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論文查重,畢業生的“心病”?

當下正值畢業季,不少畢業生正忙著進行論文答辯。在不少高校裡,論文重複率的高低是決定畢業生能否順利參加答辯的前提。重複率超過了一定標準,往往意味著畢業生需要修改論文或延期答辯,甚至還影響到學位的獲得。

而學校往往利用第三方資料庫平臺對畢業生論文進行重複率的抽檢工作,不少畢業生會提前選擇自行查重,以便能夠符合學校要求。據媒體報道,個人查重少則100多元,多則上千元,商家坐地起價的行為並不少見。“查重”,一個讓不少畢業生都頭疼的話題,每到畢業季總能再次引發關注。

論文查重,實際上是利用論文資料庫提供的一種增值服務。此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與知網的糾紛,以及中科院停用知網資料庫的新聞引發了不少關注。在此期間,人們對於知識資料庫如何合理利用、資料庫平臺如何實現學術共享進行了一定的討論。

當下,論文查重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也說明了在這個問題上,依然需要對學術知識平臺的服務進行更深層次的規範化管理,需要把這個問題放在更高的層次上去解決。

學術資料庫為人們提供了一套論文查重的解決方案,這本身有助於維護學術研究的嚴謹,也有助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可以說,日常商業化功能的發揮,保證了平臺的順利運營,但商業化與公共屬性兩者如何達到一個平衡,這是需要一個更加完善的方案。在人們對這個話題熱度不減的當下,相關平臺更應當明確好自身的責任,做好積極的迴應。

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除了個人查重成本的高企外,論文查重引發關注的另一方面是,重複率的量化標準依然有可以商榷的空間。在大學的專業設定裡,不同學科的論文產出有著差異化的一面。

理工科強調實驗資料,社會科學強調田野調查,文史專業則強調引經據典。特別是在傳統文獻研究方面,對一部古籍進行校對、闡釋時,就需要大量引用原始文獻。對學術的嚴謹是應有的態度,但在呈現在論文的寫作方面是有差異的。

因此,統一的量化重複率標準,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出判定,但也應當有改善與細化的地方。對於學術論文而言,它考察的是學生一種提出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如何,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參考答案。這就需要我們在量化標準的基礎上,提出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少則一百,多則上千,個人論文查重費用高成了不少畢業生的一塊“心病”。查重成了一種新的壓力,這樣的問題也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現有的論文查重環節中,如何更好地引入市場機制,讓價格透明化,並且能夠結合畢業生情況,讓論文查重不再成為一種金錢上的負擔,讓查重回歸本來的意義,這也需要多方面的合力。

(光明日報微信公號,作者王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