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

2005年7月17日,媒體披露了一份常香玉大師去世一年前寫下的宣告:收回陳百玲對“小香玉”藝名的使用權和繼承權。

該訊息一經報道,人們對常香玉的決定議論紛紛。有人猜測這是常香玉和孫女“小香玉”之間的家庭矛盾;也有人說是因為小香玉經常憑藉藝名斂財,“戲比天大”的常香玉氣不過才收回了藝名。

從常理來看,此舉太過無情,一般富賈名家在死後都希望孩子們可以過得更好;而常香玉恰恰相反,收回孫女的藝名,這不無異於砸了孫女的飯碗嘛。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

其實並非常香玉不近人情,一切都是因為陳百玲成名後忘了初衷和自己的責任,一味糟蹋常香玉的心血和成果。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是對演藝大師的精準總結。常香玉為了在舞臺上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從小便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和汗水。

常香玉原名張妙玲,1923年出生於河南省鞏義市,九歲便開始跟著父親張福仙學戲,每日刻苦練習,朝起暮息。

1934年,11歲的常香玉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坎兒,張氏族長不準常香玉學戲。在那時,戲子是沒有身份地位的下九流,唱戲不過是供達官貴人無聊時的一種消遣罷了。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劇照

張福仙為了讓女兒繼續學戲,於是讓女兒改姓乾爹常會慶的姓,並取名西楚霸王項羽名字的諧音“香玉”;他希望女兒能像霸王一樣取得非凡的成就,擁有響徹歷史塵囂的影響力。

果不其然,常香玉的表現不負所期。13歲便主演了六部《西廂》,名滿開封。

而且她不僅表演得好,更善於學習,將河南不同地方的戲曲特點進行融合加以創新,開啟了新的豫劇時代。

1937年2月,在開封大學兩位教師汪鎮南和史書明的幫助下,以張福仙領頭、常香玉掛頭牌的戲曲研究社在開封醒豫舞臺成立了。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劇照

研究社的劇目繁雜多樣、新奇奪目,吸引了不少當地觀眾;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醒豫舞臺人頭攢動,場場爆滿,主演常香玉更是聲名鵲起,一時風光無兩。

令人惋惜的是,常香玉自從15歲生病之後,就不再演武戲了。但是她並不放棄,轉而研究起了青衣、花旦的表演方法,領會頗深,“常香玉”的名聲在河南也越來越響亮。

可是,人生旅途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只不過區別於人們面對逆境的態度不同罷了。有的人低頭附和,有的人奮力抵抗。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劇照

常香玉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人。

隨著常香玉的名氣越來越大,也因此引起了一些低俗權勢之人的注意。

1943年,20歲的常香玉受邀來到寶雞的一個地主家唱戲,地主李樾村平日裡魚肉鄉里、欺行霸市,家裡已經有多房妻妾,還要再娶小妾並辦喜宴。

常香玉是極其不情願給這種人唱戲的,但是由於李樾村在當地的勢力太大,不好直接駁了他的面子。

於是,常香玉硬著頭皮去了,但是她不願因此辱沒自己在戲劇界的清名;因此,常香玉在喜宴上,故意唱了一曲不吉利的《鴛鴦夢》。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

該曲目講的是夫妻恩愛,卻因故分開,最後殉情的故事,類似《孔雀東南飛》的情節。

別人喜宴請人來唱戲是為了增加點喜氣,常香玉卻在這兒給人唱衰。別說惡霸了,是個人都不依她。

果然,惡霸不是吃素的,直接動手,讓手下朝臺上的常香玉扔碟砸碗,並揚言讓她知道點“做人”的道理。

常香玉將扔來的碟子碗悉數扔回去,李越村見常香玉還敢反抗,瞬間火冒三丈,掏出一把手槍對準常香玉。

常香玉頓時也被嚇得一激靈,隨即坦然。她跳到桌子上指著心口說:“打!朝你姑奶奶這兒打!十八年後姑奶奶還和現在一樣大!”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和陳憲章

常香玉知道這一鬧就不可收拾,為了不受惡霸折磨,遂取下手上的金戒指吞下。

眾人一時懵了,包括李越村在內,他雖然勢力極大,一般人動不了他,但是他也不敢在眾目睽睽下擔上一條人命,為自己惹下麻煩。

同臺的朋友都催著常香玉將金戒指吐出來,常香玉堅決不吐,人們只能將她送往醫院。

到了醫院,醫生讓常香玉吃韭菜,常香玉賭氣般不吃。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常香玉才心甘情願地聽勸。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和陳憲章

這個人就是陳憲章,比常香玉大六歲,他們在寶雞的一次戲曲研討會上相識。

他在會議上對戲曲的見解和研究,令常香玉十分欣賞;再加上常香玉所說的“眉清目秀人忠厚”的外貌加持,常香玉不禁芳心暗許。

當陳憲章到了醫院,勸常香玉吃下韭菜時,常香玉扭過頭,答應了。

此後,常香玉和陳憲章的感情漸漸加溫;但是,常香玉依然有所顧忌,因為陳憲章是已婚人士,和他在一起必然有損自己的名譽。

於是,常香玉告訴陳憲章,自己擇偶有三大原則。一是不嫁有婦之夫,二是不嫁當官的,三是對方必須支援她演戲。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和陳憲章

陳憲章這下犯了難,三樣要求他佔了兩樣;而且,常香玉的父親也極力反對女兒和他有瓜葛。

張福仙為了斬斷女兒和陳憲章的情絲,決定離開寶雞。臨走之前,常香玉和陳憲章見了一面,訴說她的情意和無奈,讓陳憲章忘了她。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二人便沒有了聯絡。平日裡常香玉跟著父親師兄們照常唱戲,到了晚上常香玉時常感到落寞和難過。

日復一日,常香玉對陳憲章的思念之情再不能忍耐,於是,她趁機跑回了寶雞。

二人一見面,就緊緊相擁在一起。常香玉委屈地說:“怎麼那麼久,你都不給我寫一封信?”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和陳憲章

陳憲章則興奮地告訴她:“我離婚了,也辭官了,如今是自由之身,可以娶你了。”

不久,常香玉嫁給了三婚的陳憲章。陳憲章原配是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二人話不投機,以離婚收場。

二婚妻子是自由戀愛談的,據陳憲章說,感情不和,才決定和二婚妻子離婚,與常香玉無關。

雖然陳憲章和二婚妻子離了婚才和常香玉結婚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是一個負責任的男人。

即使常香玉強調自己不是第三者,但是她在陳憲章還是已婚身份時就和他曖昧不清,互訴衷腸,這很難說她是清白的。

縱觀歷史名人,有幾個人的私德可以經得起推敲。同樣,常香玉的豫劇成就、藝術貢獻和處世之道以及愛國情操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她的私德有虧也是不爭的事實。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劇照

常香玉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嫁給陳憲章,好在婚後夫妻感情穩定。而且常香玉愛屋及烏,對待繼子也視若己出。

不久,二人的第一個女兒“常小玉”出生,隨後常香玉又生下一子陳家康、兩女陳小香、常如玉。

從女兒們的名字上可以看出,常香玉希望她們可以做出像自己一樣的成績,但這樣過高的期許同時也桎梏了她們的天性。

大女兒從小跟著常香玉上臺演出,二女兒做豫劇幕後工作,小女兒是常香玉最看重的有天賦的“常派傳人”。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右一)常香玉和梅蘭芳(中二)

但是小女兒常如玉不願一直生活在母親的光芒籠罩下,這讓她感到窒息。

於是,為了躲避母親逼著學習戲曲的生活,常如玉遠走外國留學,一去便是十年之久。

女兒的出走,讓常香玉眼中的光芒暗淡了下來,沒有人可以繼承她的衣缽,“常派”豫劇如何傳承下去。

眼看京劇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發展得紅紅火火;梅葆玖更是子承父業,將“梅派”京劇發揚光大。

而她“常派”卻無傳人,豫劇一點兒也不遜色於京劇,難道豫劇就要一直甘居人後嗎?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和小香玉

直到幾年後,孫女陳百玲表現出極高的戲曲天賦和熱愛,常香玉的眼中才看到光。

陳百玲是常香玉繼子陳金榜的女兒,並不是與她有血緣關係的後代;並且家裡人都不希望孫女學戲。

學戲除了傳承的責任,還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如果不能紅,就等於毀了孫女的一生。

能否大紅大紫,是一門玄學;即便是出身名門,也不一定能紅。但是常香玉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將孫女作為傳人栽培。

從此,陳百玲開始跟著奶奶刻苦學習戲曲。1980年,陳百玲應邀去西安市主演豫劇《紅娘》,這一場演出轟動全場,陳百玲被西安市譽為“神童”。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和小香玉

陳百玲不俗的成績,讓常香玉決定大力扶持孫女。

於是,常香玉給孫女起了一個藝名“小香玉”。

常香玉給孫女取名,意在藉助自己的影響力,讓陳百玲有一個相對較高的起點,從而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而小香玉也確實沒辜負奶奶的苦心,學習進步速度驚人,深得常香玉真傳。

有一次,祖孫二人同臺演一個角色《花木蘭》時,小香玉的聲線、颱風和常香玉的一模一樣,沒有人能分辨出來花木蘭是兩個人演的。

從此,小香玉正式接過奶奶手中的豫劇接力棒,登上各大舞臺,將經典豫劇帶入人們的視野。

小香玉也答應奶奶將傳統劇目《白蛇傳》、《拷紅》、《花木蘭》傳承發揚下去。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小香玉劇照

在奶奶的幫扶下,小香玉的戲劇生涯混得風生水起。二十歲出頭,就已經是響徹河南的名角,這是一般人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鉅變,人的想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鍾愛豫劇的小香玉也不例外。

千禧年左右,時代發展迅速,尤其是媒體行業,電視逐漸代替收音機、廟會戲臺。不管京劇還是豫劇,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戰。

電視節目逐漸多樣化,戲曲逐漸走向衰敗。所幸,豫劇受到了河南政府的幫扶,河南電視臺於1994年推出了特別豫劇節目《梨園春》,受到觀眾們的熱烈追捧。從此,豫劇稍有迴轉之勢。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小香玉

但是,日新月異的變化速度,戲曲大局勢的衰落是《梨園春》這樣的節目也挽救不了的。

小香玉看到了豫劇的衰敗走向,而且豫劇的根深深紮在河南,就像京劇在河南名存實亡一樣;豫劇在北京、上海這些地方也完全沒有立足之地。

為了挽救豫劇、創新並走出一條新路子,小香玉決定去山西發展豫劇,用她自己的話說:“想闖闖”。

卻得到工作人員的回覆:“你若是想出去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之後再回來都可以,但是你去其他地方發展,我們是不會同意的。”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小香玉和丈夫王為念

小香玉見求情無果,直接將辭職信放在桌子上,和男朋友吳巨民來到山西工作,而且演藝事業絲毫不受影響,還經常受到央視的邀約。

只是慢慢地,小香玉的做法逐漸和最初的願望背道而馳。她開始奔走於各大電視臺的綜藝、小品,不再唱豫劇傳統曲目。

而且小香玉在山西辦的學校,也和當初發揚“常派豫劇”的誓言截然相反。

小香玉考慮到戲曲的沒落和孩子們的未來謀生問題,將學校辦成了綜合類型的學校,大力創新,打破奶奶的“保守”做派。

她甚至還產生過將鋼琴加入戲曲,將戲曲唱成歌的想法;她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找到一種方法,將戲曲與90年代明快的生活節奏相結合,對豫劇進行改革。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小香玉

小香玉的創新想法很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比囿於傳統的奶奶與時俱進許多。

只是她在大膽革新的同時,忘了豫劇之根本。倘若在嗩吶、二胡中加入鋼琴、搖滾元素,那還是豫劇嗎?

她這樣的想法遭到全家人的反對,常香玉勸她回到常派豫劇上來,但是小香玉依舊我行我素。

她認為奶奶當時就是在外省唱成名的,自己也一定會在全國打出一片更大的天地,而不是一輩子困在河南。

2004年,小香玉本想在山西大幹一番。可沒過多久,她就遇到了資金週轉困難的情況。

為了減少資金流失,小香玉打算及時止損,關閉學校。常香玉聽說後,拖著年邁病弱的身體,為她跑了好幾趟當地政府才解決了燃眉之急。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右一)小香玉和兒子

同年,常香玉病逝。

或許是家裡人惱怒小香玉的做法,未將常香玉的情況告知小香玉;或許是祖孫二人矛盾極大,小香玉沒有及時回來看常香玉最後一面。

在幾天後的葬禮上,小香玉被告知,常香玉女士曾寫下宣告,收回孫女的“小香玉”之名。

常香玉在宣告中稱,她給陳百玲起藝名時,就是希望她能常演《花木蘭》等三個代表劇目,將常派豫劇繼承和發展下去。

陳百玲當初信誓旦旦答應了自己,可是自從1997年以後,行事作派完全變了,再沒演出一曲傳統豫劇曲目。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和小香玉

自己也曾經和她多次談過,只是她根本聽不進去,為此失望至極。而且,她還常說:時代變了,豫劇沒有發展前途了。

常派傳人不擔當起應盡的責任,而是藉此藝名謀私利,將豫劇商業化。因此,常香玉決定收回陳百玲對“小香玉”藝名的使用權和繼承權。

由此可見,常香玉之所以收回孫女的藝名,實在是對孫女失望透頂,不希望自己辛苦得來的成就和名譽,被利用藝名圈錢的陳百玲玷汙了。

而在陳百玲看來,常香玉並不懂自己的想法,自己只是想另闢蹊徑,不願意像老一輩的人一樣墨守成規。

祖孫倆有何恩怨?豫劇大師常香玉臨終前,堅持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和小香玉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說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萬事萬物都是發展的,如果不思進取,舊事物必定會被新事物取代。

適當創新是一種新生,但是陳百玲的“創新”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捨本逐末是她將豫劇變得面目全非的主要原因。

而常香玉的抱殘守缺同樣不可取,傳統固然要傳承,只是確如小香玉所說的“時代在改變”,只有與時俱進才能“適者生存”。

而且在現代自媒體的衝擊下,如果沒有獨具一格的創新和傳承,很難挽救戲曲衰敗的趨勢。

在保持戲曲精髓的基礎上,與當下時代背景相結合,充分調動起大眾的觀看積極性,戲曲一定能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