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1月15日上午11時9分,雲南昭通市巧家縣發生3。3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這場地震的震級不高,但卻引發了一定的輿論,因為雲南最近幾年地震發生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的資料統計,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發生的3級以上地震,次數多達83次,平均一個月就要發生1~2次!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有人猜測,是不是因為雲南昭通周邊的水電站建得太多了?

截至2013年底,昭通市僅二型以上的水庫就有177座,已建成的水電站有255座。不僅如此,

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世界第三大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和世界第五大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也都分佈在昭通附近。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雲南的地震真的和興建水庫大壩有關嗎?這場地震,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地震和興建水電站有關係嗎?

昭通市近幾年來發生過最嚴重的地震,要數2014年8月3日魯甸縣內的6。5級地震,當時總共造成了四百多人死亡,兩千多人受傷。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2014年魯甸縣地震

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汪永晨就曾在微博提出質疑:昭通地震是否與興建水庫大壩有關?

這個疑問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參與討論的人群中,不乏眾多的地質學家和工程師。

他們認為水電站的興建的確和地震有關係,因為西南地表的斷裂帶本來就很多,地質比較破碎,大肆修建水利設施需要削山築壩,必要的時候還要用爆破手段挖隧道,極大影響山體和地層的穩定性。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而且,蓄水時增加的水位會給斷層施加額外壓力,水在滲透作用會緩慢進入山體的空隙,導致斷裂層變潤、變滑,更容易移動和坍塌。而且,

水庫的容積越大,蓄水的時間越長,這樣的滲透現象就越嚴重,可以達到7、8公里的深度,甚至更深。

更有研究者對西南地區的水電設施做出了“無序、無法、無控”的低評價,認為這樣完全是在用環境和生態換取資金和利益,在多個梯級水電站的修剪下,河流不再能連續流動,像一串“糖葫蘆”一樣變成多個靜止的水庫和人工湖。

但實際上,這種說法雖然有道理,但僅僅是基於理論展開的猜測,缺乏實地考察。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雲南地震頻發另有原因?

原因就是,雲南本來就是一個地震帶較密集的省份,光是規模較大的主要地震帶就有8個,規模略小的地震區則更是數不清。

也就是說,就算什麼都不做,地震也依然會發生,和修建水壩並沒有必要的關聯。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雲南地震帶分佈密集

看事情不能只看一面,還有的專家認為:

修建水庫雖然會引發小型地震,但是長遠來看這是一種“減能消災”,反而是利好的。

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一點,就要追溯到地震為何發生了。簡單來說,地殼有著不同的板塊,這些板塊無時無刻不在運動,或相互擠壓、或相互分離,最終都會在地層中產生一定的應力。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用手推牆,手會感受到一個很強的阻力,這個阻力是“想讓物體恢復原狀”的力,也就是應力。當地層中積累的應力過多,就會擠破地殼放出來,形成了地震波,引起地震。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地震成因動畫演示

好了,那麼修建水壩和“消災”有什麼關係呢?簡單來說,水庫大壩確實會誘發小型的地震,但

這些小地震不僅幾乎不會給當地帶來危害,還能夠“少量多次”地釋放應力,從而規避大地震的發生。

事實也是如此,雲南已經十幾年來沒有發生過大型地震,6級以上的也屈指可數,多數都是一些不會危害人身安全的小型地震。

遙想當年汶川大地震時,也有人指責三峽大壩是一場嚴重的“人禍”,然而最後卻被證實了二者毫無關係。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汶川地震

另外,在去年的“三峽工程、水壩建設與環境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先生還提出了一個觀點:

水庫蓄水初期,雖然會改變水土條件,使得岸坡的區域性失去穩定,但隨著時間推移,這樣的情況就會形成規律。

到那時候,水土變化就會重新找到一個平衡,達到新的穩定,地質災害的數量和規模就會遠遠小於現在。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鄭守仁先生

地震會對水電站造成影響嗎?

那麼,反過來想一想,頻發發生的地震會反過來毀掉水電站嗎?

這裡,我們就以雲南最大、中國第二的白鶴灘水電站來具體講解。白鶴灘水電站本身就建立在鮮水河-滇東地震斷裂帶上,設計為289米的高壩,遠遠看上去,就像一根“棍子”那樣高。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白鶴灘水電站

眾所周知,越高的壩越難抗震,因為高層的晃動幅度會遠比地面上的大,也更容易倒塌,屬於是一項“高危”高技術的工程。

對此,白鶴灘水電站進行了12年的設計推敲,工程師們在地基、也就是壩肩處加固了混凝土的強度,另外,採取了雙曲拱壩的結構可以讓壩的整體變得平順,使得它完美地“嵌入”狹窄河谷當中,利用外界條件封閉了地震的影響。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同等條件下,雙曲拱壩更抗震

這個過程不僅要考慮發電、防洪、航運的要求,更要進行多次實地勘測和模擬實驗,最終,白鶴灘大壩在同等級的300米高壩當中,奪下了抗震引數第一的榮耀,達到了8級的抗震烈度,哪怕是破壞性的地震到來,它也依舊可以屹立在河谷當中不動搖。

當然,雖然現在已經證明雲南的地震並非水電站引發,但我國此前並不是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我國較早期建設的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就曾在蓄水之後導致庫區周邊出現爆發式的小型地震,一個月發生地震幾十餘次,少數月份甚至超過了100次。

原因就是水電站的左岸出現了深部裂縫,導致水的滲透格外嚴重,巖體因此破裂,不僅擴大了裂縫,還引發了連續不斷的地面震動。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

因此,中國以後在進行水電建設的時候,也必定會吸取以前的教訓,在敬畏自然、保護周邊百姓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我們在看到一個觀點的時候,需要堅持獨立思考。盲目聽信、傳播謠言只會使得恐慌擴散,在有了證據之後再下定論也不遲。

昭通巧家又發地震!3.3級深度11千米,和白鶴灘水電站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