者袁珙見之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從《明史》這部分的記載中,不難看出姚廣孝對僧人宰相劉秉忠有著特殊的感情,希望自己成為像劉秉忠這樣的僧官。

時機終於等到了,命運終究是沒有辜負姚廣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詔通儒書僧試禮部。不受官,賜僧服還。”這是姚廣孝初次登上歷史舞臺。後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經僧錄司右覺義來複、右善世宗泐推薦,入天界寺,謀一僧職。姚廣孝真正在歷史舞臺上大展拳腳,還要等到洪武十五年,“高皇后崩,太祖選高僧侍諸王,為誦經薦福。宗泐時為左善世,舉道衍。”廣孝這次經過左善世宗泐的舉薦到京師,為馬皇后誦經祈福。正是因為這次舉薦,讓姚廣孝遇見了當時的燕王朱棣。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碰面,正是給彼此一個互相成就的機會。可所謂“一個有著政治抱負的和尚,遇上了一個有執行力的皇上。”或許是緣分,也或許是心靈感應,二人相談甚歡、朝夕不離,甚至到了交往神秘的程度——“跡甚密,時時屏人語。”大有相見恨晚之勢。

一個和尚是怎麼成為一朝宰相的?為什麼皇上也要對他畢恭畢敬?

(姚廣孝 杜雨露飾)

二.靖難首功

1398年,朱元璋死,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惠帝(1399—1402)。時太祖諸子第二子秦王樉、第三子晉王棡均先卒,四子燕王棣、五子周王橚及齊、湘、代、岷諸王均以尊屬擁重兵,多不法,朝廷孤危。諸王中燕王最雄傑,兵最強,尤為朝廷所嫉。惠帝用黃子澄、齊泰計謀削藩。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姚廣孝私下勸朱棣起兵造反。在姚廣孝的說服下,燕王朱棣以尊祖訓、誅奸臣、為國“靖難”為名出征。 經過三年的艱苦征伐,燕軍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朱棣成功奪得皇位。

在這一改變明初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中,姚廣孝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端:

一是輔佐決策。姚廣孝為這場戰爭做了充足的軍事準備,甚至是日夜練兵,對於靖難之役的規劃做得可謂是十分精密。在戰爭發展階段中,姚廣孝多次在後方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且一度和燕王朱棣裡應外合,取得戰爭的階段性成功;“成祖圍濟南三月,不克。道衍馳書曰:‘師老矣,請班師。’乃還。復攻東昌,戰敗,亡大將張玉,復還。成祖意欲稍休,道衍力趣之。益募勇士,敗盛庸,破房昭西水寨。”姚廣孝多次在戰爭發展到關鍵時刻,輔佐燕王朱棣做出正確的決策。無論是在圍攻濟南三個月之久不成功,燕王執意反攻的時候,還是東昌戰敗,損失大將張玉,士氣低迷之時。姚廣孝都在幫燕王朱棣堅定走下去的決心,最終取得了靖難之役的成功。

一個和尚是怎麼成為一朝宰相的?為什麼皇上也要對他畢恭畢敬?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劇照)

二是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在燕王朱棣,圍攻濟南三月之久,沒有拿下的時候,姚廣孝勸誡燕王班師回朝;在擊打東昌失敗,損失大將張玉後,燕王朱棣想要放棄的時候,姚廣孝都及時鼓舞了戰士們計程車氣,將戰爭繼續發展下去,可謂靈活應變。

三是起到了進行戰略部署的作用。這一點體現在建文二年八月,燕王朱棣率主力軍圍攻濟南,歷時三月都沒有進展。朱棣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卻準備反攻。姚廣孝寫信給朱棣,勸誡他放棄攻城;同時還體現在攻打東昌失敗後,姚廣孝勸燕王朱棣在京師空虛的時候,乘機南襲,拿下南京城。這一軍事行動直接導致建文朝廷崩潰,燕王朱棣順利稱帝。

四是姚廣孝起到了“協守後方”的作用。“道衍輔世子居守。”在朱棣率軍出征的時候,姚廣孝留在北京,輔佐朱棣之子朱高熾。為在前線作戰的燕王朱棣穩固了後方的大防線。

可以這麼說,燕王朱棣是一個有執行力的君主,姚廣孝是一個頗有謀略的僧官。兩人的結合,使靖難之役取得成功。

一個和尚是怎麼成為一朝宰相的?為什麼皇上也要對他畢恭畢敬?

(朱棣畫像)

三.“錙衣宰相”

燕王朱棣於1402年稱帝,也就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

姚廣孝在靖難之役中的功績,使他名聲大震。朱棣認為在靖難之役中姚廣孝的功績名列第一,授僧錄司左善世。隨後在永樂二年四月,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朱棣還了他的俗姓,賜名廣孝。姚廣孝和明成祖的朱棣關係從此也是愈加親密,甚至到了皇帝都需避諱姚廣孝名字的地步,稱其為“少師”。可見,兩人關係之親密。

通常久處清貧而忽遇財祿的人,都會沉迷、墮落其中,但姚廣孝卻深藏功與名,低調淡泊。朱棣命其蓄髮,他不肯。賜給他房子和妻妾,他也不要。已經還俗的他,平日裡仍常居僧寺,襲錙衣,也因此被稱為“錙衣宰相”。

除了政治領域外,姚廣孝在史學等方面也有出色成就。他也是當時的“北郭十友”之一。重修《太祖實錄》時,廣孝為監修。又與解縉等纂修《永樂大典》。這兩部著作都成為傳世經典,可見姚廣孝在史學和文獻學的出色功底。《明史》中這樣評價他:

廣孝少好學,工詩。與王賓、高啟、楊孟載友善。宋濂、蘇伯衡亦推獎之。晚著《道餘錄》,頗毀先儒,識者鄙焉。

足以可見,姚廣孝在文學上的造詣也一點兒不遜。由此觀之,姚廣孝既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文獻學大家、史學家,可謂曠世通才。

姚廣孝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在北京去世。明成祖聽聞後,“帝震悼,輟視朝二日,命有司治喪,以僧禮葬。”足見,明成祖朱棣對姚廣孝的感情之深。

一個和尚是怎麼成為一朝宰相的?為什麼皇上也要對他畢恭畢敬?

(靖難之役形勢圖)

文史君說

有人認為他是“慫恿”朱棣“謀反”的“奸僧”,因為他輔佐非皇位繼承人登基稱帝,一個和尚敢跟當時的燕王朱棣說出“我能幫您戴上白帽子”的言論,足以看出他在政治上有著非同常人的野心;有人認為他是有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宏圖大志的黑衣宰相。明朝的李贄認為“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生養息,遂至今日,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李贄給予姚廣孝高度的肯定和讚揚。

列寧說“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有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在漢人最後一個王朝——明朝,276年的風風雨雨中,姚廣孝比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為明朝歷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也使北京再次走上了通往首都的道路,對於北京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批判姚廣孝的認為他輔佐燕王朱棣謀反,發動靖難之役,是一個奸僧。姚廣孝的功與過是跟靖難之役緊緊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如何理解靖難之役是評價姚廣孝的關鍵所在。那麼,靖難之役的性質到底是正義還是非正義?我認為應該從其是否可以促進歷史的發展來看。就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靖難之役沒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這隻能算是一場皇位的博弈,奪嫡之爭。建文帝和明成祖之間各方面的對決,顯而易見的是明成祖更勝一籌。基於此,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更有能力的的皇帝來一統天下、創造出更輝煌的事業呢?所以,筆者認為姚廣孝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優秀的文化家,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黑衣宰相,而不能以“奸”一言以蔽之。

參考文獻: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點校本。

明官修:《明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點校本。

于敏中等:《日下舊聞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點校本。

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點校本。

馬渭源:《大明帝國:從南京到北京。文弱的書生皇帝朱允炆卷》,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孟森:《明清史講義》,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初生:《披著袈裟的權謀家——姚廣孝》,《政府法制》政治家列傳,1998年06期。

熊召政:《大悲願力應無盡—記大和尚姚廣孝》,《明清史事》,2009年04期。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石頭人)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