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對老師一定要有恭敬之心

定期推送

傳統文化

精彩善文

等諸多優質內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臺!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我們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對老師一定要有恭敬之心

我們做人,對父母對老師一定要有恭敬之心,對父母的恭敬心,我們前面在講孝道的時候,講了很多,

對父母的孝最重要的是敬,

否則對父母的奉養,和養狗和馬沒有區別。你看現在人養狗養馬,我們奉養父母,如果只是給父母飲食的供養,不懂得敬重,那和養畜生有什麼區別?所以對父母,要有恭敬之心,你到學校對老師自然會有恭敬之心,一個人對老師不恭敬,那他學問不可能有成就。

在《太上感應篇》裡面,其中有一句,叫作“慢其先生,叛其所事。”“先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老師。

我們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如果對老師不恭敬,那你在人生當中不會有成就。

古人講尊師重道,對老師恭敬,你對學問之道,才會恭敬,你才會真正的有好學之心。不是說老師需要你的恭敬,你有這個恭敬心,老師才能教,否則老師教你你學不進去,學不進去,老師教你也是白教,所以歷代這些聖賢人都懂得尊敬老師。

孔老夫子是聖人,但是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裡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 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闡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讚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遊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上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弓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這是講到孔老夫子是聖人,但是還要向人學習,還同樣尊師重道。

我們再講一個“曾子避席”的故事,“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怨恨,你知道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敏,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避席”是一種非常恭敬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真正對老師有這種尊重恭敬之心,老師才會傳學問給你。

我們再講一個“張良拜師”的故事。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閒遊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 “孺子可教矣!五天後黎明時分在這裡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五天後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待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五天再早些來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五天後,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有點急了,又過了五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老翁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 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十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十三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然而去。天一亮,張良開啟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階參謀。

從曾子、張良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就是

一個人,一定要有十足的誠敬心,才能夠學有所成。

我們再講一個林紓敬師的故事。

閩縣(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紓( 字琴南,當時是孝廉,明清時對舉人的稱呼)六七歲的時候,跟隨老師讀書。老師非常貧困,做飯沒有米。林紓知道後,急忙回家,用襪子裝米,裝滿了,揹著送給老師。老師生氣了,說這是他偷來的,推辭不接受。林紓回來後告訴了母親,母親笑著說:“你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這樣的方式(襪子裝米)難道是學生贈送老師禮物的禮節嗎?”隨即讓人準備,林紓攜帶著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師於是接受了。

這是講了幾個古人尊敬老師的故事。你真正對老師恭敬,老師就不會嫌棄你,真正有恭敬心,老師會真誠教你,沒有不要學生的老師,只有不要老師的學生。任何一個真正有道德學問的老師,他都希望把學問傳下去。最重要的是能有一個繼承這種學問的人,繼承這種學問最根本的條件,就是要對老師真誠恭敬,你有真誠恭敬之心,你才能繼承老師的學問,才能真正把這個學問發揚光大。

選自肖衛老師《為你自己讀書Ⅱ》(點選檢視詳情)

- END -

文章

版權屬於作者,文中觀點不代

表釋出方,僅供參考。

我們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對老師一定要有恭敬之心

我們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對老師一定要有恭敬之心

#FormatImgID_4#

學習中華文化,經營幸福人生!

點選“

在看”

我們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對老師一定要有恭敬之心

日行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