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體驗華為P50 Pro,“AI異構通訊”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雲鵬

編輯 | 漠影

地鐵裡訊號差、地下車庫網速慢、離開WiFi手機無法流暢切換到流量?

在平時用手機的時候,大家或多或少都會被令人頭疼的上網體驗所困擾。

每代通訊技術的迭代,往往提升了網路峰值速度並降低了網路延時,但在很多場景中,我們的核心使用痛點依然沒有被很好地解決。

華為P50系列的釋出,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尤其是華為消費業務CEO餘承東在釋出會上提到的“AI異構通訊”技術讓我眼前一亮。

深度體驗華為P50 Pro,“AI異構通訊”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這次華為能否在通訊能力上帶來更多驚喜,令人期待。

智東西也在第一時間透過華為P50 Pro深度體驗了其在不同場景下的通訊能力,可以說,做好手機通訊體驗,還真不是家家都能搞定的。

一、從WiFi流暢切換到流量,這事很難嗎?

幾乎在所有手機廠商的釋出會上,大家都提到了“多網協同”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4G、5G和WiFi之間的協同切換。

雖然廠商們都在宣稱自己可以在多網協同下達到怎樣出色的峰值下載速率,但實際上,不同網路之間的切換才是影響體驗最明顯的。

畢竟,不論100Mbps還是300Mbps的網速,都可以滿足我流暢觀看高畫質影片,但網路切換不靈,就會導致你手機雖然顯示連線了網路,但介面上卻一直在“載入轉圈”,這樣的經歷想必大部分人都碰到過。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目前大部分手機在蜂窩網路(流量上網)和WiFi之間的仍然無法實現自動流暢切換。

比如在我平時使用時,經常碰到的一個場景就是從辦公時外出就餐,此時WiFi就需要在訊號不佳時自動切換到流量上網。

但我平時使用的手機經常無法完成自動切換。此時如果我恰好在看影片,就會出現卡頓和載入,非常影響體驗。

實際上,雖然狀態列顯示我還連線著WiFi,但其實當我走到樓道里時,WiFi的訊號已經很弱了。

所以每次當我從辦公室走出後,如果手頭正在使用特別需要穩定網路連線的APP,可能就需要手動關閉WiFi,手機才會更快地換到流量。

但是在華為P50 Pro的使用過程中,我的確感受到了比較明顯的不同,走出辦公室後,手機從WiFi切換到流量上網的速度明顯變快了。

深度體驗華為P50 Pro,“AI異構通訊”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觀看影片時,從WiFi切換到流量非常平滑,影片無卡頓(左上角圖示能看到WiFi和流量之間的切換)

並且外出回來的時候,手機也可以更快連線到室內的WiFi網路。

深度體驗華為P50 Pro,“AI異構通訊”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觀看影片時,從流量切換到室內WiFi也沒有任何停頓,比較流暢(左上角圖示能看到流量和WiFi之間的切換)

在晚上下班打車時,這一感受更加明顯。我之前打車的時候,經常碰到下樓後,由於WiFi微弱的訊號沒有及時切換到蜂窩,手機介面上載入不出打車定位的畫面,耽誤不少時間。

我使用華為P50 Pro進行了幾次打車體驗,可以透過細緻觀察發現,訊號切換的確會更快,定位的改變會相對更加及時,運動軌跡也更流暢,這樣我也更能提前對車輛到來的時間做出預判。

不得不說,這種實現不同網路間靈活切換的能力,對於經常出入有WiFi場所的職場人士、學生黨都非常有價值,體驗有不小的提升。

二、為了不讓訊號“走丟”,華為給訊號建了一張地圖

除了WiFi和流量上網之間的流暢切換,訊號的穩定性也是影響體驗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們都知道,身處於城市之中,訊號強度無時無刻不在改變,尤其是出門在外時,在出行的路途中,我們經常會遊走在不同的訊號強弱區間。

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天你從家出發,到地庫開車,再到公司,車庫一定是訊號較弱的區間,而家和公司則有良好的訊號。

當我們從強訊號區域走到弱訊號區域時,手機播放影片或者載入網頁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卡頓。

為了解決這類問題,華為這次為使用者建立了訊號地圖,透過AI進行訊號預測,並進行針對性的訊號排程。

深度體驗華為P50 Pro,“AI異構通訊”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也就是系統將提前知道你這一路上哪裡訊號好,哪裡訊號差。

比如在我開車時,進入弱訊號區域前,AI會提前進行訊號預測,並提前進行下載快取,保證觀看內容的流暢和穩定。

再比如當我乘坐地鐵上班時,AI就可以提前預測地鐵的弱訊號區域,提前快取內容,保證我在地鐵裡使用手機的流暢度。

當然在電梯、地庫等場景中,AI訊號地圖功能也能夠發揮它的作用,提升我的實際通訊體驗。

三、手機省不省電,通訊功耗這“大頭”不容忽視

在通訊穩定性、不同網路切換靈活性之外,通訊功耗也成為了當下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眾所周知,手機的通訊模組其實是耗電大戶,因此能否在通訊上進行最佳化實現功耗的節省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透過華為給出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我們日常使用的各類應用的典型峰值速率其實都不高,4G網路已經完全足夠應對。

華為透過對通訊功耗的最佳化管理,相比蘋果iPhone 12 Pro,其日常應用的平均通訊功耗下降了21。5%。

深度體驗華為P50 Pro,“AI異構通訊”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影片APP這類應用的網路的峰值速率較高,而購物和導航類應用的峰值網路傳輸速率會更低。

深度體驗華為P50 Pro,“AI異構通訊”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觀看影片時的常見網路傳輸速率能達到5MB/s(圖片左上角顯示)

深度體驗華為P50 Pro,“AI異構通訊”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使用地圖APP進行導航時的常見網路傳輸速率為幾十KB/s(圖片左上角顯示)

可以看到,不同應用對網路需求不同,所以對各類應用進行針對性的網路最佳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每天的通勤路上,我通常會進行半個小時左右的資訊流應用瀏覽和一個小時左右的影片觀看。

我也進行了記錄,在使用華為P50 Pro時,早晨滿電出發,到達公司後剩餘電量還有78%,耗電量為22%左右。

而另一邊,我平時使用的手機,在使用同樣APP進行同樣時常的操作後,剩餘電量一般不到70%,而且該手機電池容量還為5000mAh,要大於華為P50 Pro的4500mAh。

可見在提供幾乎相同體驗的同時,華為P50 Pro的確可以提供更低的功耗,從而省電。

結語:追求速度之外,通訊體驗成華為制勝一招

從華為P50 Pro的深度體驗來看,在遊玩網路手遊、觀看線上影片、瀏覽資訊APP等場景中,華為的最佳化重點在於網路切換靈活、網路連線穩定和低功耗通訊三個核心方面。

雖然在峰值下載速度上稍遜一籌,但是在目前絕大多數應用場景中,華為都把體驗做在了前面。

看來在速度之外,手機通訊體驗的確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打磨。而通訊技術,始終會是華為的看家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