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今天繼續閱讀《活在當下》第三篇《人際交往》

在現代人際交往中,有兩種關係一直備受關注。一種是婆媳關係,一種是親子關係。作者是美國人,所以對於親子關係看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徹。作者的觀點非常鮮明,父母需要孩子一起成長,才會獲得真實的剎那,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首先,照顧好自己

親子關係中,大部分人都有一個誤區,為了孩子,我什麼都捨得;為了孩子,我自己可以委曲求全;為了孩子,我願意無條件付出。總之,一句話,我的全部都是孩子的,我活著的全部意義,就是孩子,完全沒有了自我。

從最開始的《小別離》到《小幸福》,到現在的《陪孩子長大》,不管你是高階白領,還是超市小店員,不管你是高學歷,還是低學歷,只要涉及的孩子,所有的原則統統都可以放下。為了孩子,心甘情願上當;為了孩子,可以委曲求全;為了孩子,可以放棄自己的理想。

任何一個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前,看到類似現象,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以這麼雞血?將來我一定不會這樣。可當自己真的成了父母,一切都忘記了,甚至比之前看到過的現象更加“雞血”。為了孩子,恨不能上天摘星,下海捉鱉。只要孩子需要,自己苦點累點有什麼關係。尤其是對於教育,簡直就是削尖了腦袋,想各種各樣的辦法,用錢,用面子,用關係,只要能用到的統統用到,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孩子進到一個好學校。就算到了所謂的好學校,新一輪的比拼又開始了,拼孩子的學習成績,每一次的考試,每一個分數,無不牽動著家長的心。

在這樣的關係中,父母的生活毫無快樂可言,孩子也在父母的比拼中失去了童真和快樂。這就是稱職的父母嗎?

作者認為,

為了孩子,犧牲一切,並不是真正的好父母

。“孩子將來的發展終會反映出你自身的狀況,你永遠是孩子生命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人之一。”孩子最初成長的階段非常重要,你過成怎樣的生活,孩子將來可能也會過成怎樣的生活。孩子就是一顆種子,父母的任務就是灌溉這顆種子,讓他自己好好發芽,生長,得到陽光和雨露,生長出自己的意志和思想,最終長成美麗的花園。

所以,作者提出,

作為父母,首先就是要照顧好自己

讓自己成為可以讓孩子模仿的物件

。父母重新看待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你是善良的,你是勤奮的,你是懂得愛護家人的,你是有自己的理想追求的。你是真誠地活著,你高興時微笑,你憂傷時哭泣。孩子就在這樣的生活中,潛移默化中把他看到的,聽到的記在心中,某一時刻,就成為了他的行動指南。

你有自己,就不會揹著“我為孩子活著沉重”的負擔過日子,你會找到那些屬於你,屬於家人的真實剎那。你就會成為那個閃光的人,把你的閃光點留給孩子。孩子不用揹負著你強加給他的那個沉重的負擔, 他會更加輕鬆快樂地成長。這就是一種良性迴圈。

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其次,瞭解孩子的需求

親子關係中,家長認為孩子是不懂事的,所以要替他安排好一切;孩子什麼都不會做,所以要替他做好一切。從吃喝拉撒到上什麼幼兒園,小學;學習什麼才藝;和那些小朋友交往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還覺得自己特別正確,特別辛苦。一旦孩子不接受,就會覺得特別委屈,我為你付出一切,你卻不領情,於是親子關係崩塌,甚至會發生悲劇。

真的是孩子不懂事嗎?不是的,是作為父母的你們根本不懂得孩子的需求。

1、孩子需要的是被愛和被肯定的感覺。

你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不是有著多麼豐富的物質獎勵,不是你把他送到最貴的學校。他們需要的是你抽出時間陪伴他,希望你能聽聽他的喜怒哀樂。

難忘《變形計》中的王境澤,出生富裕家庭,可是脾氣暴躁,搗亂打架。來到鄉下,不吃農村的飯,逃學,在課堂上搗亂,真是愁死了“鄉下奶奶”和老師們。可是,當他知道了奶奶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給他吃,當他搗亂時老師並沒有責備他,而是讓他來做老師的時候,他變了。因為他知道了,這些人是愛他的。在這裡,他是被肯定的,他一下子長大了,從初到這裡的煩躁到離開時滿滿地不捨,這是愛和肯定的功勞。

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親愛的父母,不是你們不愛孩子,而是愛的方式很重要

。你可以沒有很多錢,你可以沒有值得驕傲的事業,但你有愛,你的愛和別人一樣多。抽出時間和孩子相處,一起讀書,一起吃飯,一起去遊樂場。不要總以工作忙為藉口,不要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只有學習一件事情。在任何時候,記得把你的愛真實地表達出來,讓他們感受到,那個時刻,就是真實的剎那,那個時刻,你和孩子都是快樂的。

2、他們需要知道自己的真性情,真面目能被接納。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上天的禮物,不要把他們和別的孩子相比,作為父母,要知道你的孩子的真性情,真面目。

班級裡有一個女生,父母都是復旦畢業,可是孩子成績非常不理想,對學習沒有興趣。可是作為高知的父母,絕對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於是,給孩子報了很多很多輔導班,除了上學時間,孩子就在輔導班或者在去輔導班的路上。從大班上課到小班教學,換了一個又一個教育機構,從跟班上學到請假一對一教學,把孩子變成了陀螺,從這裡轉到那裡。錢花出去一個十萬又一個十萬,可是,孩子的成績絲毫沒有起色。反而待在學校的時間成為了他最開心的時間,他不想回家,不願意面對父母。

父母非常不理解,“為什麼,我們不愛他嗎?給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豪華別墅,穿的是名牌。一天天接送他上下學,不用他做任何事情,除了學習。他還要什麼?”

“我想透透氣,回家面對的不是家,是一堆堆的試卷,是無數的複習題。吃的是什麼,我沒有感覺,住的地方我只要一張床,其他對我沒有意義,衣服無所謂,只要能穿就行,其實,相比名牌,我更願意穿校服。”

“那你想要幹什麼?”我問他。

“我也不想讓父母傷心,可是我的確學不進去,我想畫畫。”

“你可以和父母說呀。”我知道女生的畫畫真的不錯。

“他們認為畫畫是沒有用的,要求我一定要學習,要超過他們,我怎麼可能呢?他們根本不瞭解我,我就是對畫畫感興趣,我爺爺就是畫家。我喜歡爺爺,可現在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看到爺爺了。”孩子一臉的憂傷。

這個孩子不是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情況。父母總是以自己的想法來規劃孩子的成長之路,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幟,其實根本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哪裡有真實的剎那呢,父母和孩子,誰也不會有快樂。

作者指出,作為父母,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的想法。我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瞭解到,孩子需要的非常簡單:他們要感受到父母以他們為榮,且不會希望他們是別人家的小孩。所以希望父母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善於發現他們的真面目,並樂於接受現實,這才是真愛,這樣的親子關係中才會產生真實的剎那。

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3、向孩子學習快樂的法寶

孩子天生就知道怎樣享受真實剎那。出生那一刻,孩子就知道哭,吃飽了就會笑,這根本不用別人教會他們。在孩子眼中,這個世界每天都充滿了好奇和驚喜。用這樣的心態來看待世界,他們獲得的是最真實的感受。

大人們不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把橡皮泥捏成一個又一個奇怪的形狀,而不按照大人交給他的捏成小狗小鳥;你擔心他沒有成就感的時候,他卻在開心地笑。他們不在乎形狀,在乎的是捏的感覺,樂在其中不知疲憊。

有這麼一個實驗,同樣一個點,在大人眼中就是一個點,而在孩子眼中,它是蘋果,是粉筆,是地球,是糖果,是乒乓球,是他們眼中各種各樣的奇妙的事物,他們又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事物的方法,由此,他們擁有大人永遠不瞭解到的真實剎那,他們享受生活,活在當下。

所以,親愛的父母們,不必擔心他們將來變成什麼樣子,不要企圖把他們塑造成什麼樣子。你們的任務只是幫助他們高高興興地過日子,只要他們快樂,就已經學會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想要找回真實的剎那,和孩子們學習吧,讓他們做你的嚮導,帶你走回純真奇妙的世界。

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4、和孩子一起創造真實剎那

愛孩子,就走近你的孩子,和他們一起去創造更多的真實剎那,去分享你們之間的愛,去感受生命的真實,活在當下。

讓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緒。

孩子笑了,他說不出為什麼要笑,孩子哭了,他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哭。做作業時,你講了一遍,他不會,你講了好幾遍,他還是不會。可是,他說不出為什麼自己不會。作為父母,這個時候,不要逼著孩子去解釋他們每一件事情的原因。你用自己的語言去幫助他了解感受他的想法,告訴他的價值來自於他所做的事情,比如,他累了,他餓了,他感覺疼,他就會哭;他做不來,是因為他不理解你說的邏輯,或許是因為前一個章節的內容他不會。細心引導他感受自己的情緒,這樣他才會真正瞭解自己,獲得成長。而你的價值就是讓她感受到你理解他,你愛他,這就是真實的剎那。

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鼓勵你的孩子寫日記。

當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和別人分享的時候。你鼓勵她寫日記,真實寫下她的內心想法。寫日記對於大人有用,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讓日記成為他們親密的特殊的朋友,可以傾吐他們的煩惱,不甘,嫉妒乃至莫名情緒的發洩。你要做的就是不要去幹涉他們,不要去窺探他們的秘密,留一個空間給他們自由生長。你可以引導他們隔一段時間去看看自己的日記,整理自己的思緒,找到自己進步,就足夠了。讓孩子靜思和反省,是他們自我成長的最好方式。

創造和孩子一起的美好時光。

家的幸福是什麼,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所以,放下你所謂繁忙的工作,去創造和孩子一起的美好時光。讓他們從習題堆裡抬起頭來,走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暢快的踢一場球;站在空曠的地方,大聲呼喊,吐出他們內心的煩躁;或者帶著孩子去吃一段他愛吃的小時,坐在路邊也行,靜靜地等待,慢慢地吃。不要什麼事情匆匆忙忙地,總是在趕時間。生活需要一張一弛,繃得太緊則容易繃斷。當你和孩子安靜下來,好好享受當下,你會發現,孩子有多可愛,生活有多美好。

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開懷去愛你的孩子吧,他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把他和任何一個孩子相比,創造你和孩子真實的剎那,因為有孩子,你的生命更真實,更美好!

陪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