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之音,盪滌心靈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美妙的聲音。有的是歡快的,有的是凝重的,有的是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有的是心靈世界的肺腑之言,有的聲音飄動著明亮的希望,有的聲音溫暖著絲絲柔情……凝神聆聽,你會突然間感覺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個和諧的音符,一個動人的畫面。

天籟之音,盪滌心靈

聽,小山不遠處的那條小溪正歡快的唱著悅耳的歌聲,那銀鈴般的嗓音使人不知不覺地陷入了迷境,讓人如痴如醉,流連於這大自然的天籟之音中。如果你集中注意力的話,彷彿會聽到溪水們正在竊竊私語的訴說著什麼,那是青春的心在跳動……每當你投入進大自然的懷抱中時,耳邊總會響起聒噪的蟲鳴鳥叫聲,時任不免有些厭惡、有些反感。但你不妨試試放下心中的煩悶,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側著耳朵去聆聽大自然的語言,你回由心而生出一絲快感,一絲輕鬆。記住,大自然的聲音是美妙的!

天籟之音,盪滌心靈

聽,雨總是帶著絕妙的旋律姍姍而來,讓白鍵與黑鍵的交替在它面前變得毫無意義。當雲朵在空中徘徊,拉近天與地的距離,它便帶著自己的使命,悄然降臨,讓塵埃落定,帶走每個角落中的不安與燥熱,此時,萬物都和著雨的節拍,盡情吮吸,每當看到雨水纏綿的身姿,總會想起汪國真一篇散文中的句子:“有時,外面下著雨,心卻晴著;又有時,外面晴著,心卻下著雨;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這,也許就是心與雨的告白:並不是外界的一切總是順著自己的意願,我們需要樂觀、坦然的去面對生活,這,大概就是雨的訴說吧――順其自然。雨籟,讓人生多了一個課題,學會成長,而夜籟,則教會了我面對人生。

天籟之音,盪滌心靈

關於天籟之音,唐代錢起在《省試湘靈鼓瑟》中寫道:“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這首詩的意思是:“常常聽說湘水的神靈,善於彈奏雲和之瑟。美妙的樂曲使得河神馮夷聞之起舞,而遠遊的旅人卻不忍卒聽。那深沉哀怨的曲調,連堅硬的金石都為之感動、悲傷;那清亮高亢的樂音,穿透力是那樣強勁,一直飛向那高遠無垠的地方。當如此美妙的樂曲傳到蒼梧之野時,連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靈也為之感動,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長在蒼梧一帶的白芷,在樂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樂聲順著流水傳到湘江,化作悲風飛過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終聲寂,卻沒有看見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煙氣消散,露出幾座山峰,山色蒼翠迷人。”

天籟之音,盪滌心靈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錢起說,有這麼一個傳說,湘江有位女神,擅長鼓瑟,能彈奏出美妙的天籟之音,引來水神馮夷的翩翩起舞,引來被貶謫過湘水的“楚客”駐足傾聽。“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錢起說,女神彈奏的瑟聲,能使堅硬的金石為之悽楚;能使天地為之悲苦;能使草木為之動情;能使寄身山間的舜帝之靈感動。女神彈奏的瑟聲,可以響遏行雲;可以傳到那窮高極遠的蒼穹中去;可以傳到蒼梧之野;可以讓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可以形成悲風颳過洞庭湖,瀰漫在廣袤的空間。“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說,聽罷這美妙的天籟之音,想尋找彈奏樂曲的人,但怎麼也找不到,只有江面上聳立著的山峰。這首《省試湘靈鼓瑟》中,詩人錢起用夢幻般的筆調描繪出了傳說中的“湘靈鼓瑟”這樣的天籟之音,彷彿置身其中,感受到美的薰陶!

天籟之音,盪滌心靈

大自然的每一種聲音都是天籟之音:或清新如幽蘭,或濃郁如牡丹,或溫柔如絲,或鏗鏘如石,美妙絕倫。讓人如痴如醉。

天籟之音,盪滌心靈

走進山林,聽到風吹過樹林的沙沙響,聽到瀑布鏗鏘激昂的流水聲,也聽到各種動物的叫聲,對我來說,這就天籟啊!我聽 到這些聲音,感覺特別放鬆,我的煩惱,早就不知道去哪兒了,讓人舒服且快樂,讓人安靜且享受,這就是天籟。在我感受這個天籟時,我的身體彷彿得到重生;我的心靈,已得到了釋放;我的靈魂,已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了。我的身體各個部位無與倫比的舒適,這些聲音像一道刺眼但溫暖的光,直搗我的心,讓我的心亮了起來,充滿希望和力量。

天籟之音,盪滌心靈

在這個世界裡,我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聽到聲音。各式各樣的聲音就像空氣一樣,環繞在我們四周,可是隻有一種聲音,能讓人悸動、沉澱,才能稱做“天籟”之音。我們聆聽這世界的各種聲音,用“心”去感受,許多東西都是可被稱為天籟的。每個人的感覺是不同,但天籟每個人都感受得到的。

天籟之音,盪滌心靈