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毅擊斃徐奎,一槍結束《走火》,劇中案例引人深思

於毅領銜主演的都市刑偵劇《走火》於昨日完美收官,最後的結局是趙鵬程一槍擊斃追捕了七年的毒販徐奎,這也為貫穿全劇的主線畫上圓滿的句號。平海所的青年組也在不斷與犯罪鬥爭的過程中得到了鍛鍊,真正的成長起來,能夠獨當一面。對於電視劇來說,它結束了,對於警察來說,犯罪不止、戰鬥不息永遠都沒有結束,對於觀眾來說,電視劇結束了,對劇中案件的思考卻開始了。

於毅擊斃徐奎,一槍結束《走火》,劇中案例引人深思

優秀的青年組

《走火》的整個劇情都是圍繞趙鵬程追捕徐奎這條主線在向前發展直至結束,並且在中間穿插了一些其餘的案件,這些案件即體現出青年組這支隊伍的不斷成長,又使整部劇集更加的豐盈。不過,這些只是在表面能看到的東西,導演安排這些案件的插入是有一定深意的,是需要觀眾去思考才會有所得。劇中的幾個案例都涉及到了情與法的衝突問題,像列車黃金劫案中的強子對母親的孝就是情的一種體現,但當他觸犯法律的時候,任何理由都不能為其脫罪。在這個案例中也涉及到了律師職業與警察職業看待犯罪的不同視角,那段趙鵬程和王律師在飯桌上的對話很值得我們深思。趙鵬程的堅持是正確的,也是每個警察該堅持的職業底線,那就是無論你是什麼原因,只要你犯罪了,我就逮捕你。

於毅擊斃徐奎,一槍結束《走火》,劇中案例引人深思

飯桌上的經典對白

《走火》中有很多案例都是在折射社會現實,比如拐賣兒童案、販嬰案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該案反映的是當下存在的、很有代表性的社會問題,在金錢與利益的驅動下,犯罪分子泯滅人性的拐賣嬰幼兒甚至將其發展成產業鏈。這個案例即揭露了社會的黑暗面,融入對現實的批判, 同時也凸顯了該部作品所承載的社會責任感,是一部將教育、感化和打擊融為一體的官方宣傳片。同時,在販嬰案中阿萊這個角色也是一個典型的社會存在,人販子固然可恨但採取以暴制暴的手段是不可取的,要透過正當的司法途徑進行解決。對於阿萊,在情理上我們是支援與同情,但在法理上這就是犯罪,劇中趙鵬程就是如此詮釋的。

於毅擊斃徐奎,一槍結束《走火》,劇中案例引人深思

於毅擊斃徐奎,一槍結束《走火》,劇中案例引人深思

情與法的艱難選擇

劇中反映社會問題的另一個代表性案例就是“曲美娟家暴案”,曲美娟由於長期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而不反抗、不尋求自救,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走向犯罪深淵。《走火》藉由該案,直擊“家暴”這一社會痛點,為弱勢群體發聲,同時也提醒家暴受害人“不能蔑視法律、蔑視生命”,對家暴從兩方相對角度的困境式思考,觸動著觀眾的內心。當然,該劇也是在呼籲社會組織和個人能夠對家暴受害人伸出援助之手,不要讓曲美娟這樣的悲劇在社會上不斷重演。家暴已經不是單純的家庭內部問題,它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是需要所有的社會的成員去抵制它的存在,今天如果你伸出援助之手,明天可能就少一出悲劇的上演。

於毅擊斃徐奎,一槍結束《走火》,劇中案例引人深思

無奈的反抗

於毅擊斃徐奎,一槍結束《走火》,劇中案例引人深思

軟弱的代價

《走火》的收官只是劇集上的結束,它所宣傳的普法教育、它所傳遞出的人文關懷和它所彰顯的社會責任是不會就此結束的,它們只會存在更久遠,一直存在到沒有犯罪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