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女人是天生的詩人,為什麼古代很少出現成就較高的女詩人?

有人說女人是天生的詩人,為什麼古代很少出現成就較高的女詩人?

在我國漫長的文學史上,詩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僅出現了大批著名的詩人,也有大量優秀的詩歌存世。

詩歌這種文學藝術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這和中國古人重視詩歌有很大的聯絡,如在《論語·季氏》中曾經記載有這麼一段事蹟: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這是陳亢和孔子的兒子孔鯉的一段對話,其中的

“不學詩,無以言”

是轉述孔子的話,這反映了孔子對詩歌的重視程度。

有人說女人是天生的詩人,為什麼古代很少出現成就較高的女詩人?

又如在《詩大序》(又作《毛詩序》)中曾這樣高度評價詩歌的社會教化功能:

“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從這些古代的文獻記載中,我們都可以瞭解到古人對於詩歌的重視程度,這也是我國古代詩歌能夠取得繁榮成就的一大重要原因。

曾經一次,某一重點大學的教授在一個文化節目裡說:

“女性就是天生的詩人”。

然而,縱觀幾千年的詩歌史,男性詩人數不勝數;女性詩人中,雖然也有像許穆夫人這樣的歷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唐代的四大女詩人,詳見

唐代四大女詩人,三人出家做道士,一人被萬千男人狂追!

五代後蜀之花蕊夫人、北宋之李清照、南宋之朱淑真等,可要相較於男性詩人的數量而言,女性詩人可真是寥寥無幾,這又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女人是天生的詩人,為什麼古代很少出現成就較高的女詩人?

李清照(網圖)

筆者以為,從幾數千年的中國文化以及詩歌自身發展的規律來看,女性詩人比較少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封建社會的分工不同,男性為社會的主角

人類曾經過母系氏族社會,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很快進入到父系氏族社會。在封建社會里,男性是家庭和社會的主角,處於主導地位,而女性則是配角,處於附屬地位。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社會規則由男性所制定。比如男性的理想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而女性只能學習

“三從四德”

,相夫教子,遵守

“夫為妻綱”

的原則。

詩人也是文人,文人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陳寅恪所提倡的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封建時代下,女性由於地位的不平等,進而缺少這種獲得精神獨立自由的機會,所以這也就是歷史上出現女性詩人比較少的一大原因。

二、女子讀書的機會不多

封建時期的男子(尤其指“士”階級)是必須讀書的。無論是在先秦時期,還是在漢代以後,世家子弟都必須接授讀書這種文化教育,所以,在我國的古代的教育體制中,官學和私學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發展的同時它又促進了男性的教育,從而形成了一種良性迴圈。

但是,在這些正規的教育體制中,女子是排除在外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女子雖然不能進入正規的學堂讀書,但是官宦之家、士族之家,甚至商人之家的女子也是要讀書的。這也是許穆夫人為什麼會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王羲之為什麼會向衛夫人學習書法、謝道韞為什麼能夠做出

“未若柳絮因風起”

這樣的句子、李清照甚至批評大文豪蘇軾的詞

李清照曾批評過蘇軾的詞,那麼她和蘇軾到底誰的詞藝術水平更高?

這些都能夠證明,古代的女子也是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只是不用到專門的學堂,而是在家裡,由其父母,或者專門的老師教授讀書認字。

但總體而言,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肯定是沒有男性那麼多,所以出現的詩人也不多。

三、難出閨房,沒有機會提高自身眼界

至於眼界對作詩填詞的影響,我們可以從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得到認識,管窺一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最大的開創就是提出以

“境界論”

論詞(當然,書中還涉及少量的詩歌、小說等文學):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有人說女人是天生的詩人,為什麼古代很少出現成就較高的女詩人?

這裡的境界和人的眼界自是有著極大的聯絡。古代的女子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後,生活大多是以家為中心,較少走出閨閣,這也就限制了其眼界的提高,自然很少能夠創作出佳作名篇。

這裡,筆者舉個例子說明眼界和詩歌境界的關係。在唐詩中,有一種叫做邊塞詩,多以邊塞的風光、景象以及戰事作為描寫的物件,而能夠把邊塞詩寫得好的詩人,大多是有邊塞生活的親身體驗,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王維等,即是沒有到過邊塞,至少也是邊塞有所瞭解,如李頎。

有人說女人是天生的詩人,為什麼古代很少出現成就較高的女詩人?

邊塞的大門|—陽關

這些邊塞詩歌中,多含有很高的眼界、境界。如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詩中在把邊塞之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展現出來的同時,表達了即使邊關戰事艱辛,但還是願意為國開疆拓土、征戰沙場,並且表達了不攻破樓蘭絕不回來的決心。詩中把宏大的場面和詩人高度熱忱的報國情懷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很高的眼界和境界。

而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也大可與王昌齡的這一首詩相媲美: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我們從上面的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女性囿於深閨之中,缺少較高的眼界,所以才不能作出大量優秀的詩歌,故而成名是女性詩人不多。

這也正是南宋的愛國大詩人陸游提倡的作詩

“功夫在詩外”

(《劍南詩稿》卷七十八)。意思就是,想把詩歌寫好,除了知道怎樣押韻、怎樣用典、怎樣遣詞造句這些形式技巧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養成一種較高的境界。

或許,女性真的就是天生的詩人,女性也不是不會作詩,只是,她們缺少了作詩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境界,所以,這才是古代的女性詩人比較少的原因吧!

而現代,當男女平等成為大勢所趨之後,我們也可以看到,現代詩人中有許多女性詩人,如冰心、舒婷、席慕蓉,還有當代國家一級詩人趙麗華等。我們也相信,在任何領域包括詩歌方面,女性都可以撐起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