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完了,我到底收穫了哪些?

《城南舊事》讀完了,我到底收穫了哪些?

作者:徐雁冰

1

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我把《城南舊事》看完了,我看書一直都很慢,或許別人用一兩天的時間就能看完。這也只是每個人的習慣而已,我們最終的結果,就是要吸收一些書中好的東西。

但是,如果真要問我看過這本書收穫了些什麼,我還真的說不太好。就像今天我小嬸跟我說,她看完一本書,書看完了,什麼都沒記得。其實,看書這個事情,在看的當時,我們最多的體會就是沒有任何的感受,只是因為那些事情我們並沒有相似的經歷罷了。以前我就聽人說過,看過書後沒有任何體會是很正常的表現,或許在將來的生活中,一件小事就會讓你聯想到書中的東西。

2

我有個小嗜好,那就是看書的時候喜歡聯想書中的場景,就像我在拍攝一場電影一樣,鏡頭隨著書中的描寫而移動。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對於書本能夠理解的更透徹,但也有一個壞處,那便是費時間。相比於深入瞭解一本書,費時間的存在毫無意義。

《城南舊事》一書,說的大多都是作者小時候所經歷的一些事情,所聞所見所感。我看著這本書,第一個感受就是,作者能夠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事情,真是一種幸運。

不滿你們說,我的記性很差,十歲之前的事,我能夠想起來的,已經是很少了,特別是五歲之前也就是上學之前的事情,好像只是一場夢,夢醒了,就什麼都不記得了。我在想,我那些年一定過得很幸福吧,我聽說如果是好夢,夢醒後都不會記得,而噩夢卻記憶猶新。

3

小孩子的世界,是最純潔的一片土地。在《城南舊事》裡,孩童時期的作者遇到這樣兩個人物,一個是小偷,一個是瘋子,這些都是大人口中的稱謂。但在小孩子的眼裡,這些稱謂更像是大人們強加給他們的。

文中的小偷偷東西,也是為了弟弟的學業,作者也不知道他是做什麼的,也不願知道,或許就算知道,也不會太理解吧。但是作者知道,他有個弟弟,在上學,弟弟的一切經濟來源都來自他這個哥哥。

再說那個瘋子,作者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就想要和她說說話,只是作者的奶媽說她是個瘋子,生拉硬拽不讓作者靠近。後來能夠坐著一起聊天,也都是作者偷偷跑來與她相見。在作者眼裡,作者把她當作朋友,或者說是一個大姐姐來看待,而不是人們口中的所謂“瘋子”。

4

說到這,讓我想到了我們村的一個人,她家離我家不遠,人們都喊她“傻美英”。如果論輩分,我應該喊她大娘的。人們都說她傻,我卻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她知道誰對她好。我媽媽總會送給她一些衣物或者吃的東西,她都能夠記得,因為每次看到我媽,她所展現的笑與給別人的笑是不同的,這種笑更帶有一絲絲的感動。

是的,我們所謂的傻子或許只會笑,但這也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那種生活嗎?簡單,快樂,沒有心機。這個社會充滿心機。

我們人類真的很可笑,說別人傻子,卻又在追求傻子的境界。而且,我覺得,大人們真是罪魁禍首,因為傻子瘋子都是大人們喊出來了,而小孩子因為接收了這樣的教育也開始嬉笑的對著那些傻子和瘋子開玩笑,甚至是打罵。

5

兒童和少年的責任心,遠比我們大人要強多了。《城南舊事》裡有這樣一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林海音的父親去世時,她剛上初中,13歲左右的年齡。她有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作為大姐的她,也責無旁貸的擔起了責任,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還有承擔很多責任,幫助媽媽做一些事情。

我有三個舅舅,我媽是他們的姐,我媽曾跟我說過,她的學歷只有小學畢業,其實我的媽媽原本可以接受更高的教育,只是因為要幫助我的姥姥照顧我那三個舅舅,或許也是因為當時家裡比較窮吧,窮人在那個時候很難上起學的。

我們可以看到,人在小的時候,總會有很多的責任心,其實我們可以想想自己。小的時候,自己的衣服會自己去洗,家裡的農活也會幫忙去做,但是長大之後,發現我們懶了,我們號稱來到大城市賺錢,可是不願早起,工作不上心,賺了點錢大手大腳,沒了錢就向家裡要。相比之下,我們比少年時期的自己差的太多了。說到這,我自己都覺得很羞愧。

收穫不多,就記錄到這。昨天我聽到這樣一句話:讀書感受不一定要長篇大論,有時可能只有一句話,但即便只有一句也要記下來,因為在以後需要的時候,你會知道它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