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現代社會,很多年輕人都將能養貓養狗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雖然大部分的人或許無法支撐同時養兩個小傢伙“左擁右抱”的夢想,

但新時代發達的網際網路技術也使得這些人可以“雲養貓”、“雲養狗”,也就是在線上養貓和養狗。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而在BBC出品的紀錄片《大貓》裡,“貓奴”們發現在一些美洲豹、非洲獅等等高大的身影下,

居然還“混進去”了一位比前者的體型更加小巧的黑足貓,

它們看起來與家貓長得沒有太多的不同,在一堆猛獸的介紹中如同是走了後門才被放了進去一般。

“貓奴”們深深陷進了黑足貓可愛無害的外表下,大呼“太可愛了”,甚至還有不少人說“想養”,

然而這可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養的寵物。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黑足貓

黑足貓是非洲南部才有的物種,雖然不需要喝水,但無法存活在極端乾旱或者是地形較為開闊的荒漠,

主要生長在有植被覆蓋的矮草地、較為乾旱炎熱的稀樹草原、灌木叢和草原至荒漠的過渡帶等地方。

黑足貓與我國的狸花貓在外形花紋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如果是讓不熟悉兩者特點的人來觀察黑足貓,甚至都會認為這是一隻狸花貓。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當然,黑足貓既然名字中帶著“黑足”兩個字,這也就是這種貓的特殊之處,

即它的腳乃至肉墊都是黑色的,並且肉墊上面還有黑色的長毛,遠看如同戴著一雙黑色手套一樣。

這些長毛並非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避免黑足貓行走在沙地上被燙傷

,因為它們畢竟生活在非洲南部,這裡氣候極其炎熱,沙地比熱容較小,吸收熱量的同時溫度上升快。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不同的黑足貓,它們的毛色也不一致,從淡茶金到紅棕色都有,而下巴、胸腹以及四條腿的內側是較淺的顏色,

除此之外還有深棕色的條紋或者是點紋的形狀密佈,尾巴也有著條紋環繞,尾巴尖更是黑色的。

黑足貓與狸花貓之間最大的區別,

就是黑足貓是非洲最小的貓,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小的貓——最小的貓科動物是鏽斑豹貓。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貓科動物種類

雄性黑足貓要比雌性的體型大了差不多31%左右,

大概為36釐米到52釐米,尾巴的長度相當於是體長的1/3,長度為13釐米到20釐米。

也正是因為它們的體型比較嬌小,

黑足貓的體重平均下來只有1.6公斤,

雄性平均體重為1。9公斤,雌性更加輕盈,平均體重僅僅只有1。3公斤。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這些黑足貓就像是奶貓一樣,可以被人類輕鬆地捧在手心,

如同手心裡的“優樂美”一樣。

但如果真的遇見了黑足貓,

我們千萬不要將它們看作是城市裡被人類拋棄的野貓,

以為它們只是個無人照顧的小可憐,也最好也不要輕易靠近。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黑足貓是“殺戮機器”?

黑足貓並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是一個可憐沒人愛的貓崽子,

甚至可以說是堪稱捕獵效率排在貓科第一的“殺戮機器”。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是因為黑足貓畢竟是生活在非洲南部的野生動物,

如果真的無害,那麼它們是無法成功活到被我們發現的,或許早就滅絕在了某個時刻。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黑足貓居住在非洲南部

黑足貓主要是以齧齒動物為食,

一隻成年的黑足貓一年就能吃掉大概3000只老鼠,

有時候也會獵食小一點的鳥類,還會吃昆蟲、爬行動物以及一些蛋,或者是白翅鴇及草兔。

這也是為什麼黑足貓可以不用喝水的原因,

因為這些食物就是它們的水源。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如同猛獸一樣,黑足貓也會劃分自己的領地,

一般來說一隻雄性的黑足貓領地大概為22平方千米,雌性則稍微要小一點,1歲左右的雌性通常是10平方千米大的領地範圍。

一隻成年的雄性黑足貓的領地往往會與1到4只雌性黑足貓相重疊,

但它們並不會因此而發生爭鬥。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黑足貓的胃口非常大,

每天晚上都會吃掉250克的食物,差不多抵得上它們自身體重的1/5,

這也是因為它們需要極高的能量來維持生命所需,以及補充充足的水分。

根據資料顯示,

黑足貓每30分鐘就會進行一次捕食行為,一晚甚至可以捕殺10到14只獵物,

平均50分鐘就能捕食到一隻獵物,要知道一隻普通的花豹哪怕是花上半年的時間都難以達到黑足貓一個晚上的捕食量。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其實包括黑足貓在內,不管大貓還是小貓,

它們的新陳代謝都比較快,往往都需要透過食用達到自身體重10%到20%的食物來補充消耗。

老虎等大型猛獸雖然捕食的數量少,但是獵物相比也很大,

吃完一頓體重達到自身20%的獵物,就基本上足夠維持幾天時間不用進食。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反觀黑足貓每晚雖然捕食數量多,但大多都是體型較小的動物,

加起來也才0.25公斤到0.3公斤,一共才能算得上是黑足貓體重的20%。

按照BBC給出的資料顯示,

黑足貓的單獨捕食成功率高達60%,

而體重遠遠超出黑足貓200倍的獅子,以及有著發達的視聽嗅覺和速度非常迅速的花豹,

兩者的捕食成功率也不過是20%到25%。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BBC紀錄片《大貓》給出的60%捕食成功率

黑足貓為什麼能擁有如此強大的捕食能力呢?

大概可以分成以下三個原因。

一個是快速狩獵的能力。

俗話說得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是一切“武功”的剋制之法,

只要有足夠快的速度和反應,基本上就算是贏了一半。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根據科學家們的觀察和分析,

他們發現黑足貓具有超強的夜視能力以及十分敏銳的聽覺,

而它們雖然體型和整體的重量比家貓小,

但是它的頭部確實普通家貓的2到3倍,聽覺相當於是人類的6倍。

這也表明了黑足貓具有非常可怕的反應速度,

當它們鎖定獵物的時候,就會小心謹慎地靠近獵物,再快速猛撲,咬住獵物咽喉,這個速度是非常迅猛的,

就連科學家們的紅外相機都很難捕捉到完整的捕殺過程。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其次是黑足貓十分擅長埋伏,

可以說是動物界中數一數二的“追蹤高手”,若是將它們培養成為“特工”,必然神出鬼沒,神佛難擋。

這其實也是因為黑足貓本身的體型就比較小,無法靠蠻力跟獵物比拼力氣,

在貓科動物中的武力值也只能算是吊車尾級別,如同“渣渣”的程度。因此,

它們往往是會在領土附近以極慢的速度和非常謹慎的行動靠近獵物,

靜待時機,隨後一擊斃命。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最後則是黑足貓非常驚人的耐性

它們甚至可以在一個地方靜止不動地等待2個小時,

只為了蹲守到獵物,就是像“守株待兔”的成語故事中,那個為了等待第二隻犯蠢撞樹暈倒的兔子,而等了很長時間的人。

但是黑足貓的“守株待兔”並非是貶義的,

而是為了表示它超高的忍耐性。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黑足貓的危險性

在波札那的民眾表示,自己曾經看見過黑足貓獵殺了一隻成年長頸鹿。

這在大部分人們眼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也一度認為是當地人在“吹牛”,是誇大事實。

要知道黑足貓才多大,我們兩隻手就能將它捧起來,

而一隻成年長頸鹿站立時從頭到腳能6到8米長,就連剛出生的小長頸鹿都能有1.5米高。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如此巨大的體型對比下,黑足貓要如何咬死一隻成年長頸鹿呢?雖然直到現在依然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黑足貓真的能夠獵殺死一隻長頸鹿,

但是科學家們透過無限遙感探測器觀察到,黑足貓有著極強的跳躍能力。

黑足貓用力一躍,通常情況下可以達到1.4米的高度,甚至還曾跳躍超過2米的距離,

捕獵期間幾乎每塊肌肉都做好了最佳的準備,可謂是盡顯貓科動物的兇悍本性。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憑藉著超群的跳躍能力,

黑足貓能夠捕捉到遠比自己還要大的鳥類,甚至還曾經“偷襲”過大型動物,

比如黑背豺、跳羚羊,甚至是比起黑足貓來說體型非常巨大的鴕鳥等。

也因此,或許當地人所說黑足貓捕殺長頸鹿的說法並非只是謠言,

只是目前尚且沒有實際證據罷了。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可想而知,黑足貓並非它的外表所展現的那樣無害可憐,

它們的危險性是比較大的,極強的跳躍能力和迅速的鎖喉能力也能夠將體型超過黑足貓的動物“反殺”。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全世界禁止飼養黑足貓的原因。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而如今,隨著人類的各種活動,

黑足貓的生存狀況已經十分不妙,數量正在直線減少。

除了人類的活動影響了黑足貓的棲居地,

一些人為了獵殺獰貓獲得皮毛,常常會用黑足貓作為獰貓的誘餌,

成為人類利慾下的犧牲品。

世界第二小的貓,貓科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殺戮器”,被全世界禁養

同時,黑足貓本身還會被豺、蛇等食肉動物捕殺,再加上它與家貓的雜交,

黑足貓本身的血統遭到了淡化,更是逐漸減少了黑足貓遺傳的多樣性。

現在的黑足貓已經成為了易危動物,

如果人類還不進行補救,或許這種靈活可愛的黑足貓就將慢慢消失在世界,

我們只能透過紀錄片來回憶它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