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北京總共有十四位皇帝,為何景泰帝朱祁鈺沒有葬入十三陵?

前言: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正如景區名字所示,十三陵裡一共埋葬著十三位明朝皇帝,分別是:

成祖朱棣長陵、仁宗朱高熾獻陵、宣宗朱瞻

基景陵

英宗朱祁鎮裕陵、憲

宗朱見深

茂陵、孝宗朱祐

泰陵、武宗朱厚照康陵、

宗朱厚

永陵、穆宗朱載坖昭陵、神宗朱翊鈞定陵、光宗朱常洛慶陵、

宗朱由校德陵,以及末代皇帝崇禎

朱由檢思陵。

實際上在定都北京期間,明朝前後一共出現了14位皇帝。其中主持領導了“北京保衛戰”,打退了瓦剌人的進攻,保衛了大明社稷宗廟的代宗朱祁鈺,為何卻沒有葬入天壽山?

說起來朱祁鈺真算得上是明朝最為悲情的皇帝,他挽救了搖搖欲墜的大明朝,自己卻不能受到上天的眷顧。唯一的兒子不幸早夭,自己也在病重期間被哥哥朱祁鎮透過政變的方式趕下皇位。而在一片悲悽中過世之後,不但被賜以惡諡,更是僅以親王禮安葬。

明朝在北京總共有十四位皇帝,為何景泰帝朱祁鈺沒有葬入十三陵?

明英宗劇照

從天而降的皇帝寶座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六日,正在北京“居守”的郕王朱祁鈺接到了一個讓他目瞪口呆的訊息:自己的大哥、當今天子朱祁鎮率領的大軍,在距離京城並不遙遠的土木堡被瓦剌人給包了餃子。據逃回來的殘兵敗將傳出的訊息,扈從的文武百官,包括靖難元勳英國公張輔在內都已全部殉國。至於皇帝本人,據說已經落入了瓦剌人的手中。

當時京城內

馬疲卒不滿十萬”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南遷”至留都南京的呼聲甚囂塵上。此時兵部侍郎于謙站出來堅定地表示:

“欲遷者可斬!”

,明廷這才統一了思想,決心堅守京城,號召天下兵馬勤王。皇帝不在京城,按理說負責“居守”的郕王朱祁鈺就是一把手。但是根據朱祁鎮離京之前定下的規矩,郕王只是頂個空名而已,一點實際權力也沒有。

在京在外凡有緊關重事,差人

齎本赴行

在奏請。其餘常事奏本,該科編收。候車駕回日,

通類奏請

發落。—《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

這一套平時還行,非常時期自然會有問題。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孫氏命郕王

“暫總百官理事”

,變相地賦予了他監國的權力。從孫太后的本心來說,自然是希望親兒子朱祁鎮能重新回來做皇帝。如果這個願意達不成,那麼退一步,皇位也必須由自己的親孫子來繼承。至於朱祁鈺,那可是自己情敵吳賢妃的兒子,必須絕了他對大統的覬覦之心。八月二十二日,孫太后下詔冊立朱祁鎮庶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由郕王輔政。此時的朱見深不過三歲,立他做太子就是為了保證帝系不發生轉移。

明朝在北京總共有十四位皇帝,為何景泰帝朱祁鈺沒有葬入十三陵?

郕王朱祁鈺劇照

然而英宗成年之後為了打壓相權,重用太監王振平衡朝堂,早已引起了文官集團的不滿。趁著這次皇帝蒙塵,王太監生死不明(當時還有傳言王振逃去了瓦剌),如此大好的反攻倒算機會怎可放過?八月二十三日,朱祁鈺親臨午門左門聽政,一場駭人聽聞的腥風血雨正在等待著他。

以都察院右都御史陳鎰為首,文官們要求將王振滅族。然而對於郕王來說,眼下形勢未明,皇兄和王振能否王者歸來,誰心裡也沒底。若是處理了王家,那就徹底站到了皇兄的對立面,日後一點轉圜餘地都不會有。因此朱祁鈺以

“朝廷自有處置”

為藉口打算退朝,並且讓錦衣衛指揮使馬順

“唱逐百官”

。俗話說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文官們如何能放過這個徹底扳倒皇帝和王太監的機會?大傢伙一擁而上,直接將馬順當場打死,最終逼迫郕王同意將王振的侄子王山即刻凌遲處死。不審而誅,連基本的程序正義都顧不得了,文官們爭權奪利的嘴臉實在是可怕。如果後世史官秉筆直書的話,這就是一場逼宮。

王起,

入令太監

金英問所欲言。鹹曰:“內官毛貴、王長隨亦振黨,請寘諸法。”遂於門隙中出二人,又捶死之。

尋執王

山至,眾相戒勿捶死,使伏法。遂縳

山赴都市

凌遲處死。

—《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八月二十八日,鎮守大同的廣寧伯劉安匆匆趕回京師,帶回來朱祁鎮的口諭,意思是瓦剌太師也先表態願意送他回京。八月二十九日,驚慌失措的文武百官再度向孫太后逼宮,要求立郕王為帝。面對如此局面,孫太后只能同意。但是朱祁鈺很清楚,這是百官把他架在火上烤,他可不願意現在這個時候去做大明皇帝。但是當兵部尚書于謙也出來表態之後(對你沒看錯,于謙已經從侍郎升任尚書),朱祁鈺無可奈何,只能同意。九月初六日,郕王即皇帝位,尊瓦剌留學生朱祁鎮為太上皇帝。

王厲聲曰:

皇太子在,卿等敢亂法邪?

群臣

不敢言,已而復請曰:

皇太后有命,殿下豈可固違?

兵部尚書于謙揚言曰:

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願殿下弘濟艱難,以安宗社,以

人心。

言益懇切

王始受命

—《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明朝在北京總共有十四位皇帝,為何景泰帝朱祁鈺沒有葬入十三陵?

孫太后劇照

朱祁鈺登基之後任用於謙、石亨等人整頓軍務,明軍在十月的北京保衛戰中大獲全勝,一舉打消了瓦剌人企圖攻佔大明京師的念頭。此戰過後,新皇帝的威望達到頂點。當年年底,朱祁鈺將嫡母孫太后升級為上聖皇太后,尊自己生母吳氏為皇太后,又正式冊封郕王妃汪氏為皇后(對你沒看錯,之前的幾個月汪氏一直都還是王妃),隨即改明年年號為景泰。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已經失去利用價值的太上皇帝朱祁鎮被放回京師,隨即住進了紫禁城外的南宮,開始了其長達七年的軟禁生涯。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朱祁鈺更是成功地把皇太子由侄子朱見深,換成了自己的親兒子朱見濟。種種跡象表明,景泰帝已經掌控了朝局,那他最後為何結局如此淒涼呢?

突然失去的皇帝寶座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因病連續三天沒有上朝的景泰帝,突然聽到從皇宮奉天殿方向傳來了召集百官上朝的鐘聲。朱祁鈺非常震驚,向身邊太監問出了他心中一直以來的擔心:“是于謙造反了嗎?”得知是大哥朱祁鎮從南宮發動政變之後,景泰帝反而卸下了所有的防備,說了一句“哥哥做好”,就此默認了太上皇帝復辟這個事實。

鼓鐘鳴,群臣百官入賀。景皇帝聞鐘鼓聲,問左右雲:“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復辟錄》

此時的景泰帝,說實話已經有了萬念俱灰的感覺。太上皇帝復辟,對他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因為他的獨生子、皇太子朱見濟已經在三年前去世。他本人努力了多年,卻再也生不出一個兒子。一個無嗣的皇帝,又如何守得住他的江山呢?

明朝在北京總共有十四位皇帝,為何景泰帝朱祁鈺沒有葬入十三陵?

朱祁鎮、朱祁鈺兄弟劇照

第二次登基的英宗朱祁鎮,政治智慧比之前成熟了許多。他沒有第一時間廢去弟弟的皇帝尊號,而是把他繼續安排在皇宮西內中休養,同時著手剪除其在朝中的勢力。隨著于謙、王文等被殺,陳循、江淵、俞士悅、項文曜等被流放充軍,支援朱祁鎮的勢力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權。二月初一日,上聖皇太后孫氏出面,廢朱祁鈺仍為郕王,大明結束了為期近半個月的二帝並尊的局面。

天道福善而禍淫,吾

當體天以

行罰。人心好善而惡

,吾當順人以正名。雖母子之至情,於大義而難

。其廢景泰

子祁鈺仍為郕王,如漢昌邑王故事。已令

群臣送歸西

內,

俾知安

養。於戲!天下乃祖宗之所開創,

天位乃列

聖之所相傳。

天位既

復,人心乃安。佈告天下,鹹使聞知。—《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七十五》

二月初六日,朱祁鈺生母皇太后吳氏復號宣廟賢妃。懷獻太子朱見濟降封為懷獻世子,其生母肅孝皇后杭氏的封號則被革去。當年因為反對改易太子而被廢黜的皇后汪氏,被複封為郕王妃。二月十九日,朱祁鈺在西內悲涼去世,也有野史認為他是被英宗派人勒死。

在南宮之中的七年時間,讓朱祁鎮對朱祁鈺這個弟弟的仇恨值達到了頂點。即使他死了,也不能得到原諒。最終英宗下旨以親王禮將其安葬於北京西山,還賜了一個“戾”的惡諡,稱其為郕戾王。

明朝在北京總共有十四位皇帝,為何景泰帝朱祁鈺沒有葬入十三陵?

壽陵舊址

其實當初肅孝皇后去世之時,朱祁鈺曾經在天壽山為皇后,也是為自己修建了一座陵寢,名為壽陵。這座陵寢由工部右侍郎趙榮負責督工營建,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二月開工,五月落成,六月入葬肅孝皇后。現在問題來了,連正主都沒能入住,天壽山的這座壽陵該怎麼處理呢?身為皇帝,讓朱祁鎮親口說出把壽陵毀掉這樣的話,實在是太跌份。天順元年(即景泰八年)四月,英宗的親叔父襄王朱瞻墡奉旨入京見駕,朱祁鎮算是找到背鍋俠了。

襄王素來被稱為“賢王”,此前多次和皇位產生聯絡。當初于謙,使用的罪名就是他們企圖迎立襄王。因此朱瞻墡這次來北京,必然是要做一些讓侄子滿意的事情。當襄王在謁祭宣宗景陵之後,給大侄子遞了一個枕頭。他表示自己從天壽山回來,發現景陵明樓尚未修建,而壽陵的明樓規制竟然與長陵、獻陵相等,實在是僭越之至。陛下可以忍,臣不能忍,請陛下務必將其毀去。

其郕王

鈺承皇上寄託之權,而乃乘危篡位。改易儲君,

背恩亂倫

。荒淫無度,幾危社稷,豈特昌邑之比乎?幸遇皇上豁達大度,寬仁厚德。友愛之篤,待之如初。又存其所葬杭氏僣擬之跡而不廢。

雖聖德

之可容,

奈禮律

之難恕。伏望

夷其墳垣

,毀其樓寢。則禮法昭明,天下幸甚。—《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七十八》

這當然是叔侄二人自導自演的一場好戲,朱祁鎮立刻讓壽陵的修建者趙榮再去親手將自己的作品毀掉。至於已經葬入壽陵的杭皇后梓宮及屍骨如何處置,史書未載,至少肯定不會運到西山與朱祁鈺合葬。而遭損毀之後的壽陵就此荒蕪,此後一直被稱為

“景泰窪”

,到明朝末年被用作了光宗慶陵的用地。

結語:

由於生前只是郕王,景泰帝朱祁鈺死後自然是沒有資格葬入天壽山帝陵。雖然朱見深在做了皇帝之後以德報怨,恢復了叔父的皇帝身份,還給他上了一個諡號:恭仁康定景皇帝。但由於沒有廟號,依然算不得一個正經的皇帝。

明朝在北京總共有十四位皇帝,為何景泰帝朱祁鈺沒有葬入十三陵?

景泰陵

恢復帝號之後,朱祁鈺在西山的墓園得到了一定的擴建修繕,被稱為景泰陵。但陵宮建築仍按王陵的級別覆以綠瓦,實際上仍是王陵。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明世宗朱厚熜陪著生母蔣太后一起拜祭了景泰陵之後,認為其規制不符合帝陵標準,下旨予以重新修改。所有綠瓦全部改成黃瓦,原本位置不對的碑亭也進行了重建,這樣一來朱祁鈺的陵寢終於看上去勉強像一座帝陵。

甲子,

建恭仁康定景

皇帝陵寢碑亭。—《明世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三》

崇禎帝殉國之後,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此時的局勢危如累卵,比起兩百年前的北京保衛戰更為嚴峻。為了凝聚江南軍民抵抗義軍計程車氣,弘光帝下旨追尊朱祁鈺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當然這位代宗皇帝的神主牌位有沒有被放進南京太廟,由於史料缺乏,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